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這是白居易晚年回憶起江南之好所作的一首詩,杭州之美令他回味無窮,不禁發出“何日更重游”的感嘆。而你若和我一般,曾在杭州度過最美好的大學四年時光,恐怕也會忍不住感嘆“大學憶,最憶是杭州”。一別數年,記憶中的杭州韻味不減分毫,真叫人時時刻刻盼重游。
·良渚印記·
余秋雨曾言:“浙江的風土人情,內心的節奏,就是良渚文化自然的延續。”良渚文化正是老杭州一道古老的歷史印記。
距今數千年前,這塊土地上出現了一個驚人的遠古文化,考古學上稱之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在整個環太湖地區都有分布,但是保存最為完好、文化樣式最為核心的地區,正是杭州。在這里居住過的良渚人,創造了輝煌的遠古文化。
或許是沿襲了這種遠古的文化,杭州人大多溫婉如玉,如江南水鄉給人的感覺般滋潤怡人,而白娘子與許仙、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無數動人的民間故事,也都曾在這里上演。
·水鄉風光·
杭州是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可以游玩的地方,如云棲、滿覺隴、龍井九溪、梅靈南路等,而且很多景點還是免費的,只要你愿意,在杭州幾乎可以不花錢就能玩得非常開心。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是杭州的標志,古今中外的游人都對這汪湖水念念不忘,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它的喜愛,記錄它的美好。晚春、仲夏、初秋、深冬,西湖的景致各異,而淡妝濃抹總是相宜的。當你在漫漫長夜里無法入眠時,可以獨自出門到西湖走走,白天的西湖是大家的,而到了晚上,西湖就只是你獨有的。如果你有閑情逸致,還可以早起到西湖邊上觀賞日出。
錢塘江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夜晚,站在錢塘江畔隔江遙望,對岸的街燈星星點點,勾勒出一條斑斕的城際線。江邊佇立著錢王射潮的雕塑,騎馬射箭,雄姿英發,這正是杭州人精進精神的縮影。
·美食天堂·
杭州不僅人杰地靈,還有著數不清的美味佳肴。杭幫菜源遠流長,兼收山水之靈秀,博采各大菜系之所長,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杭幫菜的口味以咸為主,略有甜味,但不及蘇州菜甜,也不及滬菜濃郁,較容易為人所接受。而清淡則是杭幫菜最主要的特點,特色菜品有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筍干老鴨煲、八寶豆腐等,每一道名菜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傳說,正所謂“一菜一典”。
逛西湖,可品嘗西湖藕粉;游南山、滿覺隴,可來一碗桂花粟子羹;夜幕降臨,再去品嘗地道的杭州街頭小吃……杭州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堂美食之府”。
·商務重鎮·
作為我國的“互聯網之城”,杭州在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強勢帶領下,已不再局限于清新婉約的江南旅游小城的定位,它正大踏步朝著更加廣闊的格局邁進。尤其是在2016年成功舉辦了G20峰會之后,杭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更是大大提升。以馬云、宗慶后為代表,無數浙商從這里出發,阿里巴巴、娃哈哈、農夫山泉等眾多知名企業誕生于此,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等眾創空間也在這里落地,商圈之精細,讓杭州充滿了朝氣與生機,吸引了大批創業青年。
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名片,作為我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如今又是我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可以說是一個集古典與科技于一體的新一線城市。今天的杭州,也正以新的姿態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這就是杭州,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傳承著歷史文化,發展著現代科技。人們既能在這里拼搏奮斗,也可于此地詩意棲居,兩種生活姿態如同西湖的秀美與錢塘江的澎湃。在杭州這座大都會里,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精致的小生活。
