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在當今信息時代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在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方面尚存在提升空間,因此,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研究的焦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首先,創新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其次,創新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路徑,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可行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變得愈發重要。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過于注重機械記憶和應試技巧,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能夠對數學教學產生積極影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只注重教師的講授,學生缺乏參與感和主體性,而創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倡導學生在探究和討論中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強調機械計算和標準答案,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創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再次,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技巧的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充分發展,而創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合作精神、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
最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其專業發展。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成為知識的傳授者和問題的解決者,限制了教學創新和專業發展,而創新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其專業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積極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具有創造力和綜合素質的新一代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路徑
(一)基于加強溝通,點燃學習熱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溝通可以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溝通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橋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課程“觀察物體(一)”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詢問學生的觀察結果和思考過程,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首先,向學生介紹觀察物體的目的,并簡要說明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會發生變化。其次,展示一些具有不同形狀的實物,并請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并表達他們的觀察結果。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時,看到的形狀是否相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通過與學生互動,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觀察物體形狀變化的理解水平和思維方式。最后,教師的情感投入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上述數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親切的語言和表情表達對學生的關心和鼓勵,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是非常聰明的!通過觀察和思考能夠發現物體的形狀會隨著觀察者的位置而變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學觀察。你們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真是了不起!”這樣的鼓勵和贊揚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情感溝通能夠建立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究中,教師應該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理解和關愛學生,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學習體驗。
(二)基于現實生活,導入教學內容
立足生活,積極引入課程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其實際應用能力。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數學變得更加有趣和實用。因此,基于現實生活導入教學內容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中,以此讓學生更加關注數學知識。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混合運算”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如購物、旅游等,設計含有混合運算題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魅力。例如,在購物場景中,學生可以計算購買多件商品的總價錢,再根據打折信息計算出最終需要支付的金額。這一過程涉及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混合運算。通過實踐體驗數學的魅力,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例如,學生購買了一些商品,原價分別為30元、40元和50元,店家對這些商品打6折,并且發放了一張10元的優惠券,那么最終需要支付的金額是多少呢?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學生需要先分別計算每個商品的折扣價(30×0.6=18元,40×0.6=24元,50×0.6=30元),然后將三個折扣價相加(18+24+30=72元),再減去優惠券的金額(72-10=62元)。通過這個例子,學生不僅能夠練習混合運算,還能夠理解帶有小括號的計算順序,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和推理能力。立足生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經驗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專注力。
(三)基于實踐活動,豐富數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趣味實踐活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設計該種教學模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趣味實踐活動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參與度。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以灌輸和講解為主,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和枯燥的感覺,而趣味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探究類活動:教師為學生提供數字卡片0-9,要求學生組合這些數字,并進行相加或相減的運算,同時觀察運算結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規律。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嘗試,比較不同組合的結果,并記錄下來,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自主觀察、比較和總結,從而更好地理解加法和減法的規律。
其次,趣味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趣味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情境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競賽類活動,讓學生參與數字游戲,通過比拼速度和準確性來練習加法和減法運算:給每個學生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一個加法或減法算式,學生需要盡快計算出結果并舉手回答。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加法和減法的理解,還能夠練習計算速度和準確率。
總之,趣味實踐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的一種有效途徑。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可以使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趣味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成長空間。
(四)基于問題導向,培養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和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思維為主體,讓學生經歷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問題導向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此外,問題導向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主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或圓錐形狀的,并給出解釋。學生列舉生活物品如圓柱形的燈罩、水杯、管道等,圓錐形狀的物品有漏斗、斗笠、圣誕帽等。通過此類問題,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強應用意識。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的問題,提供一些關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讓學生通過分析找出滿足這些條件的具體事例。例如,給出一些關于圓柱的條件,如底面半徑為3厘米,高度為10厘米,讓學生計算并找出一個實際例子。學生可以應用底面積和高的公式計算出對應的體積,并選擇一個符合條件的物體,如一支裝有10毫升水的圓柱形的香水瓶。這樣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最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任務。例如,設置一個場景,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圓柱和圓錐的性質計算出某個物體的體積或表面積:學生甲家去年秋季將收獲的稻谷堆成圓錐形,圓錐高1.2米,底面直徑為2米,那么這堆稻谷的體積是多少呢?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650千克,那么這堆稻谷重多少千克?若將這堆稻谷放入底面積為2米的圓柱形糧囤,那高是多少?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公式計算。這樣的任務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應用能力。
教師設計問題,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受到圓柱和圓錐的應用,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些問題能夠加深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與學生共同探索和解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
(五)基于情境創設,還原生活情境
還原生活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體驗和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增加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投入度,還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相連接,使其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案例和實際情境向學生介紹小數的概念。如設計一個購物場景,給學生一份購物清單,列有商品名稱、價格和數量等信息,并讓學生讀出購物清單中的小數。通過這樣的情景模擬,學生能夠感受到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理解小數的概念。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測量和比較的任務。例如,帶領學生到校園或者周邊環境中測量某個物體的長度或者重量,學生需要使用刻度尺等工具,并將測得的數據轉化為小數形式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能夠將小數與實際測量相聯系,從而深入理解小數的含義和大小關系。
總之,情境創設是一種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生活案例、實際測量任務的方式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同時,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更感興趣,并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提升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然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實踐,構建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科學有效的模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