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小貼士·
從業者:菠蘿菠清菠
從業年限:5年
從業地點:深圳/成都
一句話感受:保持熱情,站在資訊的最前端
對口專業:可以說是非常不限專業的一個職業了,身邊的同事有旅游管理專業的,有工商管理專業的,還有法語專業的
從業門檻:高校畢業生即可,但希望有豐富的社交媒體沖浪經驗
能力要求: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創意、文字撰寫能力、視頻剪輯能力
晉升路徑:執行媒介→增長投放→市場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公司合伙人。當然,還有部分人選擇自己當一名博主(身邊成功的案例還不少)
薪資水平:視具體公司而定,我司初入職人員的薪資一般為18萬—20萬元/年,小公司會更少一些。通常入職滿一年后,每年4月會有小幅調薪
你聽說過KOL投放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KOL這個詞匯。KOL是Key Opinion Leader的縮寫,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達人、博主。隨著各個社交媒體(小紅書、抖音、知乎、快手等)的崛起,各平臺都誕生了很多KOL,他們的言論對粉絲的影響巨大,對一般瀏覽者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很多品牌方常常會找上門,請他們在日常發布的博文或視頻中進行產品植入。
區別于以前的門戶網站廣告、電視廣告,KOL投放是一種新型的廣告形式。概括來說,KOL投放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制定“種草”策略、聯系KOL、產出投放內容。
工作第一步:收集數據
收集和研究時下流行的數據信息,是我們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通常,我們會在上班之前刷一刷各大媒體平臺的最新風向,例如目前什么話題比較火,什么產品風頭正勁;也會去看一些行業資訊,例如營銷案例的分析報告、達人的帶貨數據。
早上九點半到公司,打開電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歷史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投放金額、CPM(每千次曝光花費金額)、投放內容的互動比(“點贊+收藏+評論”/曝光量)、產品銷售額、ROI(投入產出比)等。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每一條投放的質量。
看完自己的數據,我們就要關注整個行業和平臺的數據。互聯網上有很多能夠提供平臺數據整合服務的網站,例如“蟬媽媽”“千瓜”“飛瓜”等。在這些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小紅書的熱門話題是什么,抖音的熱門BGM(背景音樂)是什么,某個博主的互動數據如何,某個行業的話題流量如何,不同時間段的平臺用戶活躍情況,等等。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社交媒體平臺的流量大勢。順勢而為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整理完數據,做完報表,此時部門的小伙伴會聚在一起開個簡單的晨會,晨會內容通常是同步數據、昨日工作進度的總結和匯報、今日工作內容的梳理、統籌博主的排期、確定投放內容的方向,等等。
開完會后,大家就開始進入工作的具體執行環節。
進階:數據的變現
板塊1:制定策略。
我們會根據產品的銷售目標、上線節點來制定投放策略,通常包含預算、賣點、時間、博主組合(如頭部博主的數量、中腰部博主的數量、關鍵意見消費者的數量。其中,頭部博主即粉絲數量多的博主,中腰部博主的粉絲數量則少一些;關鍵意見消費者指能影響自己的朋友、粉絲,使其產生消費行為的消費者)等。
板塊2:洽談合作。
制定好策略,接下來我們就會去聯系博主,跟博主進行合作意向的溝通、合作費用的洽談、合作時間及合作形式的確認。確認之后,公司會安排法務小伙伴來跟進,幫助我們和博主簽訂合同。
有大節點的時候,我們也會和一些MCN公司(即幫助個人博主包裝、推廣產品內容,以此實現流量變現的一類公司)合作,通過MCN公司去聯系博主。這樣的好處是能省去媒介洽談的人力成本和時間;壞處是博主的質量良莠不齊,合作費用會高一些,對內容的把控也會弱一些。
板塊3:共創內容。
確認合作的博主后,我方需要和他們共創投放內容。
首先,我方需要摸透博主的個人風格,以及博主粉絲的喜好。產出的內容必須要獲得博主粉絲受眾的認可,拿到比較好的互動數據,這樣才有可能在平臺上分到更多的流量。
接下來,我方會把產品的賣點和博主的個人風格結合起來;找到結合點之后,由博主去產出腳本、分鏡等,再由我方去審核博主的腳本、分鏡、初稿,反復打磨、修改,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一般我們每個人都會同時跟進幾十個博主,每個博主的跟進周期為5—30天不等。
修正補丁:保證投放質量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四點,這是我們和產品碰頭的時間。我們會把投放過程中遇到的用戶問題、博主問題反饋給產品部門。之后,大家會聚在一起看看我們投放出來的“爆文”是什么樣的、“翻車”的內容是什么樣的,從這些歷史經驗教訓中總結一些規律。
工作中的奇妙瞬間
NO.1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
晚上,我在知乎上刷到“有哪些沒有打廣告也非常好吃的××”的話題,點開看見某食物的照片,再看看題主的描述,哇!太誘人了!我正準備下單,等等,先打開自己的“職業雷達”判斷一下:照片非常真實,不是那種攝影棚的廣告;再點進題主的個人主頁,嗯,是個素人號,其他帖子都是一些自己的觀點輸出和生活記錄,沒有一絲一毫的廣告痕跡。于是,我判斷這是個真實的分享,果斷下單,美滋滋地等著收貨。
沒過幾天,我們接洽到知乎的一家MCN公司,對方發來一些他們的營銷案例,我昨天刷到的帖子赫然在列,瞬間感覺被“打臉”,拿到的食物也不香了。
好吧,好的營銷讓從業者都分不清楚。只有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
NO.2只有好的產品,才能真正被認可。
在這個時代,大家對“種草”、帶貨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互聯網上各色各樣的博主在帶著形形色色的商品,但真正的頭部博主,對產品質量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
記得公司的產品剛做好的時候,我們想去找抖音的一個頭部博主做推廣,盡管給了對方很大的讓利(一次性廣告費+銷售分成),但還是被拒絕了。后來產品得到了打磨,用戶反饋不錯,有一天我們發現,某頭部博主竟然在視頻里推薦了我們的產品!這可真的不是花錢請來的!
當產品足夠好的時候,就會被消費者看到。
寫在最后
當流量的紅利逐漸褪去,留下來的都是好的產品、好的創意、好的內容。
用心做產品、不追逐短期利益,是每一個KOL投放應該秉持的初心。請記住:消費者從來都不需要流量,他們需要的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