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鄭敖天

2023年2月,張保中在北京接受本刊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攝 )
在巴基斯坦5盧比(約合0.13元人民幣)紙幣上,印著一個港口,就是位于該國西南部的瓜達爾港(簡稱瓜港)。
2015年4月,張保中第一次來到瓜港,下飛機后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
“我感覺像到了火星一樣,熱浪撲面,滿目黃沙,了無翠色,去酒店的路上,十幾公里沒有看到一個行人,也沒有看到一輛車,整個城市死一般寂靜,那時的瓜達爾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他對《環球人物》記者回憶道。
當時,張保中是作為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港控)董事長兼總經理來到瓜港的。想到自己要帶領中巴兩國員工在這片荒涼中建設瓜港及瓜達爾自由區,他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在烏爾都語中,瓜達爾的意思是風之門。這里最初是一個小漁村,因為緊鄰阿拉伯海,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就有了開發瓜港的設想,但由于復雜的政治、經濟等原因一再推遲。
1999年穆沙拉夫總統執政后,請求中國政府援建瓜港。2001年8月,中巴兩國簽署了瓜港項目一期工程融資協議,在2.48億美元的投資中,中方提供了1.98億美元資金。工程于次年3月開工,2007年3月建成。至于港口的運營權,巴基斯坦政府進行了國際招標,最終新加坡港務局中標。
然而,之后幾年,瓜港的運營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巴方因此收回了運營權。2013年,中國港控接手了瓜港及923公頃瓜達爾自由區的開發權和經營權。
這一年,中國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包括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便是其中之一,而瓜港則是這條走廊的旗艦項目。
“我剛到時,瓜港基本上處于廢棄狀態。”張保中回憶,“雖然它作為港口的地理位置極佳,但當地氣候干旱、土地貧瘠,很多老百姓還住在茅草屋里,生活十分艱難。”
瓜達爾地區年均降雨量不足60毫米,地表幾乎沒有植被,土壤鹽漬化、沙漠化嚴重。在中國企業接手之前,瓜港既缺水又缺電,從來沒有開通正常的商業航線,長期依賴巴政府補貼運營,僅運輸政府采購物資。
巴基斯坦有一句諺語: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但因為貧窮,瓜達爾的一些社區沒有學校,大量孩子失學。
瓦力是一名當地少年,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下面有4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全家靠爸爸打零工維生。在中國企業捐建學校前,上學曾是瓦力最大的夢想。
“那時我每天起得很早,先去一家很遠的商店買牛奶,再去另一家商店買蔬菜,然后幫媽媽打水、砍柴,還要熨燙全家的衣服。”每天下午,瓦力都要去海邊幫爸爸干活。瓜達爾人世代以漁業為生,通常以家庭為單位出海捕撈或手工造船。孩子們從小就在船廠、商店里幫大人干活。
阿黛拉是瓦力的表妹,在她的記憶中,變化是從2013年開始的。“那年,一艘艘大船開進了瓜港。”
中國企業的到來讓沉寂的港口熱鬧起來。中國港控投入大量資金,安裝了5臺集裝箱橋吊,建設了6.5萬平方米堆場,新增了1萬平方米港口綠化面積,并對原有拖輪、作業船舶、轉運倉庫、港區道路進行改造,還與瓜達爾漁業協會、巴基斯坦工商聯合會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瓜達爾港建設前后對比圖。
2016年11月,首支中巴經濟走廊試點商貿車隊從中國新疆喀什出發,一路南行至瓜港,將貨物裝船發往世界各地。這標志著瓜港正式開航,中巴經濟走廊正式貫通。
2020年1月,阿富汗過境貿易業務在瓜港啟動,此后每月中遠海運經營的固定商業航班“中東快線”按照船期停靠瓜港,阿富汗中轉貨物、建筑設備和材料、海鮮產品、農產品成為港口的主要貨源,有力支持了阿富汗及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經濟發展,也為當地創造了大批就業崗位。
