◇余盼盼 (江蘇:淮安市清河新區實驗幼兒園)
過去,父母只能盡可能給子女提供正常的吃住條件,對他們的教育普遍是放養式的。而如今物質條件極大地豐富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則越來越大,因而導致孩子總是有上不完的興趣班、輔導班。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秉持著“不能輸在起跑線”的理念,為他們精心挑選最好的幼兒園。幼兒園則通過引入STEM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教育方式,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更好的發展,有利于幼小銜接的過渡,讓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在進入小學的學習時,就有較強的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以最佳的狀態去面對小學的學習生活,大大減輕學習的壓力和負擔,并且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父母的期待。
STEM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提出,近年來才被引進中國。STEM教育中的S指的是科學(Science),T指的是技術(Technology),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M指的是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不是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四者的相互補充。STEM教育理念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創新性發展,鼓勵幼兒動手實踐,開發幼兒智力。STEM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即使理論知識再豐富,也要經過實踐的驗證。事實證明,幾乎沒有人能憑借一種能力實現理想的目標,只有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彎路,發現捷徑。
STEM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合作意識。大班幼兒的認識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開始慢慢有了團隊意識,可以為了一個共同的課堂目標制訂計劃和分工合作等。而STEM教育有助于凝聚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團隊意識。幼兒園科學區域游戲活動,不僅在于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秉持STEM教育理念,根據幼兒存在的差異,提供不同的科學游戲,使幼兒不斷發現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探尋未知的領域。這樣,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培養。
踐行STEM教育理念,能使幼兒學會自主探究,達到綜合素質的良好發展。教師應該允許幼兒擁有最大限度的活動自由,滿足幼兒在科學游戲中自主選擇的意愿。教師可以提供合適的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隨意挑選,滿足他們每個人的獨特需求。與此同時,還要滿足幼兒在不同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教師還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內心真正渴望,在科學游戲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教師踐行STEM教育理念,能有效幫助幼兒實現一系列觀念與能力的轉變,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STEM教育理念注重幼兒全方面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在幼兒園的科學區域游戲活動中增強思維能力,以及擁有較強的自理能力和與同伴相處的社交技能。幼兒在科學區域的游戲過程中會面對許多的情況,逐漸培養幼兒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教師利用益智玩具進行教學時,幼兒的思維會得到一定的拓展,思維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有利于幼兒在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幼兒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需要和同伴合作交流,能夠增強幼兒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這是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必備的能力。通過STEM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科學區域游戲滲透,教師更加注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將思維、實踐與游戲三者合一,不僅滿足幼兒游戲需要,也具有發展幼兒思維、動手操作、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特點,從而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點,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有利于實現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對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懵懂,同時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套《十萬個為什么》,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對于一些科學現象會感到十分驚奇,但對科學的認知卻非常淡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此,幼兒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進行科學區域的游戲化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都愛玩的吹泡泡小游戲,讓他們動手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獨創的泡泡棒。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水、小瓶子、洗衣粉、洗潔精、肥皂、蔬菜甘油、玉米淀粉、毛絨條、漏勺等材料,放在科學區域。然后給幼兒展示自己做的一個成品,讓幼兒探究如何才能做出吹泡泡的工具,并且泡泡又大又好。教師可以讓四五個幼兒為一個小組,自主選擇需要的材料,然后開始制作。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以免他們誤食材料而造成傷害。有的幼兒在瓶子里加入了大量的水,導致泡泡水過于清澈,吹不出泡泡;有的幼兒嘗試著在泡泡水中加入蔬菜甘油和玉米淀粉,使泡泡水變得更加黏稠,吹出來的泡泡不容易破;有的制作失敗的幼兒會向制作成功的幼兒學習經驗;有的也會自己不斷嘗試,直至最終完成。大家利用可以隨意變形的毛絨條制作了各種各樣的泡泡棒,有心形的、圓形的、三角形的,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有的幼兒不使用毛絨條,直接將漏勺當作泡泡棒吹泡泡。教師通過STEM教育理念與科學區域游戲的結合,使幼兒在游戲中認識科學、愛上探究,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這樣,有利于幼兒在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時,能夠主動對知識進行思考與探究,迅速適應小學生活。
