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飛
與傳統教學相比,大單元教學更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性與整合性,其主要內容包括教材的自然單元和某一核心為主題的多樣整合單元兩種形式。以大單元為背景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目的是推動英語教學與新課標、新政策、新潮流相銜接,為學生打好英語知識、技能和素養基礎。基于此,本文從推動小學英語教學與時代相銜接和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興趣兩個方面對大單元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從學習新理念、整合教學新內容、搭建單元情境、開展層次實踐、課堂評價優化出發,對系統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實踐探究。
一、大單元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推動小學英語教學與時代相銜接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語言之一,在小學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需要得到教師、學校、家長和學生的重視。但就目前教學內容、方式和效果而言,部分教學是落后時代要求的,不符合當前新課標、“雙減”等政策,而大單元教學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突破的機會。
大單元教學中的主題核心整合知識、設計、開展教學的模式與新課標中以主題為引領選擇課程內容的要求相銜接。在與理念的磨合與銜接中,大單元教學的開展方式和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體現著時代發展特征,向學生展示著新時代、新科技、新成果,讓學生在人與自我、社會、自然的主題中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大單元教學下的課堂教學重視整體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在大單元背景下,教師將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如聯系課內外跨學科整合大單元教學內容,以及設置信息化大單元情境。這種提質增效的課題教學與“雙減”政策相符合。此外,在大單元背景下,教師設計的作業將從學生整體出發,設計分層、多元化的項目式、任務式、導圖式作業,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這也與新時代“雙減”要求相匹配。
(二)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
傳統英語教學中存在缺乏完整的英語學習環境、教師教學方式陳舊等問題,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從背單詞開始便出現拖沓、厭煩等一系列情緒,不僅影響了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參與興趣,還阻礙了學生英語基礎的夯實。大單元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
單詞游戲、英語對話情境等方式將學生從之前直接背單詞的痛苦中拯救出來,營造了英語課堂學習的輕松氛圍。通過合作、演繹、層次實踐活動,學生在合作、多元的大單元教學中增強了學習內驅力,豐富的隨堂綜合評價使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方向,確定了學習目標,擁有了學習動力。
二、大單元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詳解大單元理念,整合課堂教學內容
開展大單元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對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以及教學主題的確定。在更新教學理念的時候,教師需要通過網絡調查的方式讓學生、家長、其他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如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性不強、與大單元教學主體聯系不緊密等,然后以這些評價為指導進行教學反思,從而對大單元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
詳細了解大單元理念后,教師以教材自然單元為核心,在上課前通過線上方式與學生商討單元主題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對教材自然單元的標題、圖片、對話等內容進行分解,獨立思考合適的大單元核心主題。在學生紛紛提出自己對整個大單元的認知后,教師對學生的見解進行激勵評價留言,然后結合單元內容說出自己認為的合適的大單元主題,從而在課前線上師生互動中與學生共同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
圍繞大單元主題,教師確定自然單元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性和邏輯性,對單元教材中包含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分析。然后,通過線上對應的備課資源和教案,搭建起課內外比較完整的大單元知識體系,作為課堂高效教學的支撐。
以冀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3 Feelings and body”為例,教師便可以詳解大單元教學理念,確定單元核心主題,整合大單元教學內容。在正式教學本單元之前,教師需要通過線上調查的方式了解家長、學生、其他教師對自身教學的意見。例如,有的學生提出自己對單元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單元知識框架不完善等問題,教師便需要通過線上討論整合大單元教學方式和內容。
接著,通過釘釘線或者其他智慧教育平臺,引導學生預習本單元內容,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大單元主題的看法。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學生提出“body”“feel”等主題,還有的學生結合自然單元標題提出“feeling and body”大單元主題。結合本單元的章節課程“How do you feel?”“My body”“Left and right”“Warm and cool”“Are you okay?”“Look at me”等內容可知,本單元的核心主題可以確定為自然單元要求下的“feeling and body”。
圍繞這一主題,以其中的“feel”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將與“feeling”相關的“How do you feel?”“Warm and cool”“Again,please!”中的部分內容聯系在一起,整合出與“feel”相關的單元英語單詞“cold”“hot ”“tired”“sad”“happy”和重點句式“How do you feel?”“I feel +形容詞”等內容。整合教材內容之后,學生在大單元課堂學習后將課堂測試題以及課后練習中的相關課外單詞和句式進行補充積累。
這樣的課前預習和課后補充教學將為學生的大單元綜合知識的學習提供更加積極的引導,推動學生做好課堂學習準備。
(二)結合大單元背景搭建多元英語情境
一個好的開始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境教學與大單元主題核心相契合是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適應英語大單元教學情境的選擇。在傳統的英語情境教學中,部分教師直接按照教材的英語對話情境直接教學,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認知,但是很難調動學生大單元課堂學習的積極情緒。而結合大單元教學核心主題搭建多元的英語情境,如故事化、動漫化、游戲化、生活化情境,便能夠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體驗,將學生的思考融入課堂。
確定大單元主題與核心課堂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搭建教學情境、借用問題搭建教學情境、借用大單元單詞游戲搭建教學情境等,都是大單元背景下教師可以選擇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搭建方式。