浙江大學:海納江河
@小糯:很多人會將浙江大學(本文簡稱“浙大”)比作一艘航空母艦,這個比喻其實不僅體現出了浙大的體量之大(擁有全國最全面的學科體系以及數萬名在校生),更體現出了浙大的“水”。浙大總共有八大校區(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寧波),每一所校區的名字都與“水”有關。有的校區水網密布,有的校區坐擁大江,有的校區面向大海……浙大的特點也和水一樣——包容萬象,海納江河。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浙江大學如環繞在西湖畔的啟明星,于杭州這個人間天堂冉冉升起。現如今,浙江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的著名學府,被譽為中國“學科最齊全”“學生創業率最高”的大學。
浙大人帶著“求是創新”的精神走向世界,放眼望去,各個領域的杰出人才里都有浙大人的身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華羅庚數學獎得主蘇步青、“兩彈元勛”王淦昌、美國硅谷網迅公司總裁朱敏……在浙大求學,你處處能感受到浙大的包容與寬廣,可以說只要你有心向學,浙大絕不會令你失望。
不被專業扣帽子
浙大采取大類招生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報考浙江大學時填報的是大類專業,主修專業則是在進入浙大后的第一年內確定。學生進入浙大之后,各個學院都會組織專業見面會對專業進行講解,屆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主修專業確認。
在浙大,轉專業很容易,這充分體現了浙大的包容和寬廣。學生轉專業并不受高中文理科背景的限制,也就是說即使是文科生也有機會轉去理工科學習。轉專業因人而異:有從冷門專業轉到熱門專業的,也有從熱門專業轉到冷門專業的。但如果確定想要轉專業,GPA(成績)會是最重要的因素。
學者,靜水流深
凡能進入浙大的學生,都是在高考一戰中勝出的學霸。在浙大的學習生活中,“充實、自律”是大多數學子的日常狀態。浙大竺可楨學院的學子胡一捷因一份學習生活作息表而走紅網絡。這份作息表的安排,從每天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30分,一周每個時段的學習內容都精確到幾點幾分,可以說是爭分奪秒。網上很多學生爆料:“他在浙大堪稱神一樣的存在,成績好還不算什么事,關鍵還很會玩,開飛機、玩潛水、自創潮牌服裝……”高考時,胡一捷以僅高于浙大錄取分數一分的成績,被浙大醫藥試驗班錄取。但他并不喜歡醫藥專業,一直想轉去學建筑設計。“在浙大,想轉理想專業必須成為成績最好的學生。為了達到目標,我的大一生活沒有任何業余活動,只有學習兩個字。我的大一比高三還要苦。”胡一捷說。
胡一捷的日常也是很多浙大學子的日常:早出晚歸,披星戴月,默默地往返于圖書館與寢室之間。在浙大,沉下心來做學問的大有人在。就像浙大校歌中唱到的:“為學無際,際于天地。”在浙大,永遠有人將學術的圣火傳遞。
浙大也有“蟹老板”
紫金港校區是浙大最大的主校區,以啟真湖為主體的水系在整個校區內縱橫交錯,不同的建筑組團錯落有致,顯示出多元化和現代化的特點。從正大門進入校園,跨過陽明橋,就會看到可愛的“蟹老板”在向你打招呼。“蟹老板”其實就是月牙樓,它是一個半月形的建筑,內部包含了建筑工程學院和校史館。每到初春的時候,化學實驗中心門前的油菜花一片金黃,而紫云碧峰宿舍門前的櫻花也開得分外美麗。金秋時節,醫學院旁銀杏林的地上落滿了銀杏葉,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人前去打卡留念。還有求是大講堂,這是一處宏偉磅礴的仿古建筑群,也是浙大的地標志性景點之一。
校園團寵求是貓
浙大的包容,也可以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上。走在浙大的校園里,經常能與一些可愛的小貓咪邂逅。寒來暑往,他們一直安安靜靜地守護著校園。在匆匆趕往教室的路上,遇見一只胖乎乎的橘貓或者優雅的灰貓,總能讓人的心情為之一亮。
