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國 劉 旭 王愛珍
邯鄲市檔案館館藏的1、2號全宗檔案,是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新中國成立前革命歷史檔案。我們以這部分檔案為根據,揭秘邯鄲成為晉冀魯豫邊區直轄市的全過程,也就是中共早期接管改造較大城市的全過程。
邯鄲雄踞晉冀魯豫四省接壤地帶,西枕太行山脈,東臨華北平原,漳、滏陽、衛河蜿蜒流淌,京廣鐵路南北縱橫,煤鐵資源蘊藏豐富,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06年4月,京漢鐵路通車,邯鄲開始走向近代復興。1937年10月,日寇沿平(京)漢鐵路南下,邯鄲淪陷。1940年6月,日寇在邯鄲設立偽冀南道,是敵偽占領下的較大城市。
1945年10月4日,八路軍解放邯鄲。15日,晉冀魯豫邊區設立邯鄲市,隸屬于冀南行署管轄。1946年4月,邯鄲成為晉冀魯豫邊區直轄市,也就是晉冀魯豫邊區首府。10月至12月,國民黨軍先后三次北上,企圖奪取邯鄲。11月,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晉冀魯豫軍區撤離邯鄲,邯鄲復歸冀南行署管轄,雖不再是晉冀魯豫邊區直轄市,但仍是中共早期接管改造的較大城市。
1946年4月至8月,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開展反奸復仇運動。目的在于“徹底推毀敵偽殘余勢力,解決恢復發展工、農、商業上的困難,即在反奸運動中切實貫徹工商業政策,切實貫徹減租減息,穩定階級關系,促進勞資團結合作,提高生產與經營的積極性,以便恢復繁榮市場,發展經濟”。
在運動中,對罪大惡極的漢奸,給予打擊和鎮壓。對于一般的漢奸,采取寬大政策,促其悔改。在全市范圍內清算漢奸,分到勝利果實主要有:土地4404畝、房屋2945間、牲口41頭,加上現款、金銀、財物,共折價8300余萬元(冀南幣)。
1947年2月至6月,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開展填平補齊運動,貫徹中央《五四指示》精神,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在全市范圍內清算地主,分到的勝利果實主要有:土地127127畝、房屋1541間,加上現款、金銀、財物,共折價2.9萬萬元(冀南幣)。分到土地的群眾428戶,1558人;分到房屋的群眾631戶,2100人;分到現款的群眾2088戶,7149人,約占市區人口的一半。
在反奸復仇、填平補齊運動中,中共邯鄲市委在全市53個村、街建立健全黨組織。到1948年5月,全市共有41個黨支部、877個黨員,黨員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2%。
在建立健全黨組織的同時,中共邯鄲市委注重培養干部,根據具體工作需要,就地積極提拔村、街干部1030人。外調區以上干部125人,其中包括縣級干部35人。
1945年 9月 25日,晉冀魯豫中央局發出《關于新解放區城市政策和群眾工作的指示》,要求“進入城鎮以后,必須堅決執行城市政策: 保護城市工商業,保護城市貧民,絕對不準侵犯城市貧民利益。”1946年5月15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制定了《邯鄲市市政建設方針》。提出要團結各階層力量,建設晉冀魯豫邊區首府,恢復發展城市工商業,“應以自給為目的,故必須強調大力發展手工業,再則創造半機器工業,逐步奠定工業基礎。商業應改過去買辦市場為發展邊區經濟、服務農村及其他小城鎮的市場。”1947年3月,邯鄲市政府再次發布《關于保護與發展工商業的布告》,宣布“切實保護工商業者的合法財產和營業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違者予以懲處”“無論何人或團體,凡與工廠、商店、作坊發生糾紛,不能自行解決者,準其到市府依法解決”“工商業中之勞資關系及東伙關系,應本著發展營業,繁榮經濟,合作兩利之原則,經過勞資雙方,平等協商(任何一方不得強制另一方),訂立契約,共同遵守。”
邯鄲解放后,市區尚有妓院21戶、煙館5戶,還有從事賭博的俱樂部。邯鄲市政府采取果斷措施,關閉妓院、煙館和從事賭博的俱樂部。在黃、賭、毒行業絕跡的同時,幫助煤炭、磁器、鐵貨、棉花、土布、糧食等民生必需品行業發展,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煤炭行由2戶增至15戶,磁器店由11戶增至23戶,鐵貨店由10余戶增至36戶。
邯鄲市政府勸洋貨商轉業,變洋貨市場為土貨市場,爭取自給自足,不使經濟外溢,城市為農村服務,商業為工業服務。1945年洋廣貨鋪有77戶,1948年減至21戶;1945年洋布鋪有130戶,1948年減至8戶。1946年,邯鄲市場的主要貨物是棉花、糧食、土布、染料等當地土產品,棉花、土布兩項每天交易額2000萬元(冀南幣)。
