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妙玲 黃珍輝
住院死亡率是評價醫療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研究住院死亡患者的特征、原因、變化趨勢,有助于掌握住院人群的健康狀況,也能反映人群疾病譜,可為衛生保健措施的制定、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指導[1]。加強住院死亡患者管理,也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對促進醫療質量的提升具有顯著意義[2]。而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工作壓力的加大,以及飲食、生活方式、居住環境等的變化,人類疾病譜與死因譜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3,4]。所以,有必要對住院死亡患者特征進行分析。為此,現就某三級醫院2015~2020 年住院死亡患者進行統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三級醫院2015 年11 月1 日~2020 年11 月1 日的365256 例住院患者,其中,住院死亡患者有2219 例。數據源于出院轉歸情況為死亡的病案首頁,全部病案提取數據前均進行質控與編碼,根本死因依據ICD-10 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確定,同一患者患有≥2 種疾病時,以出院主要診斷為分類標準。
1.2 方法 對住院死亡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提取的相關信息包括死亡時間、年齡、性別、根本死因等,分析住院死亡患者的時間分布、性別分布、年齡分布、季節分布、科室分布、根本死因。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死亡患者的時間分布 365256 例住院患者中,死亡患者共2219 例,死亡率為0.61%;住院死亡率以2015 年最高(0.71%),2020 年最低(0.55%),隨時間逐漸降低。見表1。

表1 住院死亡患者的時間分布(n,%)
2.2 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別分布 住院患者中,男170745 例,住院死亡率為0.72%,女194511 例,住院死亡率為0.51%,男性的住院死亡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別分布(n,%)
2.3 住院死亡患者的年齡分布 ≥81 歲的住院死亡率最高(2.86%),21~30 歲的住院死亡率最低(0.11%);≥81 歲的住院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住院死亡患者的年齡分布(n,%)
2.4 住院死亡患者的季節分布 冬季(12~2 月)的住院死亡率最高(0.65%),夏季(6~8 月)的住院死亡率最低(0.55%)。見表4。

表4 住院死亡患者的季節分布(n,%)
2.5 住院死亡患者的科室分布 腫瘤科的住院死亡率最高(2.95%),其后依次是神經外科(1.52%)、感染科(1.21%)、中心ICU(1.08%)、消化內科(0.95%)、內心科/神經內科(0.79%)、呼吸內科(0.42%)、普外科(0.20%)、泌尿外科/康復科/兒科(0.11%)、骨科(0.07%)、腎內科(0.06%)、內分泌內科(0.03%)、婦科(0.02%)、產科(0.002%)。見表5。

表5 住院死亡患者的科室分布(n,%)
2.6 住院死亡患者的根本死因 住院死亡患者的根本死因中,構成比排名前5 位依次是腫瘤(31.05%)、循環系統(28.08%)、呼吸系統(12.03%)、損傷與中毒(9.15%)、消化系統(8.52%)。見表6。腫瘤住院死亡患者的具體病因中,以支氣管癌或肺癌(25.54%)、胃癌(10.01%)、肝癌(7.11%)最為常見。見表7。循環系統住院死亡患者的具體病因中,以動脈硬化性心臟病(31.14%)、腦梗死(21.03%)、腦出血(11.24%)最為常見。見表8。呼吸系統住院死亡患者的具體病因中,以慢阻肺(43.07%)、肺炎(22.10%)、呼吸衰竭(5.24%)最為常見。見表9。

表6 住院死亡患者的根本死因(n,%)

續表6

表7 腫瘤住院死亡患者的具體病因(n,%)

表8 循環系統住院死亡患者的具體病因(n,%)

表9 呼吸系統住院死亡患者的具體病因(n,%)
統計數據顯示,某三級醫院近6 年的出院患者數逐年增多,而住院死亡率有隨時間推移逐漸降低的趨勢,提示該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該院近幾年大力引入了各科室的人才,聘請了一批優秀的碩士、博士及高級職稱專家,同時也引入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工作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注重醫療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管理質量,因此醫療救治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住院死亡率下降也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關,經濟基礎的提高,醫保覆蓋范圍擴大,預防以及保健宣傳力度加強,因此人民群眾的保健意識得到了提升,實現了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因此死亡率得以下降[5,6]。
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別分布中,男性的住院死亡率為0.72%,高于女性的0.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性別是影響住院死亡率的相關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男性從事的職業風險較高,勞動強度較大,使其精神、經濟壓力較大,且男性好吸煙、喝酒,部分男性有打架斗毆的行為,因此導致疾病的死亡風險加大[7,8]。
住院死亡患者的年齡分布中,≥81 歲的住院死亡率最高(2.86%),21~30 歲的住院死亡率最低(0.11%),提示不同年齡層的住院死亡率之間存在明顯差異。≥81 歲的人群因為身體機能較大,免疫力低,且常合并多種疾病,因此死亡風險較高[9]。而21~30 歲的人群屬于青年人,其身體健康水平相比其他年齡層較高,抵抗力較好,因此疾病恢復快,死亡率最低[10]。
住院死亡患者的季節分布中,冬季(12~2 月)的住院死亡率最高(0.65%),而夏季最低(0.55%)。心肌梗死、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均好發于冬季,而這些疾病本身的死亡率較高,因此導致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升高[11]。所以,冬季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保暖,積極預防疾病發作。
住院死亡患者的科室分布中,腫瘤科、神經外科、感染科、中心ICU 的住院死亡率位居前列。腫瘤患者因為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且大多數患者在疾病確診時基本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最佳時機,導致死亡率較高。神經外科以膠質瘤、淋巴瘤、脊髓瘤、髓外腫瘤等疾病為主,多采取手術治療,因手術時間長、感染率較高,其中嚴重感染的患者易引發感染性休克而導致死亡。統計數據顯示,感染性休克在全世界的死亡率約達50%[12]。中心ICU 患者的病情危重、緊急、進展快,因此死亡率較高。
而住院死亡患者的根本死因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腫瘤(31.05%),與科室分布排名相符,其后依次是循環系統(28.08%)、呼吸系統(12.03%)、損傷與中毒(9.15%)、消化系統(8.52%)等。支氣管癌、肺癌是常見的腫瘤類型,其病因與遺傳因素有關,同時也和空氣污染、生活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加重,人們生活飲食習慣出現較大變化,導致腫瘤的患病率升高,死亡率隨之提升。
腫瘤科是某三級醫院2015~2020 年住院死亡率最高的科室,因此應加強對該科室的管理,及早對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確診斷,對于疾病初期患者及時采取手術治療,以降低死亡率;對于中晚期、已經錯過手術治療最佳時機的患者,應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包括放療、化療、中醫治療等,以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腫瘤是某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死亡的主因,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防治,并加強對患者治療期間的管理,以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