對于“貓奴”同學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只要有貓懶洋洋曬太陽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一個蹲在它面傻樂的人類,或舉起手機拍照,或揉一揉它那團毛茸茸的肚子。我在老家的時候并沒有很多機會與貓接觸,來到浙大之后也迅速地被這種神奇的生物圈粉。大多數貓也不會怕生,甚至會主動跑到你的腳邊,躺下撒嬌打滾。有時前往車庫取自行車,也可能會看到一只貓蹲在坐墊上打盹,仿佛它才是真正的車主一樣。
這些與浙大學子朝夕相伴的貓咪,被學生們取了個“求是貓”的別稱——“嗯,這很求是。”老學長們這樣評價。對了,雖然沒有被個人領養,但是浙大的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期對校園里的貓進行養護、救治。
@何悅:浙大有三寶,一是馬一浮先生作詞、應尚能先生譜曲的《大不自多歌》,二是竺校長的兩問,三是求是校訓。在紫金港校區里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竺校長的話:“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要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做什么樣的人?”對此,一些具有娛樂精神的同學回答道:“第一,混;第二,混混。”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上大學,除了習得專業知識,能夠安身立命,究竟還有什么別的意義呢?我想,也許發現自己是讀大學的另一個任務。山本耀司曾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來浙大求學,就是和強手如云的環境相撞,和浩渺無邊的知識海洋相撞,和未知的自己相撞,讓自己更加明白自身的使命所在。
浙工大:實力與美景兼備
有人說,浙江工業大學(本文簡稱“浙工大”)是杭州公認的實力僅次于浙大的高校。浙工大是東部沿海地區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從1953年建校至今,經過幾代浙工大人的不懈奮斗,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
浙工大在化工領域有著相當的競爭力,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入選A類學科。學校有制藥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也是浙工大的重點學科,在浙江互聯網行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浙工大為浙江省輸送了大量相關領域的高級人才。
浙工大學習氛圍良好,圖書館建筑相當大氣,頂部是塊透明的穹頂,宛如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圖書館內設有信息共享空間,可為有需要的師生提供學術交流場地。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浙工大每年保送研究生的比例并不遜色于部分“211”大學,在浙工大,無論是選擇考研還是出國深造,你都能找到一眾志同道合的同學共同努力。
“浙江公園大學”
@天一:浙江工業大學被住在周邊的居民稱作“浙江公園大學”,一年四季都會有不一樣的花開,校園里處處皆是美景。一開始我并不驚奇,以為所有的大學都是這樣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可后來才發覺我所在的屏峰校區美得就如世外桃源一般,格外出眾。
浙工大的四季里,我最喜歡秋天,秋天通常是學生們從家里回到學校的日子,在度過了漫長的暑假之后,校園又從靜謐恢復到人聲鼎沸的狀態。浙工大的秋天里,秋風悄悄搖動桂枝,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獨特的香氣,銀杏樹下堆積層層的金黃落葉,雨后留下一地金色的浪漫,真是美不勝收。這時候最適合去印象城的南京大排檔點上一盤時令桂花糕,聽聽評彈,和好友們一起談天說地。
冬天,浙工大經常下雪,也許是屏峰校區地理位置特殊的原因,校園里總是比市中心更加寒冷。大雪過后,整個校園銀裝素裹,遍地都是學生們堆的奇形怪狀的雪人,朋友圈里也有許多同學發漂亮的初雪寫真,真是美景又有美人。
浙工大的養賢府據說是“亞洲第一大食堂”,吃了四年的我表示名不虛傳。作為肉食愛好者,我最愛的便是養賢府的特色香煎大排,吃起來香味四溢,離開學校后我再也沒有嘗到過這個味道,只盼望以后還有機會能回學校再來一份。