幼兒教師遵循STEM教學理念,運用STEM教學法讓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學會自主探究,將思維與實踐相結合,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現在市場上有許多的商家為了開發幼兒的智力,發明了數不勝數的益智玩具,其中受到家長普遍認同的就是樂高。借助樂高積木上凸起與凹陷的孔,幼兒能拼插出變化無窮的造型,如汽車、木屋、玩偶、城堡等等。教師可以利用樂高來開展科學區域游戲教學,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首先,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一個創作主題,如幼兒熟悉的恐龍。教師先讓幼兒確定自己想拼出什么樣的恐龍,再進行創作。有的幼兒在大腦中構想出恐龍的形態,然后直接動手拼插;有的幼兒則需要在紙上將恐龍的形態畫出來,再根據自己的畫進行拼插。很多幼兒在拼插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經過不斷的嘗試才能拼出自己理想的樣子。他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拼插與重建,真正掌握了樂高的玩法。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科學的探究,體會到了科學游戲的樂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堅持,也對下一次的挑戰增強了信心,這正是家長與教師所希望獲得的效果。除此之外,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能有效培養和提高空間認知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幼兒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有效實現幼小銜接。
教師要充分掌握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心理,在幼兒進行科學區域游戲時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記錄,探尋更加高效合理的教育方法。教師需要在科學區域提供更多操作性強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豐富多樣的材料可以使幼兒的科學區域游戲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使幼兒在游戲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穩步提升。教師在進行材料的選擇時,要認真檢查材料的質量,不能有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在把材料投放在科學區域之前,教師應該進行認真的消毒處理,把幼兒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由于幼兒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可以按游戲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使幼兒可以完成一個由淺入深的探索,逐步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如果忽略幼兒的差異,可能會讓天賦較高的幼兒止步不前,使基礎較差的幼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只有當教師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自身情況,才能使所有的幼兒都能在追求科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對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教師應當引導他們懂得熱愛生活感恩父母的概念。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教師可以結合STEM教育理念,通過科學區域游戲活動,讓幼兒感受生命的活力,培養幼兒的生活熱情。例如,教師可以交給幼兒一些種子,讓他們在科學區域進行種植。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種子,獨自對它們進行培育。有的幼兒每一天都細心呵護它,為它的成長提供充足的陽光與水;有的幼兒沒有掌握好澆水的量,種子一直都沒有萌芽;有的幼兒用畫畫的方式將種子每個階段的樣子記錄下來,并且為它測量高度。運用STEM教育理念,幼兒明白了種子發芽需要耐心的等待與細心的照料,給種子提供過多的水或者放在陽光下暴曬都會影響種子的萌芽與成長。培育種子這個游戲,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了幼兒的細心能力,還能使幼兒聯想到家長對自己的精心呵護,對家長的付出產生感恩之心。
總之,幼兒教師應不斷探究新的教育策略,使幼兒在幼兒園的有限時間內得到無限的發展可能。教師要秉持著STEM教育理念,開展一系列科學區域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滲透STEM教育理念。運用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材料,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思考探究,增強他們對于科學的認識與理解,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利用益智玩具,可以促進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嘗試的過程中,學會正確面對失敗與困難,擁有堅持的勇氣與力量,實現空間認知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豐富的材料及其恰當的運用,能促使幼兒得到個性的發展。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學習的過渡階段,結合STEM教育理念,更能促進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進行團隊合作,對幼兒開展生命教育,培養他們生活的熱情,使他們認識到培育一個生命的不易,學會感恩父母。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通過科學區域游戲活動教學,培養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就可以更輕松地迎接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