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杏 左蕓
【摘要】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西各族人民歷經長期革命實踐而形成的精神財富,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促使少先隊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本文探討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與追求、創新校內外紅色實踐活動方式、創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和構建新型數字教育管理共享機制等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的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 少先隊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4-0017-03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具備紅色文化的內涵及地方色彩,是廣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革命、改革和建設等一系列實踐活動所遺存下來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物質文化資源主要包括重大事件遺址、起義或戰爭舊址、革命人物故居、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革命紀念館等;非物質文化資源主要是指革命英雄人物及其事跡中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品質及承載此精神信息所需要的文化載體。紅色文化資源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是立德樹人的土壤之源與精神之魂。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有利于少先隊員傳承與弘揚革命精神,促使少先隊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對全面落實“五育”并舉、實現少先隊政治啟蒙和塑造正確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一、新理念: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本質與價值追求
中國式現代化要求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須重點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從歷史維度科學把握物質文明,挖掘和開發各個時期遺存的物質文化資源。精神文明以物質文明為基礎,精神文明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中主要指紅色基因、紅色精神。紅色基因是一種文化基因,它高度凝練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理想信念和精神之魂。要善于借助數字化平臺、5G、AI等現代技術客觀呈現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盡可能恢復歷史遺物原貌,使得少先隊員有機會接觸實體資源,從而獲得具有情感觸動、思想共鳴的“原初意義”的精神體驗。
具體實踐中,學校要堅持與時俱進,引導少先隊員樹立自信自立、樂于助人和服務他人的理念。在實踐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使少先隊員在體驗過程中受到高尚精神熏陶,自覺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文化資源的精髓是紅色精神,它是一種通過個體價值取向、價值觀念、價值追求來體現的價值觀。從實踐論的角度來看,價值觀不能直接被感知,而要通過紅色符號來承載。由于少先隊員尚未具備成熟的價值規范與價值尺度,教師需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少先隊員在體驗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體系。例如,南寧市埌東小學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理念,在校園開設“學黨史·跟黨走”紅色課堂,校長親自為少先隊員講述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引導少先隊員從小聽黨話、跟黨走,從小事做起,做好身邊的事。
二、新范式:創新數字化教學改革與實踐方式
推進紅色教育數字化轉型,改革紅色教育教學方式,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廣西紅色文化,激發校園文化創新活力。具體實踐中,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真實施。
第一,管理層面。將數字技術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活動設計、組織實施、學習過程記錄、認定、考核、評價和監督等多個方面。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為少先隊提供集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為一體的服務,構建具有數字智能化特征的管理模式。例如,南寧市位子淥小學的“家長跟蹤—互動交流”工作頗有成效,學校基于智能管理理念,通過數字建檔、文件存儲、數據分析等方式,構建分層分類負責的精準管理體系,每個教師負責幾名家長的聯系工作,記錄少先隊員在校情況,并與家長共商問題與對策,在交流中獲得家長的認可,家長的滿意度和支持度較高。
第二,課程設計層面。一是教師轉變課程實施理念。在數字化轉型初期,教師應創造性地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數字化管理平臺、智慧教育平臺等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全過程、全方位地融入“教、學、評”全流程,推動數字技術與現代文化深度融合。二是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程資源。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程的實施方案、課程目標、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尤其要將歷史素材中的紅色基因、紅色精神全過程地融入活動各環節,使得少先隊員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獲得紅色文化的熏陶。三是科學選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素材。在課程內容編選過程中,要注重選擇具有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且符合兒童身心特點、接近生活的素材,如實物、圖片、歌曲、影視戲劇、文學作品、舞蹈作品、游戲故事等。
第三,創新教學方式。學校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推動廣西紅色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可將傳統班會課、節慶活動轉換為少先隊紅色實踐活動,如主題演講、辯論、成果展演、故事會等,并注重將廣西紅色元素融入活動各環節,讓少先隊員通過活動體驗,真切感知革命先烈的精神,真實觸摸廣西紅色歷史。例如,南寧市位子淥小學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STEM課程,通過項目式學習方式(PBL)鍛煉少先隊員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少先隊員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新應用:創新開展校內外紅色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做中學”是學界倡導的學習方式。紅色實踐活動有助于少先隊員的政治啟蒙、價值觀塑造。學校要有計劃地組織少先隊員參與紅色實踐活動,讓少先隊員從中鍛造品行、砥礪品格、磨煉意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學校要高度重視少先隊校內外實踐活動,根據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和學校辦學特色,引領少先隊員從小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決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力爭成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面向社會開展的少先隊活動應重點關注革命文化、紅色精神的引導和熏陶,通過體驗活動激發少先隊員的學習熱情。學校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文化教育場館等社會資源,開展一系列校外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少先隊員到校外實地參訪學習,使其在沉浸式體驗中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及取得的偉大成就。少先隊輔導員可以靈活借助場館中的數字技術,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黨史教育、中國近現代史教育相結合,以及與政治啟蒙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相結合,突出紅色精神的傳承。