杰出的老師,親密的摯友,多彩的校園……這些我全都擁有了。我想,也正是因為浙工大非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才得以讓學生的大學生活如此豐富多彩。
“基建狂魔”浙工大
@天一:之前曾有一組校園酷似“王者榮耀大峽谷”地圖的圖片在網上很火,而這其實就是我們浙江工業大學新開發的教學園區。浙工大的建筑搭建速度非常快,國外可能只是造一棟樓的時間,浙工大已經造好了新的片區,所以我們悄悄地戲稱浙工大為“基建狂魔”。雖然我已畢業離開母校,不過聽學弟學妹們說,這塊片區建有五棟大樓,他們還發了圖片給我看。雖然這幾棟樓的外表差別不大,但是藝術學院的樓宇內部獨具一格,大廳的挑高設計和歐式拱門設計深得我心,而且二樓還有超大的校園影院!不得不說,我真是太羨慕學弟學妹們了。
我在校時,新教學園區剛剛建好,還未正式投入使用,而平時我們學院主要的課程是在博弈樓和廣知樓上,這些建筑內都設有不少自習空間。平時,我最喜歡在春秋時節挑一個大晴天,去博弈樓二樓的超長過道自習,陽光照在身上,微風輕輕吹過,是我記憶中最愜意的時光了。我還喜歡在周末前往語林樓和其他學院的同學一起打桌游,分享快樂。
當然,大學四年,我待得最多的地方還是圖書館。浙工大的圖書館非常美,外立面造型方圓相間,透露出莊嚴的氣質,顏色也非常典雅。再加上學校絕美的園林設計,拍照完全沒有死角。圖書館內座位數量眾多,滿足了大家對知識的渴望,讓每個用心求學的學子都能有一個座位來安心學習。當然,臨近期末,大家要想有“風水寶座”,還是得早點去哦。
中國美術學院:為國為美,為藝術戰
中國美術學院(本文簡稱“國美”)是我國第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藝術學府,是我國最早的藝術革命團體發祥地。“才情學養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篤志”的校訓告訴每一位國美學子,來到國美不僅是為了學藝術,還是為了學會以藝術陶冶自身的人品與志向。
并不是所有“國美人”,都會畫畫
@向白水:每一個“國美人”都會碰到這樣的尷尬事:當你收斂著驕傲的笑容說出自己學校的名字時,總會有不知情的親戚或朋友問一句:“哇,好厲害,你現在在北京上學嗎?”我只好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回答:“雖然我們學校是‘國字號’,但學校地址在杭州,學校的南山校區就在西湖邊上。”
對方聽后,若有所思,然后繼續問:“那你畫畫一定很好吧?”或許大多數人對國美的概念仍停留在“一所‘國字號’的學藝術的學校”,這概念倒沒有錯,只不過經過一番內心深處的推導,不知道怎么就變成“一所在北京的學畫畫的學校”了。作為全國第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藝術學府,國美開設的專業可不能用“學畫畫”三個字來以偏概全,比如招生專業中就有不考查繪畫功底的藝術理論類、錄音藝術與工業設計等專業。
所以,如果碰到國美的學生,千萬不要試圖用“你畫畫肯定很好看”這種話來拉近彼此的關系,說不定你碰上的是一個背《歷代名畫記》和《文心雕龍》背到頭暈目眩的藝術史論學生,或者每天都為編程抓狂的工業設計學生。這時候他就只能掏出招生手冊收場了:“并不是所有‘國美人’都會畫畫,謝謝。”
象山校區:轉塘大公園
@向白水:如果你在網上搜我們學校,必然會看到無數俊男靚女來我們學校的象山校區拍照打卡的場景,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象山校區可是由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華人、我校建筑學院院長王澍老師親自操刀設計的。大面積的綠化、背靠象山、前引活水,整個校園生態環境極好。象山校區內許多建筑隱于山間,清幽高雅。這些建筑不僅體現出簡約與古樸的氣息,而且兼具功能性與觀賞性。春末的時候,校園行道兩旁的樹會結滿暗紅色的李子,可以隨意采食,運氣好的話還能在圖書館旁邊的樹叢里偶遇蹦跳而過的松鼠。
象山校區能夠吸引到無數游客不只是因為環境好,還因為校園內包含了兩個博物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和民藝博物館,前者是學校標志性的“紅房子”,常年與包豪斯(德國魏瑪的一所藝術設計類大學,是世界現代設計的發源地)合作;后者常展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藝術作品。
在杭州,國美除了象山校區,還有西湖邊毗鄰西泠印社舊址的南山校區,這是國美舊址,承載著輝煌的歷史。另外,建立在孕育了良渚玉文化的土地之上的良渚新校區,同樣由王澍老師操刀設計,恐怕慢慢也會成為一個知名的旅游打卡圣地吧!
