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云,張婷
(湖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沙 410081)
《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是團結帶領人民探索、形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奮斗史。”[1]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的民主形式,是黨領導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實現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黨成立伊始就把人民民主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堅守共產黨為人民謀福祉的初心使命,深刻總結中國民主發展規律,創造性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極具特色的中國民主政治新概念,并圍繞這一命題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什么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什么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如何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新時代中國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實現人民有權人民掌權人民用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源發于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承繼于中國共產黨探索人民民主的歷史經驗、形成于滿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嶄新實踐。
1.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民主思想是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形成的理論之源。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西方代議制民主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主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西方的代議制民主在特定歷史時期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但究其根本,這種民主是資本權利主導之下的、只體現在選舉環節的“虛偽”的“斷崖式”民主。在這種民主制之下,資產階級“奪得了獨占的政治統治”[2],人民的政治參與僅被限定在競爭性的選舉制度中,所謂的代議制民主只是資本集團打著“全民民主”旗號而獲取政治權力的工具,僅此而已。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模式,才能實現最為徹底的真正的人民民主。何為真正的民主制?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真正的民主制”實質上是一種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國家制度,它不但由“人民創造”,而且“為人民而存在”。在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民主制中,國家制度、法律以及國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規定和人民的特定內容”[3]。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為現代國家制度和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列寧繼承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論,進一步揭露了西方代議制民主的虛假性和欺騙性,揭示了其真正本質。列寧指出,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每隔幾年決定一次由統治階級中什么人在議會里鎮壓人民、壓迫人民”[4]150,它實質上是“真專制”“假民主”。列寧認為,真正的民主,是讓人民“自下而上地直接參加全部國家生活的民主建設”[4]48。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了民主的基本內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揭露和批判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礎上,把實現人民民主同民主國家、民主制度的建立有機統一起來,是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形成的理論源泉。
2.歷史之維:我黨歷代領導人探索人民民主的理論精華。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是對我黨歷代領導人相關論述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實現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和使命追求。毛澤東早就提出了“人民民主”這一理念,他在《〈政治周報〉發刊理由》中就“為什么要革命”這一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回答,闡明了我國民主革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盵5],人民經濟上獲得幸福的首要前提是由人民“享有自己處理自己的事的完全主權”,換言之,就是“實現人民的統治”。1945年,毛澤東指出,現階段中國主要缺少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6],辦好中國事情,解決好中國問題,二者缺一不可。毛澤東認為,“民主必須是各方面的”[7],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還是軍事外交領域,都需要民主。這一思想為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毛澤東高度重視保障和實現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以此來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務由中國的大多數人作主。他指出,要真正實現由“千千萬萬的群眾政治家”積極廣泛參與的“最廣大的民主”,就必須充分保障勞動者所享有的管理權利,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8]。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我國民主事業的發展,始終從國家戰略目標的高度來審視人民民主。鄧小平立足我國國情,積極探索實現人民民主的新方式、新路徑。鄧小平把人民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9],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并提出了民主的實現路徑,即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體系,通過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來保證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管理以及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10]。江澤民高度概括了真正的人民民主的科學內涵,認為“真正的人民民主”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全體人民作為主人管理自己的國家,享受廣泛的民主權利”[11],從而將人民群眾置于主導國家權力的應有位置。概而言之,我黨歷代領導人探索人民民主的理論精華是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形成的歷史依據,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3.實踐之需:滿足人民對美好政治生活新期盼的現實需要。真正的民主是解決人民實際困難的,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和國家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政治生活新期盼的現實需要。民主作為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既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物質生產和社會交往也發生了局部性質變,這必然會投射到人民的政治生活領域。一方面,民主成為衡量人民美好公共生活的一個重要尺度。在政治領域,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究竟如何,關鍵要看人民的政治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滿足,要看人民“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12]287,順暢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質言之,民主已然成為評價人民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標準。另一方面,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廣大人民的共同期盼和美好政治愿景。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各環節始終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始終保證人民全過程參與的廣泛性、有效性和持續性,努力實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人民民主,是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和現實訴求。因此,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成為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形成的實踐基礎。
