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華
【服務團簡介】
“科創中國”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科技服務團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牽頭,成都市環境科學學會、遼寧省環境科學學會、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14家單位參與組成。
服務團組建包含3位兩院院士及海外院士、60多位生態環境領域高級專家在內的專家團隊,聚焦地方環境治理、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等重點產業,服務四川省成都市、遼寧省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省泉州市等“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及國家重大經濟戰略區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地方生態產業升級及環境治理,助力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自2022年初成立以來,“科創中國”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科技服務團充分發揮依托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生態環境領域豐富的專家資源、組織優勢和行業影響力,以服務產業科技創新為導向,將科技成果征集及轉化工作有機融合到成都市政務工作中,篩選匯聚可轉移轉化的成果,精準對接技術需求,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并建立常態化機制為地方提供持續性服務,有力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在服務試點城市重點發展領域的過程中,服務團充分利用地方科協資源,同時與其他行政部門建立緊密聯系,將服務團相關工作融入地方行政工作,以獲得更多支持,更加高效地推動服務工作開展。
“科創中國”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科技服務團的工作目標是廣泛動員組織科技工作者,以促進技術轉移轉化為重點,推動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聯動下沉。為了深挖成都市可轉移轉化的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對科技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并推動成果的本地化應用,服務團以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科技成果征集。一方面,通過網站、微信、微博等平臺,廣泛推送征集信息;另一方面,成都市擁有較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較為密集,服務團組織開展專題調研與座談,以邀約方式進行定向征集。
科技成果本地化轉移轉化易獲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有著天然的優勢。近年來,成都市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出臺了一系列綠色低碳產業相關政策,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競爭新優勢,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經與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協商,服務團將綠色低碳領域成果征集匯入“2022年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工藝”項目遴選工作。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與工藝遴選實行線下申報,申報單位需根據要求提交一系列相關材料。為進一步挖掘更多優秀成果并幫助其順利申報,服務團邀請專家開展專題培訓,圍繞成都市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工藝的申報條件、申報程序等主題,向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解讀。2022年4—8月,共舉辦6次培訓會, 500多人次參會接受培訓。
經專家評審,服務團征集的17項成果成功獲得成都市相關政策扶持。其中,一類是研發型技術工藝,聚焦生態環境領域污染防治和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現實需求,技術研發階段在成都市范圍內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創新性,已取得一定技術成果;另一類是示范推廣型技術工藝,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具有先進性、適用性和良好的行業、區域示范推廣效益,能解決成都市減污降碳現實問題,有效支撐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知識產權清晰,具備一定的產業化基礎,在成都市范圍內有實際應用或工程案例。一年來,服務團已促成4項技術達成轉化落地合作意向,本地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應用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
以全國學會為評價主體的第三方科技評價工作,具有專業領域權威、客觀公正、嚴謹規范等優勢,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服務團借助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院士專家資源、行業影響力等方面的優勢,開展科技成果鑒定,為各類成果推廣“背書”。
2022年5月,服務團線上舉辦“長時序全天候地表溫度遙感協同反演關鍵技術與應用”成果鑒定會。該成果由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四川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國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共同研發。服務團邀請首都師范大學宮輝力教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院士等行業權威專家,組成鑒定專業委員會。
鑒定委員會對該成果的技術特點和創新點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被動微波熱采樣深度糾正模型、熱紅外與被動微波遙感協同反演方法體系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于提升多云霧地區生態環境、天氣氣候、防災減災等領域的監測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提出的關鍵技術在獲取全天候地表溫度方面取得了突破,且部分技術已經具備業務化運行能力。



在此基礎上,將該項目的關鍵技術結合國產系列數據開展研究,可促進國產衛星遙感的發展,進而解決數據源頭的“卡脖子”問題。
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是科技服務團長期的工作重點。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通過“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服務,切實用活已有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綠色低碳領域開展高起點、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為區域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常態化服務。
實踐發現,解決了服務地提出的技術需求后,后期持續性的服務更加重要。另外,許多成果轉化周期長,不能立即或在短時間內落地。因此,深植技術服務的持續性及快速響應,消除“一次性服務”,與服務地之間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十分關鍵也十分必要。
借助“科創中國”平臺,2020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聯合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成都市科協、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成都天府科創生態環境產業研究院”。該研究院聚焦當地企業需求,開展大量信息咨詢、政策培訓、技術推廣等服務,為服務團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服務團積極引導學會專家、會員單位的重大科技成果及有市場前景的產業化項目落戶成都。在研究院及各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經促成“移動共享式催化燃燒設備”“35MPa氫氣加注成套設備產業化應用”項目落地和成果轉化應用,為環境科技工作者服務地方搭建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
此外,“科創中國”泉州服務站、“科創中國”安吉服務站、江蘇環保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等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與服務團形成良性互動,有力推動科技服務團資源落地,促進學會與地方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