除港口運營外,瓜達爾自由區開發也從無到有。2019年底,自由區起步區建設全部完成。獨立的自備電廠、水廠為港口運營和自由區內企業提供了穩定的水電供應,園區內設會議中心、公寓、餐廳、圖書館等,還建有各類室外球場,可同時容納千人食宿和工作。目前,自由區已吸引近50家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在當地的總投資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近5000個就業機會。
張保中坦言,相比國內,巴基斯坦,特別是瓜達爾地區的物質條件是十分艱苦的,當地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習慣也曾讓中方員工感到不適應,但隨著雙方溝通和了解的不斷深入,這些困難都被一一克服了。
“中國人的勤勞和敬業是舉世聞名的,中國企業的運營模式、管理方式高效有序。但是,我們不能帶著優越感去當地工作。我常對中方員工說,既然選擇了巴基斯坦,選擇了瓜達爾,我們就要尊重這里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適應這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如果你不尊重人家,人家也不會尊重你。”張保中說。
身處穆斯林世界,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極其重要。瓜港附近有一家清真寺,里面的空調和飲水設備、外面的綠化帶都是中國港控配備的,以便巴方員工在舒適的環境中履行教義。張保中平時也會穿當地傳統服裝巴袍,“一是適合當地氣候,確實比較舒服,二是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
巴方員工也在不斷了解中國文化。他們非常喜歡參加公司舉辦的聚會和交流活動,吃中餐、學中文、唱中國歌曲,一些員工愛看中國歷史文化類書籍,生了病還會吃中藥。
“2013年至今,無論是中國港控的中方員工,還是到瓜港搞施工建設的中國承包商、投資商,從未與巴方人員在宗教問題或道德問題上發生過任何不愉快。”張保中說。
由于宗教、種族等問題,瓜達爾地區的地緣政治非常敏感。中國人在這里開發建設,西方國家時刻盯著。僅2022年,張保中就接待了近30個國家的大使來訪,包括北美的、歐洲的、中亞的……“瓜港的信息透明度和國際關注度都非常高。”張保中說,“建設高峰期,這里有4000多名中國人在工作,之所以能與巴方人員相處得如此和諧,一方面是公司相關培訓非常到位,另一方面,中方團隊、合作伙伴都嚴格遵循著當地的風俗習慣。”
雖然中方建設者的人數曾高達幾千名,但絕大部分并不是中國港控的員工。很多建設項目是由國內各投資單位承建的,中國港控的中方員工總共只有13人,其中還有兩名廚師,巴方員工則有1000多名。但這十來人的中方團隊,卻創造了極高的工作效率。
“每天進入港口的車輛有1000多臺,而當地的卸貨方式還是手抬肩扛,所以除了司機外,還有大量的裝卸工人。所有人員加起來有幾千名,而負責協調指揮的中方人員只有一名。”張保中說。
中國人的勤奮高效也影響著巴方員工。在張保中看來,公司要發展好,必須充分發揮當地員工、當地政府、當地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我常跟當地員工說:‘我是生活在河流里的魚,早晚有一天要返回我的祖國;你們是生活在湖中的魚,這里就是你們的家,發展家鄉、建設家鄉的重任,最終還是要由你們來承擔。”
2022年春節,留守瓜港的張保中收到了巴方同事送給他的一個新年紅包,里面是一小沓巴基斯坦5盧比紙幣。紙幣背面,正是瓜港一期工程標志性的紅色塔吊。
“巴基斯坦和中國都希望通過瓜達爾的經濟發展,消除當地一直存在的貧困問題,從而讓巴基斯坦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后方。”張保中說。

2022年4月,張保中等向瓜達爾地區貧困家庭發放齋月物資。
瓜港建設初期,當地安全形勢很讓人擔心。為了保證港口工作人員的安全,巴基斯坦軍隊提供了24小時的全方位保護。有巴基斯坦軍人甚至表示:“若有恐怖分子想要傷害中國兄弟的話,他們首先要從我的尸體上踏過去。”
在打擊恐怖主義的過程中,很多巴基斯坦軍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也正是由于他們的不懈努力,瓜達爾地區的安全形勢獲得了顯著改善,瓜港建設成績斐然。
在中國港控的1000多名巴方員工中,既有瓜達爾當地人,也有許多因看好瓜港發展前景,而從巴基斯坦其他省市來到這里尋找機遇的青年。
