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文清,吳云開,李 煥,方杭燕
(1.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公共衛生科,浙江 杭州 311100;2.臨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衛生監測科,浙江 杭州 311100)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視力不良問題呈高發、低齡化趨勢,包括近視、遠視、弱視等,以近視最常見,已然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國家領導及各部門高度重視[1],于2019年下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的通知》[2]、2021年下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3],兒童青少年視力防控工作刻不容緩。本研究對臨平區2015—2019年中小學生的體檢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臨平區近5年中小學生視力不良變化趨勢,為制定有效中小學生視力干預策略提供依據。
1.1 資料來源 從“杭州市學生健康監測與預警管理信息平臺”系統導出臨平區2015—2019年中小學生體檢視力狀況資料,進行數據清洗和整理。視力不良診斷標準按照GB/T 11533-2011《標準對數視力表》進行評價,裸眼視力≥5.0為正常,<5.0為視力不良(4.9為輕度、4.6~4.8為中度、≤4.5為重度),以雙眼中視力較差的為研究對象[4]。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視力不良率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采用趨勢性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臨平區2015—2019年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狀況[n(%)]


表2 臨平區2015—2019年不同年齡中小學生視力狀況不良變化狀況(%)
2.3 不同年份各年齡組視力不良變化趨勢 8歲、9歲、11歲組的視力不良率均呈上升趨勢,12歲組視力不良率呈下降趨勢,均P<0.01;其他年齡組視力不良率變化,無線性趨勢(均P>0.01)。見表3。

表3 臨平區2015-2019年不同年份中小學視力不良狀況變化狀況(%)


調查顯示,臨平區2015—2019年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均低于2015年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技術報告的71.5%[5],但高于最新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6]。可能因為2015年后浙江省高度重視中小學生視力健康,在全省范圍內,布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產生了一定成效。但相比全國仍處于高水平,可能因為:地處長江發達地區,家長更在意學習成績,學習壓力大,補課多,課外活動較少;這與省內外調查結果一致[7-8]。而后疫情時代,隨網課不斷增加,視力不良狀況將更不容樂觀,國內已有調查發現2020年后視力不良率的普遍上升現象[9]。
2015—2018年,以小學高年級10~12歲組視力不良率變化最大,這與董彥會等[10]調查一致,而2019年視力不良率變化最大出現在小學9歲組,提示可能存在視力不良發病提前現象,與薛常蓮等[11]研究一致。初中以15歲組視力不良率變化最大,提示升學壓力仍是視力不良快速上升不可以忽視的因素,與既往研究[12-13]一致。調查顯示7歲組視力不良率高于8歲組,出現這種反常現象,可能是因為7歲組新生視力燈箱檢查,存在不理解、亂點現象,拉升了視力不良率;還有可能是生理性遠視導致,后期隨著眼球發育成熟,會出現好轉,國內也有類似報道[14]。隨時間變化視力不良率8歲組到11歲組呈上升趨勢,提示視力不良呈低齡化發展,可能是因為隨信息化發展,電子產品使用越來越頻繁、戶外活動減少[15]、睡眠時間不足[16]等原因;調查還顯示,女生視力不良率明顯高于男生,中學的視力不良率高于小學,均與國內研究一致[17-18]。
綜上所述,臨平區近5年來中小學生視力不良仍處于高位水平,尤其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三,建議教育部門應持續推進減負工程,降低學生升學壓力,從而有效降低視力不良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