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當前課堂教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全程目標意識的缺失。教參上抄來的教學目標不是給自己看的,而是寫給檢查的人看的;精彩紛呈的活動沒有目標的指引,只不過徒增熱鬧罷了;學生該學到什么,是否學到了完全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去評判;我們還沒有討論想好去哪里,就已經研究怎么去了。漫無目的在知識的海洋航行,學生不迷失方向才怪,那課堂效果可想而知!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則可以有效解決上面的問題。它以學習目標為出發點,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沒有”。它強調在特定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對學習的評價應該具有目標的一致性。它不是一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對教學評一致性的踐行,與其說是是教學的改革,更不如說它是教學理念的革新,它與我們提倡的目標教學、分層教學不矛盾,不沖突。具體落實在英語課堂中,認為可以從始于目標、循序設計、以評導學三個方面展開。
一、細化教學目標,統領英語課堂教學 。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科學、合理地定位教學目標相當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把握。“教學評的一致性”理念下的課堂設計,首先要制訂可操作、可評估、低高階教學目標。
(一)目標要合課標
課程標準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要基于課程標準,確保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保持連續性和一致性。教師通過研讀課標,分解教學目標,確立清晰的學科目標體系,即教學目標具體化。例如,九年級unit14SectionA 第一課時的目標 ?設置過程如下:首先,研讀課標,根據課標總體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確定學期目標---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獨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然后細化為單元目標---能夠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描述并與同伴交流初中的美好生活,最后細化為課時目標---1.能借助圖片、圖像、情境、拼讀規則,會讀會寫會用重點詞匯和短語,:survey, standard, in a row, keyboard, method, instruction,double2.在老師幫助下,會運用句式I remember doing和 I have …描述難忘的初中生活。3.能夠通過問題引導和繪制思維導圖理解2d,并能對2d進行改寫。這種流程的設計確保了教學目標與課標的一致性。
(二)目標要合學情
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以生為本,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學習習慣、情感因素和接受程度等,找準文本中學生的興趣點、興奮點為切入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確保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針對性。例如在unit14 的教學中,結合學生對去年疫情期間的在線學習及全民抗疫的深刻記憶這一資源,我設計了運用句式I remember doing描述難忘的初中生活,找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契合點來設置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為教學目標服務,使學習過程輕松活潑,有效實現了教學目標。
(三)目標要合教材
教材是課程標準的主要載體和具體體現。因此,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以課本為依據,充分解讀教材,理解編者的思路,梳理教材的重難點。依據教材單元編排體系,確定課型和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通過解讀文本,從文本中提煉出能體現序列性、連貫性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具體、可操作,學生做得了,完得成。例如教學對話“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I have ... ”時,教師把“星期和科目”作為課時教學目標。利用教材中的例子,把文本當作學生學習知識、訓練能力的載體,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課堂避免了反復的模仿性朗讀和機械操練。課堂中讓學生交流自己班級的課程表,討論自己理想中的課程表,圍繞課時目標進行訓練和實踐,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優化教學設計,靈動英語課堂教學 。
一節課的成敗由教學設計的好壞決定。“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遵循“學習目標―評價任務―教學活動”的線路。只有優化了教學設計,才會有靈動的英語課堂。
(一)始于目標――以教學目標引領教學設計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前提。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指向。首先,教師要深入鉆研課標和教材,研究教法,查閱背景資料,根據課標、教材和學情找到結合點,找準切入口,有效開展教學設計。其次,要分析教學目標中暗含的學習結果類型。以單詞pen的學習為例,目標是讀音,即動作技能學習的學習結果類型;目標是默寫單詞,則是機械聯想學習;目標是學習詞義,則是具體概念教學。因此,我們要依據教學目標確定教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以評為導――以評價任務導向活動設計
評價融于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就是安排“評價任務”。指向評價目標的評價任務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活動把教、學和教材內容連接起來,教學活動與評價融為一體,教師依據上一個教學活動來調整下一個教學活動。教師要收集和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從中看目標的達成度,及時調控后續的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以下評價任務:1.根據音標和教師示范朗讀單詞。2.觀察同伴的異同,并用she is ...than...或者I am...than ...表達。3.根據錄音信息,同桌編對話。4.四人一組調查并匯報等。圍繞由低階目標到高階目標的達成,有層次的推進式設計評價任務,使得課堂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環環相扣。
(三)循序設計――以評價任務串聯教學
“教學評一致性”要求教學全程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靈動的課堂教學從上課伊始就向學生的學習結果要質量。我們可以用教學評價任務把教學活動串聯起來,把教學內容融入到評價之中,將目標語融入到每一個活動之中,優化教學設計,實施流暢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第一課時的對話教學中出現了first,then,after that等表示時間順序的詞匯,語言目標則是運用關聯詞清晰條理地描述食物的制作過程。教師在上課伊始就可以把教學內容融入到評價之中,在正式進入學習之前,教師運用 First,then, next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出一些規范,這為后面語言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重要準備。在上課過程中,反復使用目標語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提醒和評價,用評價語串聯整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落實一評兩測,導向課堂有效學習
“一評”即課堂評價,一目標一落實,一落實一評價,一評價一促進,促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進步。“二測”即學習前測與學習后測:前測的主要目的在于測故問新,借以了解學情,確定學生學習的起點;后測主要為整句翻譯或篇章理解,考查學生階段性目標達成情況及延伸遷移的能力,為下階段學習奠定基礎。恰當使用多種評價手段----教師的激勵式評價,學生的引導式自我評價,交流式同伴互評,加使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形成一個互助、共贏、良性的生態系統,可以大程度上改變英語教學無目的狀態,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教學設計和授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而且能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課堂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萬物復蘇的春天,我們學校開展了第二輪的教學改革,為我們的教學提升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愿我們都能不負所托,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