“青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張保中說,“我很高興地看到許多巴基斯坦青年加入瓜港建設,展現他們的聰明才智,以及他們對巴基斯坦的愛和對中巴友誼的支持。”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中國港控公共關系部經理馬基德·伊薩·阿里在接受采訪時高興地說,“公司給了我鍛煉機會,提升了我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我最大的收獲是通過這份工作開闊了眼界。”2022年,馬基德獲得了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頒發的中巴經濟走廊優秀員工獎。
馬基德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通過努力考上了巴基斯坦名校卡拉奇大學,畢業后來到瓜港工作。由于表現出色,他被張保中推薦到北京語言大學進修了一年中文。學成歸來后,馬基德在瓜港負責公關工作,包括協調公司與當地漁民、社團和政府的關系。他發揮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優勢,讓許多瓜達爾人更加了解和支持瓜港建設。
在談到瓜港建設為當地民眾帶來的好處時,張保中著重強調了“獲得感”這個詞。
瓜達爾一直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漁業、農牧業區,當地居民對港口物流業、運輸業并不熟悉。為了提高他們的建設積極性,中國港控建起了現代化的養雞場、養羊場,以及婦女就業中心等機構,這些項目都是以增加勞動力就業為導向的。
在張保中的支持和協助下,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在當地捐建了法曲爾小學,解決了數百名適齡兒童的上學問題。中國港控每年也會推薦一批當地優秀學生來華交流。現在,支持瓜港發展已經成為當地社會的基本共識。瓜達爾人發自內心地說:“中國是瓜達爾的希望。”
當地漁民穆罕默德·薩利姆·馬朗對媒體表示:“中國朋友支持巴基斯坦,為我們打造瓜達爾這個深海港,這是我們的幸運,我們現在正處于發展軌道上。”
在巴方發布的瓜達爾地區發展規劃中,計劃到2050年將瓜達爾建設成一座人口總量超過200萬、年生產總值規模達300億美元、人均GDP達1.5萬美元的智慧港口城市。
“可以這樣說,瓜達爾將成為巴基斯坦的深圳。”張保中說。他對于瓜港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瓜港具有成為國際物流中心的天然優勢,未來不僅可以成為巴基斯坦的主要港口,也可以成為中亞內陸國家的出海口。很多中亞國家正是看準了這一機遇,迫切希望在瓜達爾地區建立物流倉庫,以推動本國的國際貿易。

瓜達爾自由區建設成效顯著。
瓜達爾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距離中東地區石油生產國又很近,這為發展現代石化工業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在張保中看來,瓜達爾地區的發展,還能推動當地傳統農牧業的轉型。
“瓜達爾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牧業資源,但由于生產技術落后,農產品收購價格很低。瓜港的發展可以促進當地農牧業的現代化和商品化,為當地民眾提供更多擺脫貧困的機遇。”張保中說。
隨著瓜港建設的順利進行,瓜達爾城區的配套基礎設施也陸續建設起來。2020年11月,瓜達爾中巴友好醫院項目正式開工,預計于2023年建成并交付使用。瓜達爾國際機場也將于2023年10月竣工。
“瓜港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可以在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張保中說,“40多年前,中國在深圳經濟特區樹立了一面經濟發展的旗幟,今天,借助我們的發展經驗和當地政府的支持,瓜達爾地區一定會成為‘一帶一路’上的現代化都市,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發展理念。這也正是把瓜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旗艦項目的重要意義。”
長期從事對外經貿工作,曾在海外完成多項重大工程項目,2015年4月至2023年2月任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中國港控榮譽董事長,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理事,中南林業大學、巴基斯坦印度河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