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以保障人民權利、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主思想的精華,又彰顯了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時代氣質和話語品格。具言之,其精髓要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線: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領導人民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就是要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使人民能夠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事務管理。一方面,人民當家作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的國家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與核心是確保人民當家作主,讓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習近平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而是用來解決人民實際問題的手段和工具[13]。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擴大人民參與,要把維護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融入民主的全過程和各環節,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與西方的形式民主、投票民主有著本質區別[14]。為此,要積極拓寬民主渠道,確保人民在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能夠依法有序參與。另一方面,人民是衡量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否真實有效的唯一標準。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各國人民的應享權利。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不能單純從這個國家的制度形式和所選擇的民主道路來判斷和衡量,關鍵要看它是否實現了民主的真正價值。習近平指出,能否做到人民當家作主是判斷一個國家民主與否的關鍵,同時他還提出了“四個要看、四個更要看”的具體標準:要看投票權,更要看參與度;要看承諾,更要看能否兌現;要看制度法律規定,更要看能否順利貫徹執行;要看規則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受到監督制約[15]。從本質上看,“人民標準”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民主和民主政治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是貫穿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的價值主線,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要始終“不忘本來”。
2.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征: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習近平指出,我國的人民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權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16]。就涉及范圍而言,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全體人民都能參與”的最廣泛的民主。習近平指出,人民民主的真諦就是有事大家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17]295,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的積極參與者、踐行者和最大受益者。就民主過程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整個過程都是人民廣泛參與、匯聚人民智慧的最真實的民主。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參與民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和深化,在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過程中,人民參與貫穿始終,人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等多種民主形式和具體環節,充分表達和真正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確保了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就民主結果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正解決人民問題、保障人民權益的最管用的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到底好不好、行不行,關鍵要看人民群眾獲得了什么。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統籌做好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頂層設計,通過一系列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具體舉措保障全體人民有序參與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切實保證人民民主的真實有用。此外,全過程人民民主也是最全面的民主,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特征和獨特優勢。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避免走向操弄政治的“金錢民主”和雜亂無章的“瘋狂民主”,保證人民全鏈條參與,滿足人民全方位的需求,實現人民民主的全覆蓋。概而言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最全面的民主,是人民語境下多元社會力量有序參與、集體建設和共同享有的民主。
3.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百年探索的基本經驗。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堅持黨的堅強領導,才能廣泛吸納“眾意”,并把不同的民意逐步上升為國家意志,即“公意”。一方面,黨領導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盵18]41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長期民主探索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執政理念等都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追求相聯相通、高度契合,離開黨的堅強領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和“魂”便不復存在。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群眾才能凝聚為有機整體,才能統籌謀劃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戰略、發展重點以及發展路徑,從而確保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黨領導全過程人民民主以確保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為價值旨歸。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是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體。黨領導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發揮人民主體性,讓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切實保障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只有堅持黨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堅強領導,充分保障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才能確保人民始終以主人翁精神有序參與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各項活動,進而匯聚國家治理的強大合力;只有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才能在選舉、決策、協商、管理和監督等過程中充分行使“主人”權利,履行“主人”義務。綜上,黨的領導是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心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落實黨的領導,這一點“絕不能有任何含糊”[12]20。
4.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習近平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盵17]543民主作為制度化的政治形態,需要依托一定的制度規范來實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渠道。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來吸納民意、集中民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中國的實踐充分彰顯了人民民主的全過程屬性,人民民主在中國成為具體的、經驗性的現實[19]。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就是不斷追求民主制度化的過程,只有將人民民主納入制度化軌道,才能真正發揮“民心政治”的最大優勢,實現全過程的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民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20],制度化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指出,我們黨要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就必須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15]。人大制度的整體設計與安排、具體運作與實踐,無不彰顯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目標要求。要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制度、組織制度、工作程序和運行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到人大各項工作中,保證黨和國家在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始終問情于民、問策于民。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貫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始終。在這一制度之下,無論是人大代表選舉機制、代表述職機制,還是人民建議制度、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等,都廣開言路,全民討論、全過程參與。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國家治理主體緊密聯系起來,人民積極建言獻策,黨和政府在匯集民智的基礎上,把人民意志有效轉化為國家治理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方針政策,真正實現了人民需要和國家發展需求的有機統一,強化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共識和落實。
