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景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林業局,廣西 賀州 542899)
古樹名木是自然與歷史長期孕育的具有生命力的“綠色古董”,是我國悠久歷史的見證,更是寶貴的財富和社會文明的象征[1]。張文莉研究了古樹名木保護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及方式后,認為古樹名木是重要的生態環境組成部分,加大古樹名木保護有助于維持小范圍內生態系統的穩定,對周圍環境進行調節[2]。周亞爽等分析了洛陽古樹名木資源調查情況后指出,古樹名木不僅具有一般樹木的生態價值,同時還在科研、地理、人文、旅游等領域具有特殊的意義與價值[3]。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環境的變遷,不少地區的古樹名木資源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導致其保存數量在逐年下降,保護瀕危古樹名木已經迫在眉睫。張瑜文在研究了平南縣古樹名木保護情況后認為,古樹名木的生長除了遭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之外,還有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4]。鑒于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加強了對賀州市古樹名木資源的調查研究,并對賀州市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解決對策,旨在為古樹名木的合理保護提供參考依據,更好地發揮出古樹名木潛藏的巨大價值。
根據廣西地方標準《古樹名木保護技術規范》劃分,古樹是指樹齡在100 a以上的樹木,按樹齡大小可劃分為特級古樹、一級古樹、二級古樹和三級古樹4大類,其中特級古樹樹齡在1000 a以上、一級古樹樹齡在500 a~999 a、二級古樹樹齡在300 a~499 a、三級古樹樹齡在100 a~299 a。此外,準古樹作為古樹的后備資源,其樹齡在80 a~99 a[5,6]。
名木通常是指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知名人士和團體,以及歷史上重要名人栽植或題詠過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它不受樹齡的限制,不分等級,在歷史、文化、觀賞等方面有著重要價值[7]。
在一定區域內,由一個或多個樹種組成的、相對集中生長的、形成特定生境的古樹群體稱為古樹群[8]。
賀州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湘、粵、桂三省區的交界地,介于111°34′0″~112°04′0″E、23°39′0″~25°09′0″N之間,內轄2區3縣(八步區、平桂區、昭平縣、鐘山縣和富川瑤族自治縣),總面積117.53萬hm2,其中林地面積約為89.75萬hm2,森林覆蓋率高達72.65%。賀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市日照充足、雨量豐沛、雨熱同季、干濕季節明顯、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20.7 ℃、年平均降雨量1806.55 mm、日照時數為1289.8 h;境內山嶺連綿,丘陵起伏,山地多,平原少,主要以溶蝕侵蝕殘丘、洼地地貌為主,海拔在1000~1700 m。可見,賀州市發展林業的條件得天獨厚,賀州市也因此成為了廣西的重點林區之一。
此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調查范圍為賀州下轄的3個縣、2個區:昭平縣、鐘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八步區、平桂區,主要包括古城鎮、大平瑤族鄉、八步街道辦事處、八步區黃洞林場、廣西大桂山鱷蜥自然保護區等在內的6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自然保護區和林場)、525個村委會(社區居委會)。
調查的內容主要有賀州古樹名木資源的種類、數量、生長質量(樹高、胸徑、冠幅、生長勢)、古樹等級、分布情況、權屬、生長環境和古樹群等。
本次調查由賀州市各級政府牽頭,成立了“市、縣、鄉”三級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古樹名木普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層層召開動員會,抽調人員充實技術力量,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然后,動員各級力量,開展外業調查。各縣(區)發動各鄉鎮林業站工作人員協同開展外業調查工作,對調查組人員一律進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工作方案及要求,實行網格化管理,逐村、逐屯、逐株現場調查實測,并及時匯總上報[9]。
調查結果顯示,賀州現存的古樹名木共計有11505株,其中古樹10304株,名木1株,準古樹1200株,隸屬于42科89屬129種。其中數量排在前5位的古樹名木依次為樟、楓香樹、紅椎、苦櫧和樸樹,數量分別為5254株、1711株、452株、397株和386株,共計8200株,占賀州古樹名木總量的71.27%;其他古樹名木為3305株,占總量的28.73%(表1)。

