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宇,劉嘉緯,蘇志龍
(西南林業大學 園林園藝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農村一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區域,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既是推進城鄉融合與鄉村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也是破解“三農”問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1~3]。鄉村振興的目的是系統構建人口、土地、產業等多種發展要素的耦合格局[4],需從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社會治理等方面著手[5]。在此發展機遇中,村落景觀與鄉村產業有效融合有益助推鄉村經濟,從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村落景觀與產業融合的打造,有助于還原鄉村特有景象,提高鄉村旅游吸引力。
傳統村落是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見證,也是文化的承載體,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景觀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我國傳統村落受到了多重挑戰和沖擊,呈現出數量減少、歷史文化遭到破壞、丟失村落特色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傳統村落自身的發展容易進入岔路。不僅導致了傳統村落流失,同時還影響了周邊村落環境,制約了當地發展[6~9]。
近些年,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眾多學者從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等不同產業與村落景觀融合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西芳[10]鄉村聚落空間格局通過規劃設計使得產業具有景觀價值,景觀具有產業功能,融合工業和旅游業,打造產業景觀點。袁西[11]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要求為研究背景,從傳統建筑保護措施、村落風貌規劃、文旅康養開發等方面提供出具體策略。賀坤[8]從生態和產業發展兩個核心功能出發,構建符合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布局形式和功能區劃結構,達到自然生態、農業生產和旅游活動之間的有機融合。
本文將嘗試通過從鄉村振興背景下普洱城子三寨村傳統村落景觀與鄉村產業現狀展開研究,深入探討傳統村落景觀與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歸納提出適合普洱城子三寨村景觀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
城子三寨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整董鎮鎮區范圍內,是一個傳統傣族村落,由曼賀、曼賀井、曼景寨3個村民小組組成。平均海拔850 m,處于無量山山脈末尾處,屬于橫斷山脈縱谷區。坐落在兩帶狀山脈切割的河谷平壩中,背靠象莊山梁,面對曼老江山梁,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山區傳統少數民族聚居地。距離江城縣城56 km,村域面積3 km2,村莊占地面積0.16 km2,全村共195戶,887人。
城子三寨村坐落在整董鎮河谷平壩中凸起的高地上,位于三級臺地的中層,與田壩高差達40 m。村落東向西,東面背靠高位丘陵,象莊梁子與曼老江構成的帶狀河谷中,屬橫斷山南延部分中、低山河谷區。建筑密集背靠山坡,沿山體等高線排布,有利于雨季快速排水,又保證視線開闊和通風散熱。
城子三寨村內部結構呈網格狀,隨地形高低起落,總體相對平整。城子三寨村的空間格局主要體現在村落內部,建有3個寨心,分別位于3個村民小組的村落中心,象征著村寨的靈魂。寨心是村寨內的公共活動空間。而同時又分別在村落外圍,東北、西北和西南方位建立了三座佛塔,每年潑水節前后都要去掃塔、祭塔,是村寨外圍公共活動中心。因此,城子三寨村形成“三心三塔”的村落格局(圖1)。

圖1 城子三寨村景觀格局分析
城子三寨村由傳統傣族桿欄式建筑組合而成,保留傣家傳統桿欄式木結構風格多為正方形。基本構造為小掛瓦、全木結構、柱腳石、全木或仿木仿古門窗,建筑高度為兩層。民居具有傣族特殊的生活習俗特有的平面,由樓下架空層、樓梯、前廊、堂屋、臥室、晾臺等6個基本部分組成。一層為架空層,采用柱網支撐,一般堆放雜物并架設樓梯通向二樓,樓梯開口朝東。二樓是主要的生活空間,南面為寬敞的廊道,通風采光好,是家人休息、納涼、操持家務的主要場所。東面布局臥室,中部樹立中柱供奉家神,外人禁止入內。中間設置為客廳,西面設置廚房餐廳,內設火塘,內側為居住區,與陽臺相連。屋頂是傣族傳統屋頂小掛瓦鋪陡坡歇山頂造型采用兩大兩小式等主要特征。
城子三寨村的世居民族是水傣,有著其獨特的原生態民族文化特色,是傣族貝葉文化的傳承地之一,城子三寨村在經歷了千年風雨洗禮積淀了濃厚的人文底蘊,留下了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作為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城子三寨村傣族一直以來信仰的是小乘佛教,留有世代傣族信仰作為精神依托的“寨心”“城子三塔”。有著其獨特的原生態民族文化特色,如傣族傳統民俗文化、表演藝術、傣族傣錦、傣族服飾、栓線儀式等。
村落內有5處公共活動空間(圖2):曼賀井寨心、寨神林,另外3處分別位于村落周邊的塔神林。城子三寨村周邊范圍有景觀獨木成林古榕樹、三只金鴨塘、城子三塔、土司府、大佛寺等(表1)。

表1 城子三寨村特色景觀

圖2 城子三寨村景觀資源分布
城子三寨村的植物共55種,其中喬木28種,灌木12 種,草本11種,藤本4種。喬木中有部分樹種為原有古樹(表2),灌木和草本多用于院落內外。目前,城子三寨村內的植物方面存在灌木地被少,開花植物少,季相植物少的問題。此外,城子三寨村地處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混交地帶,經濟果林覆蓋,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熱帶水果的最佳生長區。