我們總是笑著說學校就是個大公園,總有那么多本地人周末來散步,有那么多外地人專門來旅游,還要抓著我們問去博物館的路。不過我想,一所藝術學校,包容與開放是理所當然的,思想態度上與生活方式上都應該如此。
中國計量大學:唯一以計量命名的本科院校
中國計量大學(本文簡稱“量大”)是一所以計量、標準、質量、市場監管和檢驗檢疫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學校前身是1978年由國家計量總局創建的杭州計量學校,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中國計量學院,2016年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2019年成為浙江省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建大學和浙江省重點建設大學。202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校成功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量大作為我國質檢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也是國際上唯一一所以計量命名的本科院校,有著鮮明的專業特色。其實,量大在文科方面也有一定的實力,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產權等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都可列入文科考生報考的專業范圍。
在量大,轉專業比在國內許多高校都要容易得多,學校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轉專業,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有四次轉專業的機會,分別在大一、大二每學期的下半學期,轉專業成功后不可再轉。當然,得到轉專業機會的前提是成績足夠優秀。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部分學院規定,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就無法使用寬帶和校園Wi-Fi,而且即便達到了相應的要求,在使用網絡時也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因此同學們都調侃量大是“中國戒網大學”。
量大的G3餐廳被同學們戲稱為“G3大酒店”,是同學們日常三餐的首選之地,親切的阿姨和物美價廉的菜品,總能給你如家般的溫暖。而量大的聽沙美食餐廳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本雞煲、鹽水蝦、麻辣香鍋……總有一款美食你會喜歡。
浙江傳媒學院:“北有中傳,南有浙傳”
“北有中傳,南有浙傳”,這里的“中傳”即中國傳媒大學,“浙傳”則為浙江傳媒學院(本文簡稱“浙傳”)。
作為一所高水平傳媒類高校,浙傳幾乎設置了傳媒類的所有專業,學校里與傳媒相關的設備非常先進齊全,能滿足相關專業學生的日常專業實踐需求。
浙傳有許多知名校友,如朱丹、李維嘉、戚薇等,學校也經常利用自身的資源條件舉辦學術講座,傳媒界的許多知名人士都會被請來做演講。校內的學生社團和各種活動都非常多,各專業學生的創作氛圍都很好,你經常能看到學生劇組在校園里四處取景拍攝。校外實踐活動也相當豐富,各學院經常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組織學生到各地開展活動。也有很多同學在大一大二時就憑借自身能力到各大電視臺、傳媒公司實習,或是在杭州電視臺當記者,或是在知名節目組當導播助理,或是在網易云音樂校園俱樂部做活動策劃,因此在專業能力方面,浙傳學生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每年的冬季和春季,學校都會舉辦針對傳媒行業的專場招聘會,會場上前來招聘的單位用人需求很大。由于浙傳在南方的良好口碑以及學生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因此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都較為樂觀。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特色突出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本文簡稱“杭電”)是國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中的第一所信息技術類高校,是教育部批準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也是浙江省首批文化校園建設試點單位。
提到杭電,它的校門可謂一座標志性建筑,校門之大超出人們的想象,有人說這是亞洲最大的校門。作為一處旅游景點,校門前經常能看見載滿游客的旅游大巴,慕名前來的游客見到杭電校門的那一瞬間,無一不驚嘆贊美。
杭電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設備先進齊全。杭電的實驗室都由專門的老師管理,如果你對動手實踐感興趣,可以主動聯系相關實驗室的老師。而這些實驗室的老師常常與校外的一些公司合作,負責一些省級甚至國家級的研究項目,這樣你就有機會給實驗室的老師搭把手,參與到大大小小的項目中。
另外,杭電在電子信息、計算機、會計等領域的競賽實力雄厚,尤其是在全國計算機領域聞名的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取得過傲人成績。
盡管杭電在浙江省外的知名度不算高,但憑借早年學長學姐們拼出來的一番天地,杭電的就業口碑還是極佳的。每年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知名企業都會到杭電招收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動輒簽下上百人。夸張一點地說,進入杭電念書,你的一只腳就已經踏進了知名企業的大門。
浙江工商大學VS浙江財經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和浙江財經大學同樣位于浙江杭州,且都是財經類院校。隨著財經類專業大熱,兩所院校的報考熱度也居高不下,一直被譽為“浙江財經類院校雙子星”。
浙江工商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業學堂,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商業專門學校之一。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杭州商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浙江工商大學。百余年來,學校一直秉承商科辦學傳統,尤其是1998年從原商業部直屬院校改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以來,學校堅持走特色辦學之路,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主,法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學校被確定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務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學。2017年,學校被確定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統計學、工商管理學科入選省優勢特色學科名單。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共有12個學科獲評C類及以上。學校統計學進入A類學科,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法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進入B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進入C類學科,評估結果位列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前列。農業科學、工程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化學、一般社會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農業科學居前4‰。
浙江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經、管、文、法、理、工、藝、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高校。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74年的浙江財政銀行學校,1987年獲準成立浙江財經學院,199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更名為浙江財經大學,2014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共有6個學科獲評C-類及以上,應用經濟學獲評B+(并列國內第16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進入B類學科,統計學、理論經濟學、法學進入C類學科。學校擁有應用經濟學、統計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城鄉規劃等一級學科碩士點。學校應用經濟學為省優勢特色學科,應用經濟學、統計學2個學科為省A類一流學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等4個學科為省B類一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