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劉霞(威海市立醫院)
心肌缺血,從字面上講就是心臟肌肉缺血,屬于心臟疾病范疇,對日常生活會有一定的影響,患者若是不及時治療,使心肌處于持續性缺血狀態,極有可能引發冠心病等重癥心臟病,威脅生命安全。近些年來,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心肌缺血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
心肌缺血最為代表性的癥狀是胸悶、胸痛,在身體疲乏、精神緊張時出現心前區隱痛,有時候也可能存在持續性劇痛,休息后可緩解。心慌氣短也是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現。另外,心肌缺血患者在晚上睡覺或是白天平躺時會有突然性的心悸、憋氣等表現。
冠心病 心肌缺血可能引發冠心病,反過來冠心病也可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導致患者常常感到胸悶、胸痛,甚至出現持續性心絞痛,久而久之可影響心肌結構,致使心肌缺血。
存有炎癥效應 專家表示,一部分患者在中風或是心肌梗死前有拔牙的經歷,考慮是拔牙后出血使血管受到感染,進而引發炎癥效應。一旦出現炎癥效應即可使依附于血管壁上的斑塊發生破裂,脫落,引起血供不足,最終引發心肌缺血。
血小板功能異常 血小板功能異??梢鹉δ墚惓?,血小板過度凝集可致心肌缺血發生。
冠脈血管痙攣 冠脈血管痙攣在心肌缺血發生、發展中飾演著重要的角色。如若長期精神處于緊張狀態或心理遭受創傷均可引起冠脈血管痙攣。相關調查發現,在此情況下出現心絞痛時,心電圖可見心肌缺血,但冠脈造影顯示正常,因此此類情況多和冠脈血管痙攣有關。
血管內皮功能失衡 胸痛反復出現,經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但其他檢查結果無異常,考慮是血管內皮功能異常致使心臟血管微循環受到影響,血供不足,繼而引發心肌缺血。
如若確診為心肌缺血,不要過度恐慌,醫生會結合自身疾病表現、發病原因進行診治。一般而言,多數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所致,所以需依據冠心病發病程度進行診療方案的確定。由其他原因所致心肌缺血也要對因治療。
合理健康飲食 一日三餐需清淡,低油低鹽,盡量減少腌制類、油炸類食物的攝入,遠離垃圾食品,多吃新鮮蔬果。
規范生活行為,保持情緒穩定 學會控制自身情緒,切勿大喜大悲。確保睡眠充足,不要過度勞累,同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科學運動 適度的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提高疾病防御能力。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散步等。
藥物防范 防范心肌缺血的藥物包含拮抗血小板凝集、降脂、鈣通道阻滯劑等,患者需根據醫囑嚴格用藥。
總之,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發病原因繁多,患者在平時生活中需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確診后要及時治療,以免疾病加重引起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