校內少先隊實踐活動以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為核心,重點打造一系列主題活動,如紅色文化主題教育、主題班會、辯論賽、紅色詩歌朗誦、文藝創作展演、書畫比賽、觀看紅色經典影片、重大節慶活動和鼓號隊展演等。活動過程要做到與時俱進,全方位設計、全員參與和全過程記錄,融入廣西紅色文化元素,重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苦干肯干實干的優良作風,引導少先隊員傳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從小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例如,河池市南丹縣第四小學結合實際,將傳承本地紅色文化與“非遺”文化相結合,打造校本紅色文化展臺,建設壯族文化傳承基地,多維度展現當地特色文化習俗,讓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四、新環境:創設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元且具有地方特色,是培養少先隊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全過程、全員化和全方位育人理念下,學校要認真制訂校園建設規劃,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校園建設。
學校應在數字技術支撐下,根據本校實際,充分利用大數據、5G技術、數字媒體等信息化手段呈現廣西紅色文化元素,構建各具特色的數字化校園,如建設多功能智慧教室、創客空間、虛擬仿真實驗室、智慧圖書館、學術交流中心和報告廳等。在校園景觀或人文環境規劃與建設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如在文化墻、文化長廊等校園建筑中張貼與廣西紅色文化有關的圖片、文字,在樓道、走廊、墻體、宿舍和食堂等非大型建筑物處采用懸掛、粘貼或電子屏滾動等方式呈現紅色標語。南寧市國凱路小學是一所新建學校,在學校的建設規劃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學校門口建設了一艘“紅船”,將紅船精神刻錄在紅船上;在校園內建設了一面49個不同字體的“國”字墻,國慶節等節慶日組織少先隊員臨摹不同字體的“國”字;構建“思政興舞臺”專用教室、“紅色長征長廊”和“中國云”。在人文軟件建設方面,該校重點打造“紅色體育”,傳承中國女排精神,獲得“全國特色排球學校”榮譽稱號;通過美術鑒賞、音樂教育、勞動實踐、研學活動和道德與法治課程促進少先隊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逐步形成了校本特色課程。
以特色主題活動為載體,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活動體驗方式和評價方式。教師的言行舉止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程度作用于少先隊員對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理解。為此,教師要不斷豐富個體學識,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積極參與開發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校本教材,將紅色元素和紅色精神融入日常教學實踐,引領少先隊員健康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少年兒童成長,支持少年兒童工作。”學校是少先隊員成長的主陣地,家庭是少先隊員人生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庭和學校對少先隊員的教育產生直接影響,而社會、黨政部門和企業提供的成長環境,又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先隊員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要統籌黨政部門、社會和企業多方力量做好少先隊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要以黨政教育部門為主導,匯聚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將歷史與當代社會、紅色精神與實踐相貫通,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得少先隊員在潤物細無聲之中洗滌心靈,深化對廣西紅色文化的理解,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五、新資源:構建新型數字教育管理共享機制
數字化轉型初期的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與民族文化相遇,兩者在運行中碰撞,形成新的教育管理共享機制。學校應充分借助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一師一優課、三通兩平臺等信息技術開展少先隊管理工作,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全過程、全方位融合于少先隊的各項工作,啟蒙少先隊員的政治意識,厚植少先隊員的愛黨愛國情懷,促進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具體實踐中,學校可從兩方面有序推進。一方面,構建新型智慧校園管理機制。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領頭羊”,要秉持先進理念,帶領全校教師構建具有生命力、多元化、開放性和動態性的少先隊內部管理機制。以學校和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重點從課內外、校內外多個維度設計、實施、監測、考核和評價。按照“從下至上”收集建議的思路,共同研討方案。另一方面,課程或校園實踐活動要融入廣西紅色文化元素。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全過程記錄、跟蹤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的情況,及時反饋、解答疑惑、修正觀點,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可視化、動態化、精細化和個性化等作用,動態跟蹤和優化少先隊實踐活動的進程與實施成效。例如,南寧市埌西小學充分利用數字網絡等信息化手段來監管少先隊員在校學習和生活的言行,及時對少先隊員給予指導,從校級領導到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和中隊輔導員層面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在少先隊紅色實踐教育活動方面,該校領導班子積極作為,發動全校師生進言獻策,從上至下精心設計紅色實踐活動,提高了活動的實效性。
要進一步做好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共青團委、少先隊大隊等部門和組織應加強與社會的合作,加強與校外愛國主義實踐教育基地、烈士紀念館、博物館、社區等的溝通,整合社區黨群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和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公共服務場所的教育資源,共同構建開放、多元、普惠的教育管理共享機制,切實為少先隊實踐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讓少先隊員能經常接觸廣西紅色文化,提高對紅色精神的認同與理解,獲得紅色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確的“三觀”,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N].人民日報,2014-12-16(1).
[2]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探析與研究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22(4):1-8.
[3]習近平.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5-31(1).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廣西少先隊工作專項課題“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少先隊實踐活動的路徑研究”(2021ZJY1017)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思杏(1989— ),廣西玉林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民族文化、教育技術;左蕓(1990— ),二級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為生態教育。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