表1 賀州市古樹名木樹種分類統計
調查結果顯示,賀州特級古樹有39株,一級古樹有227株,二級古樹有881株,三級古樹有9157株,準古樹有1200株,名木1株。其中,富川瑤族自治縣的古樹數量最多,有5289株,占總株數的45.97%;其次依次為昭平縣、平桂區、鐘山縣、八步區,古樹數量分別為1926株、1604株、1380株和1306株(表2)。

表2 賀州市古樹名木等級分類
就分布情況來看,賀州市古樹名木主要生長在鄉村街道,有8713株,占比75.73%;其他地方依次為遠郊野外、城區、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等,數量分別為2624株、112株、54株和2株(表3)。

表3 賀州市古樹名木各分布生境的數量統計 株
調查結果顯示,賀州市古樹名木生長環境良好的有11186株,生長環境差的有257株,生長環境較差的有62株。就生長質量而言,正常株有10865株,衰弱株有478株,瀕危株有81株,死亡株有81株(表4)。另外,賀州市古樹名木樹高最高的是位于八步區桂嶺鎮枚江村委會的楓香樹,達40 m,最矮的是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葛坡鎮深坡村委會的楓楊,僅為3 m;胸徑最大的是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洞口村委會的樟,達435 cm,最小的是位于八步區大寧鎮賴村村委會的楓香樹,僅為16 cm;平均冠幅最大的是位于平桂區羊頭鎮老柱村委會的樟,為52.3 m,平均冠幅最小的是位于八步區八步街道辦事處新寧社區居委會的樟,僅為1.5 m。樹齡最大的是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洞口村委會的樟,為1850 a,樹齡最小的為80 a,有527株。

表4 賀州市古樹名木生長情況及生長環境評價 株
調查結果顯示,賀州市古樹名木的權屬大部分為集體所有,共計10996株,占比95.68%;國有為426株,占比3.71%;其他權屬情況僅為71株,占比0.61%(圖1)。

圖1 賀州市古樹名木權屬狀況統計
調查結果顯示,賀州市古樹群有86個,古樹總株數2644株。其中以鐘山縣的古樹群數量最多,有43個,古樹數量為517株;其他依次為富川瑤族自治縣、平桂區、八步區,古樹群數量分別為19個、18個、6個,古樹數量分別為1277株、760株和90株,昭平縣目前尚未發現有古樹群。就古樹群面積大小來看,面積<10 hm2的古樹群有83個,面積10~50 hm2的古樹群有3個,暫時未發現有面積>50 hm2的古樹群(表5)。