1945年10月4日邯鄲市政府接管日華株式會社(即怡豐面粉公司)。1946年3月,怡豐面粉公司改稱泰昌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每日可生產650袋面粉,較敵偽時期增加250袋。1947年,全市有4戶油廠、8戶織布廠、13戶鐵工廠、113戶卷煙作坊、17戶制麻作坊、8戶絲業作坊、5戶肥皂作坊、7戶制籠作坊、15戶醬菜作坊。在大力發展手工業與小型半機器工業基礎上,邯鄲市政府創辦民族機器工業,逐步奠定了工業基礎,適應晉冀魯豫邊區經濟發展的需要,邯鄲市變成人民城市。
1946年2月,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進駐邯鄲,隨后邯鄲成為邊區直轄市,駐邯鄲市的黨政機關日漸增多。包括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在內的晉冀魯豫邊區各級政府都大力發展公營經濟,公營商店大量涌現,其資本金額在邯鄲市場上占絕對優勢。其中較大的有華北局機關生產委員會興辦的振華公司、振華制藥廠、振華布店等,華北人民政府干部生產委員會興辦的同仁合作總社、同仁棉花店、積厚堂等,華北軍區機關興辦的華泰藥行、利昌山貨藥材棧、益祥山貨棧等,華北軍政大學興辦的華大山貨藥棧、鴻復貨棧等,太行區黨委機關興辦的泰昌貨棧等,太行區行署機關興辦的裕興藥棧、裕泰分棧等,太行軍區機關興辦的永華山貨藥棧等,邯鄲市機關生產管委會興辦的民友貨棧、民友山貨棧、民友鹽店等。1948年,邯鄲的公營商店有100多家,占全市商鋪總數的10%。
在邯鄲市政府積極幫助下,小型群眾互助組逐步發展成為群眾合作經濟組織,邯鄲市群眾合作經濟組織得到迅速發展。1946年,郝莊織襪合作社、北大街醫藥合作社、義聚攤販合作社、春廠紡織合作社等群眾合作經濟組織先后成立。其中,郝莊織襪合作社有襪機3架,46戶市民入股,利潤為14%。北大街醫藥合作社有140戶市民入股,每天利潤2萬元(冀南幣)。義聚攤販合作社最早是群眾互助組,有4戶市民入股,每天利潤0.8萬元(冀南幣)。春廠紡織合作社有織機12架,200戶市民入股,每天利潤2萬元(冀南幣)。1947年,群眾合作經濟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僅車站、城關兩個區就成立了31個群眾合作社,職工多的10余人,少的3人。其中,有14個是工廠、作坊,其余全是商鋪,經營項目以雜貨為多,也有糧食、飲食、醬菜等。如車站區后街的群益醬園,就是群眾合作經濟組織,共有職工6人,303戶市民入股。城關區東門里南村雜貨店,也是群眾合作經濟組織,共有職工3人,101戶市民入股。
冀南銀行是隸屬于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金融機構,發行冀南銀行幣(冀南幣),作為晉冀魯豫邊區流通本位幣。1946年2月,冀南銀行總行進駐邯鄲市后,立即取締日寇經營的朝鮮銀行和偽河北銀行,以冀南銀行幣(冀南幣)為邯鄲市流通本位幣,限期肅清偽聯合準備銀行券、法幣和雜鈔。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冀南銀行總行在邯鄲市發放救濟性的貧民貸款170萬元(冀南幣),改善了7000余名城市貧民的生活,為城市貧民提供生產的資金,支持恢復發展城市工商業。1946年10月至12月,國民黨軍先后三次北上,企圖奪取邯鄲,打通平(京)漢鐵路,冀南銀行總行曾一度離開邯鄲市。1948年4月,冀南銀行總行撤離邯鄲市,與晉察冀邊區銀行合并成立華北銀行。
1946年6月,瑞華銀行總行在邯鄲市成立,這是解放區第一家民營銀行,有股東80余人,胡竹軒任董事長兼經理。6月底,瑞華銀行總行共吸收存款25300萬元(冀南幣),發放貸款12000萬元(冀南幣)。1946年10月至12月,瑞華銀行總行也曾一度離開邯鄲市。1948年4月,瑞華銀行總行撤離邯鄲市。
1946年10月至12月,因冀南、瑞華銀行總行曾一度離開邯鄲市,邯鄲市場金融信貸出現凝固。在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幫助下,邯鄲市商聯會成立聯商銀號,有股東400余戶,資金920余萬元(冀南幣),其中市政府股金500萬元(冀南幣),裴增仁任經理。到1947年9月,聯商銀號資金增加到3580余萬元(冀南幣)。1948年初,聯商銀號由私營銀號改組為群眾信用社,成為群眾合作金融機構。股東發展到1018戶,資金已達6100余萬元(冀南幣)。到1948年6月,信用社資金已發展至8390余萬元(冀南幣),股東已發展到2013戶。
在隸屬于邊區政府的金融機構領導下,邯鄲私營銀錢業也有所發展。1946年6月,全市有6戶私人銀號,資本總額680萬元(冀南幣),其中,200萬元(冀南幣)一戶,100萬元(冀南幣)四戶,不足100萬元(冀南幣)一戶。銀號雇員最多的10人,最少的6人。這6戶銀號除3戶是舊有銀號復業外,其余均是邯鄲解放后新成立的。
在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直接領導下,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制定了“量入為出”與“量出為入”結合、同時注重“公私兼顧”的財政工作基本方針。
邯鄲解放后,邯鄲市政府發布公告,大規模清查敵偽財產。沒收敵偽財產總值2萬萬元(冀南幣)以上,拍賣敵偽房屋5座,收款17余萬元(冀南幣)。
