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 晶
財賦者,邦國之本。加強預算審查監督,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實施監督,是推動守好用好百姓“錢袋子”、人民“家底子”的重要舉措,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職責。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部署要求和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扎實做好預決算審查監督、審計整改監督、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等具體工作,為推進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
政府預算編制是否科學、是否按期執行、錢花到哪、是否花得有實效……財政資金一頭關系政府的施政方向,一頭連著民生福祉。預算工委把加強預決算審查監督作為依法履職的“責任田”,在常態化開展審查監督、進行例行“經濟體檢”的同時,全面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切實推動政府管好用好人民“錢袋子”。
完善制度促規范。預算工委加強對支出預算和政策的全口徑審查和全過程監管,依法做好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查批準預算、決算、預算調整方案和監督預算執行等有關工作,為人代會和常委會依法高效審查批準預算決算提供保障。
守牢底線防風險。預算工委建立向省人大常委會進行政府債務信息季報和半年報的定期報告制度,明確部門管理責任。2022年,制定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政府債務審查監督工作建議的實施意見,成為地方人大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工作建議的首個省份。
嚴審細查督落實。預算工委先后對24個部門的預算開展備案審查工作,關注部門預算編制、執行及管理情況,重點圍繞合法性、規范性、績效性開展審查。對備案審查發現的問題,以意見關注函的形式轉有關部門研究處理,促進部門預算管理規范、公開、透明。
讓錢花在“刀刃上”。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預算工委落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要求,加強與省財政廳等部門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定期報告、常態化會商、跟蹤監督、能力提升等4項工作協同機制,合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進程。
一次審計就是一次全面“體檢”,更是一次改革深化。預算工委持續加強審計查出突出問題跟蹤監督工作,形成“審計報告、查出問題整改報告、問題清單、部門報告”多位一體的報告機制,著力推動減少“屢審屢犯”問題。
完善機制推動整改到位。自2020年建立審計查出突出問題跟蹤監督制度以來,預算工委提前介入、督促整改,連續3年與省審計廳、審計查出突出問題的主管部門橫向聯動,與市縣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機構縱向聯動,全力推動預算管理等省委重點改革事項,以及醫療保險管理等民生領域審計查出突出問題,跟蹤監督至審計整改的“最后一公里”。
壓實責任形成整改合力。2022年結合審議審計工作報告,加大對上半年預算執行的審查監督力度,實現審計監督與預決算審查監督有效銜接。積極推動審計機關加大國有資產審計力度,形成國有資產審計情況專項報告,并作為省政府關于2021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的子報告,首次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推進審計監督與人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貫通協作。
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2018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先后聽取審議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和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實現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審議監督全覆蓋。
制度建設落實到位。省人大常委會制定推進國有資產報告和監督制度實施意見,作出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為推動構建全口徑、全覆蓋的人大國有資產監督機制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審議監督提質增效。國資報告制度實施以來,預算工委瞄準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工作重點和關鍵環節,扎實做好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和年度專項報告工作,實現聽取審議“四專項一綜合”全覆蓋。
重點任務穩步推進。一是重點工作跟蹤監督。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推動政府創新實施“公物倉”等措施,促進國有資產高效利用、優化配置。二是重點部門(領域)同步監督。建立重點部門(單位)、企業監督制度,重點部門(單位)、企業國有資產(資本)管理運營情況報告一并提交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推動國資監督不斷向廣度深度拓展。
三級聯動上下協同。為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預算工委建立“三級聯動”工作機制。采取同步建立報告制度、同步聽取審議報告、同步開展聯動調研、同步建設聯網監督系統、同步加強機構建設的“五同步”聯動方式,適時調度匯總各市、縣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并從面上推動。
推進財稅地方立法工作、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對于規范財政行為和活動、推進財政治理體系現代化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預算工委認真落實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扎實推動財稅地方立法工作。
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做好關于山東省耕地占用稅適用稅額的決定,關于山東省資源稅具體適用稅率、計征方式和免征或減征具體辦法的決定,關于山東省契稅具體適用稅率和免征或者減征辦法的決定的立法調研和協助審議工作,推動提高立法質量。
做好相關立法工作。在兩稅合并、稅費統籌的新形勢下,著眼于解決當前稅收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認真做好《山東省稅收保障條例》立法調研、起草修改和協助審議工作,促進以良法保障稅收、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更好地創新監督方式,切實增強人大監督的實效,是省人大常委會開展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近年來,預算工委不斷創新審查監督模式,監督成果有效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推動改革落實落地。
用好專題審議。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宏觀調控總體要求,聚焦省委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結合常委會年度監督工作重點、社會熱點難點等,開展專題審議。先后探索開展部門預算專題審議,連續開展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專題審議,深入開展地方政府債務監管情況專題審議。
緊盯專項資金。強化對特定領域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的監督工作,推動預決算審查監督成果的有效轉化。連續兩年對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和跟蹤監督工作,并對教育、科技等重點領域專項資金的支出政策、資金管理及統籌整合情況等進行持續跟蹤監督。
推進預算聯網。省人大預算與國資聯網監督系統上線運行后多次升級,“量身定制”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審計監督、經濟運行聯動等8大模塊,建立數據報送、定期分析、實時動態監督等機制,實現與省直有關部門橫向聯通,與市縣人大縱向貫通,做到預算監督“一張網”。
強化協同配合。預算工委注重強化協同配合力度,充分發揮人大代表、預算審查顧問、人大預算監督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強與省有關部門以及市縣人大工作機構的聯系和交流,不斷增強工作整體實效。
新征程,新使命;新征程,新作為。省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將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依法履職、積極作為、守正創新,不斷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