表2 城子三寨村古樹名木
城子三寨村的植物雖種類豐富,但目前植物景觀面積還相對較少,并且存在著植物層次不夠豐富、季相景觀少、缺乏管理養護、生態效益低的問題。
村落景觀是具有特定景觀行為形態和內涵的景觀類型,是聚落形態由分散的農舍到能夠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功能的集鎮所代表的地區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較小,具有明顯田園特征。以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落景觀的概念,由自然景觀、聚落景觀、人文景觀等景觀類型構成[13]。鄉村產業結構是一個多層次的復合系統 ,是指農村區域內構成鄉村經濟的產業及內部各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結構。從組成內容上看,鄉村產業由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鄉村工業、第三產業—鄉村服務業組成[14,15]。不論從村落景觀還是從鄉村產業的角度來看,兩者包含的內容均為豐富多樣,相互影響。
產業與景觀復雜程度各不相同,但不同類型的產業與景觀之間又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產業構成的結構不同,所形成的景觀類型和景觀豐富度也不相同。鄉村產業結構與景觀多樣性之間存在相關性[16,17]。鄉村產業結構具有多層次特性,不同類別的產業從生態環境索取的資源和釋放出廢棄物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不同,導致景觀特征的變化,從而形成不同的景觀類型(表3)。如此看來,產業與景觀彼此之間即使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的原因。

表3 不同鄉村產業類型對景觀的影響
城子三寨村現有產業分布零散,中部平坦地區種植柚子,與鄰鎮康平村共同發展采摘業;中部淺山地區土地對外出租,主要種植香蕉、煙草。在村莊范圍內,曼景寨建設用地邊緣地區零散分布有少量加工業,具體的產業類型及景觀現狀問題如表4所示。

表4 城子三寨村不同產業景觀現狀
由產業現狀總結出城子三寨村整體產業特征:產業結構較單一、以種植業為主、配合極少的加工產業及初始狀態的生態景觀旅游業。目前存在的問題:①特色產業競爭力不足。村落特色產業柚子園,與鄰鎮康平村形成同種競爭;②香蕉基地產業發展帶來生態破壞;③產業用地混亂。各個產業用地及村落建設用地沒有統一規劃各自為營。
城子三寨村農業景觀為村內的特色種植業與控制型加工產業作為農業景觀。保證生產功能兼顧景觀性的生產型規模農田保護有限的資源,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造福村民同時獲得經濟效益[18],是城子三寨村農業景觀優化的重點。利用山脊種植橡膠林;山腰種植堅果、柚子;山腳種植水稻、煙草構建多層次、完整的城子三寨村傳統村落原生態生產系統,延續傳承農耕文化,打造城子三寨村傳統村落生產游憩體驗區。具體的農業與景觀融合措施見表5。

表5 農業產業結構與景觀融合措施
依托傳統村落城子三寨村旅游開發實現城子三寨村傳統村落居民的聚居、生產、生活和繁衍,保持城子三寨村傳統村落原生態文化的活力,為旅游發展提供持續的核心吸引力;并通過傳統民居建筑、傳統生產工具等符號[19],展現城子三寨村村文化的同時,創造更多的原生態食材與美食。打造小品、巷道、建筑等景觀節點。以休閑旅游的理念,規劃村落的商鋪。當地商戶業態以農家樂、民宿為主,對村內商鋪的業態合理規劃利用并完善商業夜景亮化景觀氛圍。結合當地傳統傣族衣服、傣錦紡織、傣族包燒等不同商業,打造傳統村落的景區商業街,自然復古的暖色調景觀燈光,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放松休閑的休憩空間。
從文化景觀視野研究傳統村落遺產景觀的價值內涵,每一個傳統村落都是一個活態延續的景觀系統,其中既有已中止發展的文物,也有仍在繼續發展演變的傳統,景觀結構復雜[20]。依托傳統村落城子三寨村深厚、內涵豐富的原生態文化和保留完好的原生態環境,充分對傣族文化價值提煉,挖掘文化內涵和景觀元素并融合傳統村落景觀。打造村落品牌形象,構建獨特的文化意境。構筑意境同時需要充分了解當地人文環境以及鄉土文化,對文化深入挖掘和元素符號提取。
(1)突顯民俗文化節點。把地域文化融入恰當的景觀節點,呈現內容多元的文化景觀,推廣并傳承村落的歷史文化。打造特色寨門,增強景觀文化識別性,也可以利用古樹名木、公共空間等閑置場地配以特色鋪裝小品等作為文化景觀節點。
(2)發揚傳統技藝。合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以及繼承當地傳統技藝是傳統村落景觀提升的重要策略。對傣族孔雀舞、大刀舞、民俗婚喪嫁娶、傣錦技藝等的保護和傳承,可借助設置培訓基地或者家庭體驗中心等活動場所,保證文化傳承的可持續發展。活動場地的建設可把傳統建筑形式與當代建筑內涵相結合,這樣達到村落總體環境統一相協調的效果。核心廣場景觀設計可以結合勐桑洛傣族土司愛情神話故事開展,讓游客感受傳統傣族文化的特殊魅力。合理地利用各類景觀文化資源,讓景觀意象傳遞文化特色內涵。
通過對城子三寨村案例分析,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要求為研究背景,歸納出在傳統村落建設中,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考量村貌綜合整治,還應符合整體村落環境,充分考慮村莊產業對景觀的影響,構建良好的鄉村景觀。產業助推村落經濟發展,在分布和規模上對鄉村景觀的營造造成阻力。村落范圍內的產業、地形地貌、自然環境等因素復雜,景觀與產業融合需要尋求方法。首先,應明確產業與景觀息息相關,生態環境影響產業結構,反之亦然,良好的景觀系統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其次,在確保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結構;最后,基于產業特色提出景觀塑造的原則進行下一步規劃。
本文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要求為研究背景,探討城子三寨村傳統村落景觀與產業融合進行傳統村落景觀與農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提出從村落景觀與鄉村產業融合的具體策略,改善村民的生活空間,促進傳統村落全面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對于其他傳統村落振興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