表5 賀州市古樹群統計
一方面,賀州市普查的古樹名木基本上均屬于自然村,部分古樹周邊到處都是農村自建房,村民在進行房屋建設以及村屯道路硬化工程時沒有注意到保護古樹的生存環境,存在過度硬化,甚至連古樹根部都硬化的情況,限制了古樹的正常生長[10~12]。例如在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龍歸村的一株樹齡超過1350 a的樟樹,就曾被當地村民視為“社樹”修建混凝土樹池保護,導致古樹出現不少枯枝黃葉。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古樹被人隨意在樹干上釘掛物品、刻劃、張貼、捆扎等現象;或隨意攀爬古樹,折枝、挖根、采摘果實種子,剝損樹干、樹皮;或在施工作業時借古樹作為支撐物、固定物等,這些行為均對古樹樹體造成直接傷害[13~15]。
因受到自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賀州市部分古樹名木存在腐心、枯梢、露根、傾斜、老化、雷擊斷梢、撕裂及病蟲害等不同程度的破壞,導致樹勢日漸衰退。其中賀州市現存古樹名木中光衰弱及瀕危株就有559株,亟需采取復壯措施予以保護。然而,由于賀州市古樹名木大部分處于散生狀態(有8861株),古樹名木散落在賀州市的各個村落及野外當中,需管護的范圍及工作量確實較大,因此很難第一時間對所有的古樹名木采取諸如懸掛古樹標牌、立碑、設圍欄、安裝支架等保護措施,復壯及防治蟲害等工作也做得很少。
賀州市不乏形態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樹名木存在,在保護利用得當的情況下,古樹名木的價值能與鄉村振興發展相互促進。但是,人們在開發利用古樹名木時,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過度消耗和浪費埋沒了古樹名木的價值,使得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和原始風貌遭到嚴重破壞,沒能發揮古樹名木最大價值與鄉村發展協調。因此,如何解決古樹名木生長發展與鄉村發展協調是眼下需要重視的問題,為避免古樹名木生長受到人為傷害,需進一步探索村落中古樹名木正確的保護利用策略。
目前,賀州市關于保護古樹名木的管理體制并不健全,在管理體系上存在較大空白,仍有相當部分古樹名木未簽定正式的養護合同,并存在管護單位不明確、沒有設立專人管護或責任管護人等問題,非常不利于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向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就導致了賀州市部分古樹名木長期處于不管不理、任其自然生長的失管狀態,部分古樹更是遭到了人為的直接破壞。例如,在2022年6月29日,位于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龍山村的一株樹齡為500 a的古樟樹就因缺少人員看守而慘遭不法分子的盜砍。
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宣傳教育力度,弘揚生態文明理念,提高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①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各類新媒體,大力宣傳保護古樹名木的重要意義和古樹名木文化等知識;②在報紙、電臺、網站等主要媒體宣傳《廣西壯族自治區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的古樹名木保護意識;③采取致家長一封信的形式,將古樹名木保護知識宣傳到學校、村、社區以及廣大群眾中,營造人人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的濃厚氛圍[16,17]。
①制定復壯方案。組織林業技術人員深入研究古樹名木的保護、復壯技術,針對各種不同狀況,制定相應的復壯技術方案;②實施掛牌保護。組建專門工作小組,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分片包干,對古樹名木進行普查登記,建立檔案,統一編號確認,給每株古樹名木掛上保護牌,編制“一樹一策”保護方案;③完善復壯設施。針對古樹名木生長趨勢鋪設透氣磚、修建護欄、立支撐柱等基礎設施修建工作;④開展病蟲害防治。定期對古樹名木進行巡查,對病蟲侵害嚴重的古樹及時開展防治工作[18]。截至目前,賀州市已開展白蟻防治的古樹有3000多株、搶救復壯古樹34株、“過度硬化”整改古樹14株。
古樹旅游價值的開發必須以保護作為前提條件。因此,近年來賀州市在保護好古樹名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發古樹景觀,挖掘古樹名木文化,弘揚以“后龍山文化”為代表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利用“后龍山”古樹群和古樹名木獨有的風景以及古村、古道、古橋等資源,建設一批鄉村級森林公園和打造一批鄉村生態旅游精品[19]。截至2021年底,賀州全市已建設鄉村森林公園120多個、鄉村生態旅游精品點50多個。如建設了富川楠木林、昭平樟木林香樟、平桂磊田村等鄉村級森林公園;打造了富川朝東鎮岔山村、鐘山縣紅花鎮麥嶺村、回龍鎮大田村等一批宜居宜游宜旅的生態鄉村旅游典范,對賀州市古樹名木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①層層壓實管護責任。市與縣、縣(區)與鄉(鎮)層層簽訂古樹名木管護協議,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古樹名木管護體系;②落實管護人員。通過聘請管護員保護古樹名木,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標準對管護員進行補貼,充分調動管護員保護和管理古樹名木的積極性[20,21]。目前賀州市已聘請古樹名木管護員5000多名,開展古樹名木養護情況檢查17次,養護管理古樹名木3193株;③重點部位設立“天眼”。如鐘山紅豆杉保護小區為每株紅豆杉安裝攝像頭,實施24 h監控,確保古樹名木安全。
由于賀州市古樹名木現存數量比較多,分布較廣,普查工作量重,再加上人力、統籌等方面原因,可能會存在漏查、測量數據存在誤差等情況。而后續補充普查的古樹也可能沒有及時上報給自治區專家鑒定,從而導致了賀州市古樹名木公示結果與普查數據庫可能會存在出入的情況。因此,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對古樹名木普查工作的監督與審查,及時開展新增加普查古樹名木的專家鑒定工作,真正做到全程督導,嚴把進度關,確保工作進度。同時,還要重視夯實技術基礎,運用先進科技摸排分布、GPS定位和高清攝像機采集、傳輸給專家進行認證、識別,做到古樹名木信息不錯漏、無死角,不斷提高普查工作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