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宸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 廣州510725)
FOB(Free on Board)術語是目前我國外貿業務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貿易術語之一。 表面上看,該術語下賣方無須辦理貨物運輸、 保險等相關事宜,有利于減輕出口企業業務負擔,降低商品價格,有利于出口業務開展。在風險承擔方面,FOB 術語與CIF術語的風險轉移點均在裝運港船上,表面看來二者賣方承擔的風險也是相同的。 但在實際業務中FOB術語下賣方其實承擔了很多隱蔽性風險,甚至會嚴重影響收匯安全。 本文將從幾則案例出發,結合相關法律和國際貿易慣例,分析賣方在該術語下承擔的各種風險,并提出防范建議。
某水泥廠(A 公司)向巴西某公司(B 公司)出口水泥1 萬噸,價格條件為FOB 廣州。 出口貨代為買方指定的亞超貨代。 支付方式為L/C。 因貨源緊張,A 公司無法及時籌集到貨,遂請求買方信用證展期,遭到拒絕。 因延遲交貨,產生了2 萬美元的滯期費。因已超過信用證裝運期, 該筆業務不得不改為D/P收款。 貨發出后,亞超貨代公司為A 公司簽發三份提單,A 公司托銀行收款。 此后一段時間內,A 公司銀行賬戶一直未收到貨款。 A 公司無奈將單據轉讓給在巴分公司代為收費。 但在巴分公司拿著正本提單去港口提貨時,發現貨已被提走。A 公司卻無法再聯系上B 公司,派法律顧問前往亞超貨代公司調查時,卻發現該公司無貨代資質。而B 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A 公司只能參加破產清理。
本案暴露出買方辦理運輸可能給賣方帶來三方面的風險:一是船貨銜接不暢的風險。 根據《INCOMTERMS2020》 的解釋,FOB 術語下出現 “船等貨”,由此產生的滯期費、空倉費由賣方負責;出現“貨等船”,則由此產生的倉儲費、保管費由買方負擔。 本案例中由于賣方未能及時裝運,產生的2 萬美元滯期費將由賣方承擔。 二是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延誤裝期還需買方申請改證,如對方不改證,則有可能遭到銀行拒付, 不得不采用較為危險的D/P結算。 三是無單放貨的風險。 業務中由船公司簽發的提單(MASTER/OCEAN BILL OF LADING),才是真正的物權憑證,收貨人可以據此直接到目的港船代處換取進口提貨單提貨, 而貨代提單(HOUSE/FORWARDER BILL OF LADING) 只能作為結匯的單據, 持有者必須到目的港貨代處換取船公司提單,才可以辦理報關提貨手續。 從目前FOB 的實際使用情況看,買方絕大部分是指定貨代代理來辦理運輸事宜的,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無單放貨的可能,賣方將面臨較大的風險。
山東華展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展公司”)與智利買家達成出口合同,以FOB QINGDAO 成交。簽訂合同后,買方要求賣方代租船艙。考慮到我方只是代辦的性質, 于是華展公司就通過經常合作的貨代訂艙、發運貨物,并順利結匯。 但貨到目的地后買方破產,無法付出貨款,由華展公司負責賠償損失。
FOB 術語下賣方應買方請求, 代為租船訂艙,從FOB 僅是針對銷售合同,而不涉及運輸合同轉變為同時涉及運輸合同。 因此,本案中,由于賣方以自身名義同貨代訂艙,成為運輸合同當事人,一旦出現問題就要承擔責任。 本案例還暴露出賣方面臨的其他風險,一是買方推脫責任的風險。 買方通過口頭(打電話)形式委托賣方代為租船訂艙,并沒有出具書面委托書,使得賣方無法證明自己是接受買方委托的實際情況,僅是以委托代理人身份簽訂運輸合同的。 二是無法完成租船訂艙任務的風險。 賣方在考慮是否同意代為租船訂艙時還要充分了解己方可能遇到的其他風險,例如因為航次少,艙位緊張而錯過了交貨期,而引發糾紛。
山西星華貿易公司(以下簡稱“星華公司”)與中東某公司簽訂合同,采用信用證結算,但未約定運費結算方式。 星華公司接受提單并備齊單據向議付行交單議,因與作用證不符,遭議付行拒付。
信用證本身是銀行有條件的付款承諾,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收匯方式,但賣方要想安全收匯,則必須保證能夠提交跟信用證要求完全相符的單據。 在所有單據中,海運提單是一定會要求提交并且是會重點審核的單據。 而在FOB 術語下,安排租船訂艙是買方責任,賣方裝船后要想取得完全符合要求的提單的難度將大大提高,甚至有可能出現買方利用信用證設置陷阱的情況,如提單時間、內容等方面規定特殊要求。 這樣,賣方將十分被動,面臨著因單證不符而遭銀行拒付的風險。 此外,如果因買方沒有按期派船安排裝運, 導致錯過信用證裝運期,即使買方仍負有責任,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單據出現嚴重不符點,可能招致銀行拒付。