以冀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為例,教師便可以圍繞大單元核心內容和主題搭建多元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結合單元教材分解,本單元包括“My friend”“letters ”“open and close”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圍繞“friends”和“colours”兩個方面展開的。圍繞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最核心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英文字母、顏色、數字的掌握,而英語單詞是學生之后英語學習的基礎。
針對學生學情分析,本階段的學生尚處于英語基礎知識薄弱階段,對英語單詞的掌握不足。為了使學生在學習字母的過程中掌握部分單詞,教師要選擇符合現階段學生認知和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可以選擇歌曲《字母歌》作為導入的教學情境。《字母歌》包含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通過音樂和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形象地展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將書面化的字母變得生動形象,能夠讓學生在整個歌曲的節奏中提高對英文字母的學習興趣。
搭建英語顏色大單元教學情境時,教師要準備好“red”“yellow”“blue”等不同顏色的單詞卡片,并寫上表示顏色的單詞,如“orange”,教師便可以在“橙色”的卡片上寫上對應的單詞。這樣形象的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直接了解單詞所表達的意思,激發大單元學習興趣。
除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將二十六個字母做成同樣大小的卡片,讓學生結合大單元中出現的重點字母和顏色相關單詞進行拼圖游戲,更能增強學生對大單元知識學習的內驅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落實新課標中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理念。
(三)尊重學生差異,開展層次實踐活動
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之間的單元學習差異,開展層次實踐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學習中提高對英語知識的探究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鞏固課堂知識,需要教師從分解大單元教學核心、學生層次、確定層次實踐活動內容、調動學生實踐興趣出發開展教學。
以冀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 1 The clothes we wear”為例,教師便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開展層次實踐活動,以推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中,在掌握層次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習能力。“unit 1 The clothes we wear”主要圍繞服飾、星期等相關單詞詢問別人的衣著開展教學,主要包括“skirt and trousers”等章節。
通過對學生知識基礎的分析以及課堂教學前的測試,教師需要將學生分為基礎、進階、優秀三個層次。其中,基礎層次的學生對英語單詞掌握不牢固、進階層次的學生單詞掌握比較牢固,但是對英語句子的詳細分解應用不足;優秀層次學生對單詞和句式的掌握都比較牢固。
結合分層和大單元教學內容,基礎層次學生的課堂實踐學習任務就是在大單元中利用現有的二十六個字母卡片開展服飾、星期相關詞匯游戲。這些字母包括skirt、coat、cap、shoe、short、day、today、Sunday等。進階層次的學生大單元學習任務就是對單元中的“What be +主語+wearing?”“主語+be+wearing+服飾”“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Are these...?”“Yes,they are/No,they arent”“What day...?”“Its ...”“How many days...?”等句式進行合作對話實踐。優秀層次的學生結合“again,please!”中的“Look,Jenny!A cap!”幫主人找帽子的故事情境進行演繹。
以上三個層次的課堂實踐活動需要學生結合自身課堂學習情況錄制視頻,根據對自身基礎的認知,逐漸結合自身能力和知識的積累完成下一階段大單元知識的學習。此外,在大單元層次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巡視,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幫助。例如,優秀層次的學生可以協助基礎層次和進階層次的學生,做實踐活動中的小老師,為他們提供幫助。
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層次教學中逐漸掌握基礎知識,鍛煉交流溝通能力,了解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及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獲得個性化發展。
(四)從課堂實際出發優化課堂評價方式
課堂教學評價是大單元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能夠及時引導學生大單元課堂學習態度和方式。基于此,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以優化大單元課堂教學體系,立足“雙減”政策設計層次化的隨堂作業,結合學生的課堂作業效果和課堂表現給予學生綜合評價。
以冀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 2 At home”為例,教師便需要從課堂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課堂評價體系,以優化大單元課堂教學。本單元圍繞“homework”“TV and phone”“in the bedroom”“brush and wish”“toys”“John and Jack”展開,核心重點包括read、write、draw、help、brush等單詞、“do my homework”“read a book”“watch TV”等短語以及“What do you...”等句式。
圍繞本單元核心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導圖式作業,讓學生將單元知識內容進行層次性的整合。結合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學生課堂實踐項目完成情況,學生相互評價彼此制作的單元復習任務評價導圖。同時教師給予學生綜合評價,如“結合其他同學的評價,同學A的單元導圖結構完整,但是課外補充的單元知識不足,希望A同學能夠重視積累課外內容。”
這樣的教學評價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在大單元學習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式探究大單元知識。在教師的評價下,學生對自己隨堂作業的情況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有助于推動教師的教學與新課標和新政策等相銜接。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大單元為背景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符合新課標主題引領的課程內容要求,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英語學習活動觀念,能夠推動學生從小搭建起完整的大單元知識網絡,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的發展。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大單元理念進行分解,整合英語大單元教學內容,為教學設計搭建知識支架,結合新課標要求開展多元的大單元課堂教學,以完善大單元教學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