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Siqi、馬克?德雷珀
香港《南華早報》3月6日文章:盡管承認今年的外部需求將變得相對疲軟,但北京正在發出強烈的信號:中國希望更好地融入全球貿易,同時堅定地承諾提高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中國領導層還將積極推動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中國將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中國將“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推動外資標志性項i落地建設。
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該報告發出強有力的信號,即穩定外國投資和提升外國投資者的信心將成為中國政府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張智威看來,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中國的開放力度并吸引更多外國投資。張智威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的說法,使人們不禁想起在上海落地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我們應該期待(中國)是否將推出更多類似項目”。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表示中國應該“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這些變化有助于消除CPTPP成員國對中國的疑慮。張智威說,“中國要真正加入CPTPP仍不容易”,但中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宣“是一種積極跡象”,表明中國希望在經濟上更加開放。
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表示,僅僅因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CPTPP和“一帶一路”,并不意味著中國正打算調整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中國貿易的)大局沒有發生變化”。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22年中國貨物進出口好于預期,今年中國應該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燒表示,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目標低于(有關機構的) 預期,這表明北京意識到疲軟的外部市場有可能給中國的出口相關產業帶來挑戰。渣打銀行的丁爽表示,盡管中國可以采取退稅等措施幫助出口行業,但很難改變外部需求。“總體而言,對出口的期望值并不高。但正如工作報告所表明的那樣,政府至少將盡量減少其對經濟的拖累作用”。(作者Ji Siqi)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3月6日文章,原題:投資者應該如何在中國經濟復蘇中找準位置亞洲的投資者經歷了艱難的幾年。隨著中國經濟回暖,這有可能重新點燃投資者對整個地區的廣泛興趣。
投資組合經理羅布森和馬基維茨都在投資中國的消費行業。羅布森表示,中國家庭儲蓄在疫情期間增加42%,他認為人們將會在中國看到其他國家此前出現的同類型“報復性消費”。此外,旅行是另外一個有可能受益于中國重新開放的領域。對于那些在對華直接投資上仍存疑慮的人,馬基維茨表示,仍有許多西方企業從中國獲得可觀收益并有可能經歷強勁的業務復蘇。▲(作者馬克?德雷珀,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