案例1:2018 年7 月, 國內某電視機廠家與菲律賓公司,簽訂了5000 臺電視機銷售合同。 成交方式為FOB Shanghai,菲律賓公司投保了“倉至倉條款的一切險”。 在往上海港運輸過程中,運輸車輛發生了碰撞,有50 臺電視機損壞。 我方請菲方代為申請索賠失敗。
案例2:某公司與國外客戶簽訂了60 萬美元的外銷合同,采用FOB Shanghai 報價,D/P 結算。 貨物裝運后,賣方備齊單據委托銀行收款,不料貨物在海上遭遇風險,造成大量破損,買方拒收貨物。 代收行和托收行只好退單,賣方要求買方付錢未果也無法向保險公司索賠。
可保利益(InsurableInterest)是保險的重要原則,擁有可保利益是保險公司進行賠付的前提條件之一。 《INCOMTERMS2020》規定,FOB 術語買賣雙方交貨的地點是在裝運港的船上,買方承擔在指定裝運港裝上船后的一切風險,因此買方對于在指定裝運港裝貨前的貨物并不具備可保利益。 這意味著在FOB 術語下,保險“倉至倉”條款實質變成了“船至倉”條款,因此在案例1 中,在沒有投陸上運輸險的前提下,不能索賠。 在案例2 中,合同以FOB 成交,如出現問題,因保險單在買方手中,賣方要想向保險公司索賠,必須得到買方的配合。 不過在買方拒付的情況下,得到買方的配合是比較困難的。
結合以上案例,當采用FOB 成交時,賣方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FOB 術語下的收匯安全與買方信譽息息相關,因此,買方具有良好的信譽是合同順利進行的前提和重要保證。 賣方可以通過國內銀行海外分支機構、利用海關數據、專門的資信調查公司、鄧白氏等國際知名調查資信網站以及委托當地客戶或朋友等多種渠道獲得買方資信信息。 賣方應結合實際情況,謹慎選擇貿易術語。 當賣方處于內陸地區,應盡可能選用FCA 術語,以達到提早交貨、提早轉移風險的目的。 當所賣貨物對時間、儲存條件都有既定要求時, 應盡可能采取由己方負責租船運輸的術語,如CIF 或CFR 術語,在此的情況下可以避免船貨銜接不當導致賣方受損的情況。
如果有可能,賣方應拒絕買方指定貨代。 若不得不接受指定承運人或貨代,賣方要嚴格審查對方資信。 首先,指定船公司應盡可能要求是世界知名船公司;其次,如果買方堅持指定外國貨代,要充分了解其是否具有無船承運人資格,盡可能要求貨代提單應由我方貨代公司簽發并控制物權,并要求國外貨代必須保證憑正本提單放貨,出具無單放貨賠償責任保證書。 第三,如代租代訂船艙,應要求委托方付款, 以備買方拒收貨物帶來后續運費的支出,并簽署委托代理合同。
賣方要保證出具的提單與法律和信用證條款一致。首先,要特別注意提單發貨人(SHIPPER)一欄不能填寫買方,而要注明賣方名稱和地址。 因為如注明的是買方名稱則有可能出現買方以運輸合同當事人的身份要求承運人放貨的情況。 其次,要將提單抬頭做成指示性抬頭。 根據提單收貨人(CONSIGNEE)—欄的填寫, 提單分為不記名提單、記名提單和指示性提單。 不記名提單是誰擁有提單,誰就可以去提貨,風險很大。 記名提單不能流通轉讓,如記名為買方,買方憑身份證明就可以提貨,可能會導致“無單放貨”的風險,如果買方拒絕付款贖單,賣方也較難退運或轉售。 指示性提單憑賣方指示提貨,具有安全性,應盡量采用。
在買方辦理保險情況下,由于買方不具備可保利益,貨物從倉庫運往裝運港及裝船前的風險是由賣方負擔,保險公司并不負責。 賣方可以在發貨前投保倉至船的短途運輸險以消除貨物裝船前的保險利益的盲區。 針對貨物在海上運輸過程中發生風險,買方又不付款贖單而賣方沒有保險單不能索賠的情況,賣方可以向保險公司投保賣方利益險。 如發生以上情況,則由保險公司對買方拒絕賠付受損或滅失部分的損失負賠償責任。 此外賣方還可以通過辦理出口信用險、國際保理業務來規避風險。
采用預付貨款的方式是最為有效的避險方法,在實際業務中較難做到時可盡量爭取買方預付大部分貨款的付款條件。 即使買方只能預付一小部分,也應采用一部分預付貨款一部分信用證的結算方式,因為預付貨款越多買方不付款贖單的可能性越小。 采用信用證結算時,要在合同中明確注明最遲派船日期及開證日期,并注意“軟條款”的風險,例如要拒絕接受運輸單據需要特定人簽字條款。 要加強對單據的審核, 在沒有銀行特別聲明的情況下, 不能接受有批注受租船合同約束條款的提單。FOB 術語下,應盡量減少單純托收,在收到較多預付款的方式下T/T 與D/P 結合才是一個較好的收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