5.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形式:“五大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12]292。人民當家作主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是實在的而非空洞的,主要表現為:在黨的領導下,廣大人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五大民主形式廣泛參與國家治理。民主選舉是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首要環節。我國的民主選舉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廣泛而全面的平等選舉,人民享有完全平等的選舉權,在選舉權的行使上也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1],從而保證了人民意愿的充分表達。民主協商是黨領導人民開創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實踐形式,具有廣泛多樣的協商方式。對于涉及人民利益的國家發展大事、社會治理難事、百姓日?,嵤拢嗣窨梢酝ㄟ^提案、會議、座談、聽證等多種途徑,在決策之前或決策實施過程中進行協商,使人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確保人民在決策之前知情明政、在決策之中參政議政、決策之后監督執行。民主決策是人民行使權利、表達自己訴求的重要形式,好的決策都是集體發力、集思廣益的產物。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會需始終堅持“開門立法”,法律立項、法律草案的起草和公布,都要體現民意,廣納民智;各級政府要始終堅持“開門問策”,保障人民充分參與到決策啟動、決策研究制定、決策草案公示以及決策最終制定等各個環節?!叭嗣竦氖氯嗣窆堋笔巧鐣髁x民主始終堅持的基本方針。人民參與民主管理的過程,就是人民發揮主人翁作用、積極管理自己事務的過程。民主監督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確保黨和國家各項權力運用得到有效制約的關鍵所在。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有一整套彼此貫通、相互協調的監督體系來保障。總之,國家權力的唯一主人是人民,權力得以有效運行的唯一依據是人民意志。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五大民主”形式從實現路徑上切實解決了人民如何“發揮主人翁作用”、最大程度實現當家作主這一現實難題。“五大民主”形式通過各種法律法規和一系列具體制度安排相互貫通起來,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有了切實的路徑保障。
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創新發展。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統領國內國外兩個大局,致力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過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為基石,就如何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走出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根本性、指向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極大豐富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時代內涵,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作出了創新性貢獻。首先,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實現了民主本體論的創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群眾公平參與、平等協商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民主以階級統治為核心的民主本體論的徹底超越。人民民主的本質就在于“人民的廣泛參與”,即人民能夠順暢、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對于涉及人民利益的各項決策必須始終“聽民聲、順民意”,這是對資本主義民主實踐形態的重要突破,實現了對民主本體論的創新發展。其次,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是對民主方法論的豐富發展。習近平系統地論述了發展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形式、基本路徑和根本保障,指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始終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以人大制度為重要載體、以“五大民主”為具體實現形式,從根本上克服了西方民主的根本缺陷,從方法論上突破了民主形式與民主實質間的結構性困境。最后,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實現了民主價值論上的重大創新。習近平始終將“四個要看、四個更要看”標準作為評判人民民主價值是否真正實現的唯一尺度,回答了民主到底“為誰服務”、民主成果究竟“由誰享有”等具體問題,實現了民主價值論上的重大創新。
2.切實保障和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遵循。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為切實保障和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基本遵循。習近平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盵18]42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將人民賦予的權力還給人民,切實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就民主主體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平等享有的普遍真實的民主。習近平把是否有利于擴大人民的主體參與、是否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作為衡量黨和國家經濟和政治行為是否民主的重要標準。就民主內容而言,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就是通過各種民主渠道和豐富多樣的民主實踐形式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統一于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進而從人民創造性的民主實踐中增強黨和國家治國理政新本領的過程。就民主目標而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不斷增強人民參與民主的意愿,拓展人民參與民主的廣度和深度,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從而確保人民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得到切實有效實現。習近平強調,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全主體、全領域、全鏈條的廣泛真實管用的人民民主,是有一整套制度體系保障人民多元參與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系列新概括、新表述對于增強人民的主人翁意識、營造“人民有權”“人民用權”的民主氛圍、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重要遵循。
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全面闡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闡明了中國式民主實現的主渠道和主形式,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的民主“向何處去”的現實之問,成功探索出一種符合自身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新型民主形態,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一方面,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是我國實現政治現代化的重要依據。政治民主化是實現政治現代化的一大奮斗目標,也是衡量政治現代化的基本指標之一。在黨的統一領導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監督等形式廣泛參與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同時,這“五大民主”形式與我國治國理政的一整套制度互聯互動、彼此銜接,逐漸形成了一個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閉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踐推向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為我國政治民主化的實現提供了重要支撐。另一方面,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為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提供了切實路徑。習近平強調,中國的民主,是最真實管用的民主,廣大人民通過“公推直選”“民主懇談”“村民議事”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充分發揮協商民主的作用,“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12]293。同時他指出,要讓國家權力在人民的監督下運行,要珍惜和用好“人民給予的權力”,避免出現“人亡政息”的危險。這一系列極具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話語表達,為國家治理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傊?,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對于我們在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上揚帆再出發,“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不斷開拓民主政治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是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持續推進民主治理、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的行動指南。
4.為世界各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類民主政治發展的一般規律,為世界各國民主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開辟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其民主內涵、民主形式、民主制度、民主實踐以及民主價值等從根本上不同于西方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類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目標追求、制度體系與民主實踐的統一[21],是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高度統一的民主模式,這種民主模式徹底揭穿了西方選舉民主閹割和虛化民主的慣用伎倆,彌補了西方資本主義民主“重過程輕成果”“重程序輕實質”的根本缺陷,為人類民主政治的進一步發展撥開了迷霧。正如習近平反復強調的,我國的人民民主不是在某個時段、某種場合才存在的民主,而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種民主是對西方“斷崖式”民主作出的回應,是社會主義民主自信和底氣的集中體現。此外,我國在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還明確回應了“國家民主與否由誰評判”這一時代難題,提出評判國際社會某個國家是否真正民主,不能也不該由那些“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說了算,只能“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1],國際社會的共同意志,才是民主評價的客觀標準。習近平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從根本上超越了西方國家極力倡導的“精英民主”和“拳頭式的民主”,徹底打破了“西方文明中心論”語境下西方國家對民主話語及其實踐模式的霸權,為其他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