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
遼寧省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未來五年遼寧的首要任務就是高質量實施三年行動。

1月12日,遼寧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式開幕,遼寧省省長李樂成作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遼寧省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6%左右。李樂成表示,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目標任務增長5%以上。
五年來,遼寧省堅持人民至上、踐行初心使命。過去五年,遼寧省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超過75%,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4.7%和7.7%。改造老舊小區3802個,新建改造老舊管網2.1萬公里。新改建、維修農村公路4.1萬公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報告指出,遼寧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藍圖繪就咬定目標不放松
遼寧省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未來五年遼寧的首要任務就是高質量實施三年行動。咬定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底氣和信心,在省兩會上引發與會代表委員的熱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遼寧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啟動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
回首再看來時路,最是奮斗動人心。作為遼寧振興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代表們見證了遼寧走出多年來最困難時期的奮斗歷程。在現場聽取報告,又認真研讀全文后,與會代表無不因遼寧全面振興取得的成績而備受鼓舞。王麗代表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重重地做下記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里也有我們鄉村教師奮斗的身影”。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超過75%,改造老舊小區3802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民生連著民心,作為民生工程的建設者、親歷者、受益者,我切身感受到了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的擔當作為。”跟隨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一同回顧過往,讓王春惠代表心頭更暖。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高質量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肩負新的歷史使命,遼寧兒女如何在新征程上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這是新一屆省人大代表關注的重要課題。
“正如報告中所言,2022年,我省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綠色發展成效明顯,這得益于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來自錦州市能源行業的金東生代表表示,將不折不扣地把兩會精神落實到企業發展中,堅持用新技術、新裝備改造提升老舊裝置,節能降耗;尋求企業間用能優化空間,實現優勢互補,降低總體用能水平;利用企業余熱為社會提供服務,實現減排降碳,為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遼寧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沈陽市沈河區以金融商貿開發區為依托,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有基礎、有優勢,在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地區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石國琦代表建議,省直相關部門在頂層設計、政策配套、制度創新等方面給予沈河區指導支持,推動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晉升國家級開發區,更好服務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
報告提到的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壯大民營經濟、著力營造親商重商護商濃厚氛圍等內容,讓王黛璐代表備受感動、信心倍增。“這些優化和落實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舉措,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扶持,也極大地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作為奮戰在創新創業孵化領域的民營企業家,她表示將積極弘揚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強化進取觀念、市場觀念、創新觀念、人才觀念,堅持以創新開拓未來、以實干破浪前行,不斷引領企業創新發展,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貢獻力量。
奮力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
“定下來的事、認準的目標,就要開足馬力去抓去干。”面對一份份發展的“任務書”、一張張落實的“施工圖”,代表們語氣中飽含奮進新征程的豪情,滿懷奪取新勝利的信心,這份拼搏奮斗之志也必將激勵全省人民堅決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
抓發展、謀突破、促振興,大干三年、奮斗三年。打好打贏關鍵之戰,遼寧的底氣和信心從何而來?全省上下又將如何苦干實干,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
省人大代表何春燕表示,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應該說既要立足當前重點,又要著眼于長遠目標,是遼寧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也是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的戰略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順應百姓期盼的現實需求。
“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遼寧穩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振興發展的肌體更加健康有力,外界對遼寧的預期持續向好。遼寧已經走過了多年來最困難時期,全面振興蓄勢待發。這也是我們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何春燕說。
科教優勢一直是遼寧發展的厚實“家底”,也是決勝未來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遼寧科技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我省經濟發展穩步增長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來自科技領域的委員蔡睿分析說,本省現有國家級各類創新平臺34個、兩院院士57人,金屬材料、化學化工、航空發動機、工業自動化等25個學科和專業研究在全國乃至世界舉足輕重。黨的十八大以來,相繼獲國家科技獎勵178項,納米限域催化等重大創新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國產首艘航母、航母艦載機、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一批“大國重器”在遼寧問世。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突破36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97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萬家。“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必將支撐我省在新時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蔡睿說。
良好的營商環境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讓積蓄的勢能充分釋放。“經過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省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后我們還要繼續牽住這個‘牛鼻子’。”周軼贏委員表示,近年來,本省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來抓,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目前,全省“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良好的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加快形成,在遼辦事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獲得感更強,市場環境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遼寧營商環境緊跟時代步伐,正在為本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代表委員們表示,打好新時代的“遼沈戰役”,必須增強危機感、緊迫感,拿出“遼老大”的骨氣、志氣,臥薪嘗膽干三年、甩開膀子拼三年,聚焦國家所需、遼寧所能,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
戰旗飄揚,戰歌唱響。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新時代的“遼沈戰役”立足當前重點,著眼長遠目標,是發展所需、形勢所迫、群眾所盼。只要我們咬定目標、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團結奮斗,這場振興之仗就一定會打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