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婧瑩 路瑤(通訊) 潘延卓 魏靜月 徐德苗 孟麗枝
就業指導狹義上來講是給對于就業有要求的勞動者傳遞就業的信息,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溝通的主要橋梁。廣義上來講,則是預測了對就業有需求的勞動者的資源,社會需求,整合、傳遞就業信息,培養勞動者相關技能,組織勞動力市場并推薦、介紹、組織招聘與就業有關的綜合性社會詢問、服務等活動。在我國,就業指導除了以上層面的種種,還包括就業政策導向及思想教育等工作,本文主要針對護理學專業就業指導進行描述。
第二課堂也稱為第二教育渠道,是通過課堂教學以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的各種實踐、教育和培養類的活動。
在“健康中國”的宏大背景下,醫學高校責任重大,需要擔起新時代的醫學價值引導,還要探索醫療衛生行業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1]而對于護理專業來說,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方式及方法不夠靈活與新穎,制約著護生對于就業的認知與接受效果。在教學模式上,這種典型的第一課堂式教學有著不全面的部分。[2]部分護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發現與自己預期的相差甚遠甚至完全不合適,以至于選擇頻繁跳槽甚至消極怠工,為了改善這些情況的出現,應在護生擇業之前做好就業指導工作。[3]
新時代高等醫學教育要求高校向學生傳授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在此背景下,對傳統的第一課堂教育的不足之處起補充的第二課堂的作用變得更加突出。[4-5]雖然第一課堂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但是第二課堂也有著它獨特的作用和優點,因此重視第二課堂的建設,能幫助實現教與學之間良好的互動。第二課堂的開展,需要學生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資源主動查閱信息,拓寬視野,接觸更多有關就業方面的知識,盡快盡早的了解最新情報,擺脫書本知識的滯后性,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信息了解有較好的促進和幫助。第二課堂采用多媒體及網絡教學,在技術上有圖文、聲形兼備及全面客觀的優點,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及調動感覺器官,讓學生樂于參與,促使課堂教學得到質的提升。[6]
一項納入111位本科學生的研究表明,85%的學生表示參加的就業類第二課堂活動在大四畢業找工作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以初步預測在信息時代,通過職協開展的模擬面試、勇往直前,職前培訓分享等這類第二課堂活動,可有效幫助學生拓寬就業信息獲取途徑。[7]還可通過在班級主題活動中植入有關就業、創業的主題,或舉辦有關的創意評選活動的形式開展就業指導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的模式建立順應了時代發展,充分運用科技平臺,搭建起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第二課堂,讓學生能對具體的就業與創業困惑隨時地與教師或其他相關人士進行探討。[8]構建護理學生就業指導第二課堂,可對護理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入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指導,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進行與實現,降低傳統護理崗位離職率。
本研究共入組100名護理專業本科大學生,通過發放電子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并根據結果進行模式構建,結果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
(1)護理就業指導現狀
一方面,絕大多數護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看法都比較積極,認為護理專業有良好的前途(圖1)。另一方面,護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就業的各種信息比較迷茫,如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沒有明確求職目標、感覺自身能力不足等(圖2)。

圖1

圖2
(2)護理就業指導的第二課堂現狀
一方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護理學生對就業指導的課堂模式更偏向于以下三種模式:就業指導教師一對一輔助學生(包括線上及面對面)。學生社團等開展醫學類志愿者活動或公益事業。學校與相關企業合作開展線下實際演示,幫助深入了解相關職業。
另一方面,調研發現,護理學生認為現有的就業指導的第二課堂活動存在以下問題:內容不夠全面;形式缺乏新穎;宣傳力度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
(3)新型第二課堂模式建立的建議
關于開展就業指導相關第二課堂學生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圖3)。

圖3
分為8個教學課時,分別從學生基本理論和操作的引導學習及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教學。教學課時:8學時/學期。教學任課時間:以2次/月的頻率于工作日下午開展,每次時間控制在1.5小時。

表1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學生對項目偏好度如下:

通過分析各項調查數據及學生反饋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第二課堂中待解決的問題,較突出的是學生了解程度低、參加意愿小,學校宣傳工作不足。
(2)就業指導第二課堂的優勢。一方面,新型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充滿自主性和多樣性。76%的同學認為第二課堂活動明顯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68.6%的同學認為相對于傳統的第一課堂講授的方式,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鍛煉自我和提升能力的途徑。近54%的同學認為參加一些專業性的活動,強化或內化了自己已獲得的知識,并能促進同學們之間形成相互鼓勵、競相爭優的局面,同時培養了團隊精神。
另一方面,新型第二課堂模式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新型第二課堂能打破傳統第一課堂的局限性。強調綜合知識的應用和學生自主能力的綜合體現,拒絕空談,讓學生真正地學以致用、學有所得。通過不同活動扮演的不同角色,讓學生體悟不同職業的優缺點,從而對職業的選取有傾向性。實踐性是第二課堂最重要的獨特性優勢之一。就業能力的培養需要理論知識的傳授與教導,更需要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動手實踐能力。將學生置于特定的環境與角色中,他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就業能力方面的適應性。
綜上所述,在當前信息高速化發展的時代,大部分護生仍對護理專業的認知存在誤區,以至于對自身就業規劃迷茫,過于不自信或沒有想法。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新模式路徑研究,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對培養新時代護理人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提出的第二課堂新模式的建設路徑具有一定的優勢,經學生反饋及觀察,通過以上路徑接受指導的護生在就業導向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與了解,并能結合自身條件與性格愛好做出合理的規劃。經部分專業知識教師反饋,開展過程相較第一課堂的氛圍更活躍、內容更豐富,建議通過這些模式或其他創新的路徑繼續加深對學生就業指導的開展,部分教師甚至愿意主動擔任各種新模式的指導者。
新型第二課堂模式推進國家政策的開展是一次積極創新的嘗試。運用科技解決學生的問題,把學業與就業內容結合,激發學生熱情,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學生素養,加強思想工作,推動國家政策實行,是該研究的初衷與目標。下一步對如何有效施行及改革的措施,活動開展的安全管理工作,活動開展后的預期效果等,都值得相關研究者進行思考。對于方案的管理者而言充分利用學生在第二課堂中的表現、反饋、評價等數據,對學生關注愛好、發展需求、行為趨勢等進行判斷,為提出更好的模式或改善現有的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