邯鄲市政府取消敵偽的苛捐雜稅,征收合理的營業、契約、煙酒、出入口等賦稅。在取消敵偽平均攤派苛捐雜稅基礎上,實行合理負擔累進征稅辦法,好地多累,壞地多折,地少少負擔,地多多負擔等。1946年前8個月總收入為54427761元(冀南幣)。
邯鄲市政府整理各級財政,建立嚴格的預算、決算、審計、金庫、倉庫等制度,健全賬簿、卷宗、報表等,避兔虛浮冒領等浪費現象。1946年,邯鄲市總收入預算為329694571元(冀南幣),總支出預算為75110844元(冀南幣)。1946年前8個月,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成立大清查委員會,開展兩次大清查運動,對各機關、個人財物狀況進行檢查,查出違規資金123720元(冀南幣)。
邯鄲解放前的乞丐,大都是鰥寡孤獨病殘的難民,主要來自城郊及永年、磁縣、成安、武安、大名等縣。
經過詳細調查研究,對于沒有衣服的乞丐,邯鄲市政府給他們發放了衣服。對于愿意回家從事生產勞動的乞丐,按籍貫地路途遠近,邯鄲市政府發給路費,以10斤至30斤小米、100元(冀南幣)至2000元(冀南幣)為標準。另外還發給護送證和介紹信,以便讓乞丐籍貫地政府妥善安置,幫助他們從事生產勞動。邯鄲市政府還派民兵自衛隊沿途護衛,送他們安全回家。
由于各種客觀條件限制,無法遣送回家的乞丐,邯鄲市政府安排各區就地妥善安置,幫助他們從事生產勞動。如一個籍貫地在國統區的孤兒,還有一個殘廢的孤兒,確實無法遣送回家,邯鄲市政府安排相關區將這兩個孤兒送到孤兒學校。乞丐李×新夫妻是邯鄲市西門人,丈夫是殘疾,妻子是盲人,邯鄲市政府安排相關區籌措生產基金,讓街、村幫助他們從事生產勞動。
在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直接領導下,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制定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工作基本方針。
1945年10月4日邯鄲解放時,敵偽只留下3所懷幼學校、1所師范學校。邯鄲市政府積極創造條件,發展小學教育事業。到1948年5月,共有小學37所,教員48人,學生3683人,占學齡兒童人數的66%。與此同時,邯鄲市政府還設立半日、小先生等校外小學貧民教育,共有學生1534人,占學齡兒童人數28%。同時積極開展舊教員改造,先后開辦3期舊教員培養訓練班。
邯鄲解放后,邯鄲中學成立,后成為隸屬于晉冀魯豫邊區的教育機構,有教員22人,學生121人。1946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邯鄲市召開全區教育座談會,明確提出邯鄲中學以培養實際需要的干部為主要目的,也就是培養生產合作事業干部和文化教育事業干部。1946年10月至12月,邯鄲中學曾一度離開邯鄲市。1948年,邯鄲中學招收師范班學生,為小學培養教員。
1946年,華北新華書店進駐邯鄲市,除零售圖書、雜志外,還兼售文具。1946年5月,新華通訊社晉冀魯豫分社和《人民日報》社在邯鄲市成立。6月26日,國民黨軍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人民日報》社撤離邯鄲市,在邯鄲市共出版44期。
1946年,《邯鄲群眾報》創刊,共出版72期,主要內容為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各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和完成情況。邯鄲市民眾教育館還自辦《黑板報》《老百姓畫報》等。《黑板報》負責報道新華廣播電臺播報的消息、新聞;《老百姓畫報》為不定期的街頭畫報,每期在街頭展出一周,負責報道群眾身邊時事新聞,如《反奸復仇》《上了特務當》等。
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積極開展舊戲劇改造,審查演出內容,嚴禁誨淫、迷信、污蔑被壓迫階級等有毒內容,支持滏陽劇團創作演出新編戲劇,宣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到1948年,滏陽劇團新編《河神娶妻》《廉頗藺相如》等10余種歷史劇,排演《兄妹開荒》《王貴與李香香》等13種新秧歌劇,改編《落馬湖》《鄭州廟》等4種舊歷史劇。
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積極開展舊評書班改造,支持成立大眾藝術研究會和民間藝術研究會。到1948年,大眾藝術研究會編出《土地法大綱》《商人樂》《勸中農》等新評書45段。
在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直接領導下,中共邯鄲市委、邯鄲市政府中心任務就是建立城市新政權,團結教育發動群眾,建設晉冀魯豫邊區首府,恢復發展城市工商業,這是中共早期接管改造較大城市的工作重點,為中共實現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到城市積累經驗,也為中共接管改造其他較大城市提供依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