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朱里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賈四妮
食用菌是駐馬店市的優勢特色產業,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經過50 年的發展,常年產量達80 萬t,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建設不斷加快,食用菌產業年產值突破80 億元,從業人員45.6 萬人,在脫貧攻堅、帶農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 年,駐馬店市食用菌鮮品總產80.02 萬t,總產值80.5 億元。其中,香菇鮮品總產量53.75 萬t,占食用菌總產量的67.18%,總產值55.37 億元,占食用菌總產值的68.78%;平菇鮮品總產量19.88 萬t,占食用菌總產量的24.85%,總產值15.46 億元,占食用菌總產值的19.20%;草腐菌等其他食用菌鮮品總產量6.37 萬t,占食用菌鮮品總產量的7.96%,總產值9.67 億元,占駐馬店市食用菌鮮品總產值的12.01%;其余為天麻、蟲草、銀耳、羊肚菌、狼肚菌等。駐馬店市食用菌生產已由庭院生產轉變為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隨著栽培品種的不斷更新、栽培設施的完善、栽培技術水平的提高,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已由過去的季節性生產轉變為周年生產,產量、產值、效益均得到較大提高。泌陽縣被評為全國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泌陽縣、西平縣被評選為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十強縣。
1.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2021 年3 月下旬,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舉辦食用菌生產新技術培訓班;4 月16—18 日,駐馬店市召開全市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和蔬菜生產技術培訓班;7 月 6 日,駐馬店市組織召開駐馬店市第一次食用菌種質資源普查培訓班及工作推進會;10 月12—13 日,駐馬店市召開河南省食用菌“雙改”技術培訓會。
2.食用菌生產與檢驗技術人員資質培訓。2021 年6月下旬,黃淮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在黃淮學院舉辦駐馬店市食用菌生產與檢驗技術人員資質培訓,培訓班聘請河南農業大學、駐馬店市農科院等專家教授授課,103 名同志參加培訓并通過資格考試,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為學員頒證,為推動駐馬店市食用菌菌種質檢提供技術支撐。
2021 年4 月,駐馬店市成立食用菌“雙改”驗收組,對完成2020 年度任務的21 家企業進行“雙改”驗收,并于9 月核定2021 年度“雙改”任務17 家,11 月底前完成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驗收。
駐馬店市已對野生食用菌資源采集區域進行選址、規劃,開展野生種質普查,共采集食用菌野生種質資源302 份,收集食用菌栽培種質資源(生產品種)208 份。
1.品種引進。駐馬店市結合當地食用菌生產實際情況,引進中溫型香菇新品種2 個,高溫反季節栽培平菇品種2 個,完成全年引進食用菌新品種3~5 個的預定目標。
2.技術應用。2021 年,駐馬店市安排生物有機肥試驗示范與推廣、集約育苗技術、菌菜輪作生態栽培模式技術應用等4項。新品種、新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的實施,提高了駐馬店市農業生產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駐馬店市建立市級食用菌重點實驗室;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設在市農科院,負責豫南地區食用菌生產;泌陽縣建有食用菌院士工作站;駐馬店市食用菌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原市蔬菜辦。“泌陽花菇”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駐馬店市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推進食用菌產業由零星分散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邁進,一般農戶種植規模在1 萬袋以上,種植大戶在5 萬袋以上,合作社在20 萬袋以上。香菇產業化生產經營組織發展迅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00 余家,已建成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50 個,建成“泌陽縣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區”50 個,形成了連片發展,集中種植,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的效果,食用菌生產在產業扶貧及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目前,駐馬店市有億健食品有限公司、泌花食品有限公司、鑫發食用菌有限公司、三明食品有限公司、通達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食用菌深加工企業,相繼開發出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32 個,其中,鑫發公司加工的菇皇牌香菇醬,億健公司生產的壓縮黑木耳、香菇脆片,三明公司生產的三明牌香菇醬、木耳辣椒醬等產品遠銷國外及全國十幾個省市。
2017—2019 年,駐馬店市創建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安排食用菌示范基地8 個,占全市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總數的20%,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有關專家現場驗收,專家組在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抽查的基礎上,給予高度評價,順利通過驗收。
一是加快設施農業保險政策落地;二是建立大數據平臺,為種植大戶提供精準的技術服務;三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食用菌訂單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