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五年跨越4個萬億元臺階、年均增長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長42.3%……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欣喜的一連串數據,就是江蘇力爭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底氣。

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月15日開幕。江蘇省省長許昆林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回顧了過去五年江蘇取得的發展成果,勾畫了未來五年及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與重點工作。
報告指出,2022年江蘇全省GDP預計突破12萬億元,人均達14.3萬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258.9億元、同口徑增長1.5%。市場主體總數達1411.9萬戶,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1%左右。回望過去五年,江蘇以全國1%的面積、6%的人口承載著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始終以“爭當表率”的自覺行動踐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江蘇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做優做強制造業
報告表示,過去的一年,江蘇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快于全國;制造業增加值達4.5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達37%左右,總量及占比均穩居全國首位;新增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4個、累計達10個,均居全國首位。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就要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制造業當家。“江蘇將積極爭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以工業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謝志成表示,將堅持把集群培育作為主要抓手,加快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當前正研究制定新一輪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力爭高標準建好10個國家級和16個省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江蘇不斷壯大的制造業集群撐起了高質量發展的“骨架”,也為區域發展貢獻新的增長點——物聯網、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等10個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我省去年又新增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我深切體會到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江蘇省人大代表,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感慨說,作為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在行業下行周期的巨大考驗下,徐工集團堅定信心,堅持創新驅動,加大對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投入,在液壓件、履帶底盤、精密工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贏得了新的市場,企業世界排名也從第11位躍升至第3位。
“下一階段,我們將聚焦數字金融、先進材料、智能車聯網三大市級重點支持的產業創新集群,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深耕細作形成特色優勢,奮力打造在全國有顯示度的產業創新集群。”江蘇省人大代表,蘇州市相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偉表示,將以“創新高度”標注“發展高度”,集聚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創新機構,支持企業用足用好各類資本力量,切實提升創新濃度、經濟密度。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報告表示,將加快推進“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特高壓設備、晶硅光伏等7條產業鏈達到中高端水平;積極爭取國家“先立后改”大型煤電裝機在江蘇省布局,遠近結合提升煤炭儲備能力,推進沿海沿江LNG布局建設,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建設省外綜合能源基地,確保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電力正常供給,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堅實保障。
對此,江蘇省人大代表、中海油江蘇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商務合同部接保檢經理董青說:“2023年我們公司計劃穩步有序推進一期安全生產、項目收尾、竣工驗收;安全高效推進一期擴建和二號泊位建設;積極推進二期項目核準及鹽城綠能港品牌效用。”董青表示,今后,中海油江蘇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將繼續以實際行動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雙重責任,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報告中稱,將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調整機制,全面推行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實施新一輪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加快500千伏過江通道建設,積極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鼓勵企業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降低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支持徐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江蘇省人大代表,鹽城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林海介紹,在已并網發電15個風電場、5個光伏電站、權益規模120萬千瓦新能源產業基礎上,2023年國投集團將參與實施國信大豐85萬千瓦海上風電等4個新能源產業項目、射陽港電廠2×10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等6個傳統能源產業項目,力爭在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上多做貢獻。
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東強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子純將新一年的發展關鍵詞定為“綠色”,表示將積極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以“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為目標,力爭貢獻更多優質增量。
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報告中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2023年江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2002億元,同比增長10.7%。新的一年,起步即沖刺,全省各地將以奮進昂揚姿態推進一批重大工程加快進度。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我最關注的是關于進一步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新部署、新要求。”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任杰說,2023年江蘇交控將繼續擴大有效投資,其中計劃投資高速公路及過江通道項目37個,計劃投資736.6億元,較上年計劃增加170億元,增長率達30%。
江蘇是水運大省,2022年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4億噸,保持全國各省份第一。“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節能環保等特點,是江蘇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社員、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楊衛東認為,在省內貨運需求大、支撐功能強、輻射范圍廣的骨干航道上,江蘇省仍需通過工程措施及智能技術,繼續提升船型至2000噸級,并完善船舶智慧裝備,有效提升船舶運輸效能。
“推進航道建設提速,推動港口擴能升級,今年要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83億元,突出建設對國家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項目,我們將推動投資計劃確定的項目盡早實質性開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陳勝武說。
從“春到上塘”到“昆山之路”,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蘇州工業園區枝繁葉茂……回首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的發展歷程,江蘇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滄桑巨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揭示了只有堅持高質量發展,才能贏得美好的未來。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講話時指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必須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開辟江蘇發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