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雅
(吉林警察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3)
青少年人處于思想意識充滿創造力的階段,對于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投入了希望、渴望,并且對于未來總是以一種冒險的精神投入其中,在他們極其活躍的精神背后是敏捷的思維與思想。正是由于這種好奇與渴望,才使得他們在面臨新事物與新知識的時候激發出自身所具備的冒險精神,從而對這些事物與知識進行積極的追求與探索。除行為上的積極探索之外,青少年人在心理上也會對新鮮事物有著更加積極的追求表現,他們往往更加想要成為潮流時尚的引領者,想要不斷追求新穎,想要在各方面都走在時代的前沿。
青少年人對于完美個人形象的追求便表現在了個性追求這一方面,他們喜歡非主流的穿衣風格,喜歡追求各種前衛時尚的事物。基于青少年追求時尚獨特的性格,包裝的設計對于青少年購買力的直接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包裝設計這個已經在平面設計的領域占領了重要地位的設計,它的成功與否將會是青少年群體是否選擇該商品的重要依據。同時,包裝設計在其過程中會融入不同的元素,例如色彩、造型等,這些都可以從包括視覺、觸覺等各方面對青少年人群產生心理因素上的影響[1]。
青少年在購買商品時,往往對于該商品有一個認知的過程,他們想要先了解到該商品的各種信息,包括顏色、味道、外觀等,而包裝設計則是很好地表現商品信息與特征的,包裝的設計一旦能夠抓住眼球,就能夠吸引青少年對其產生關注,使得他們對該商品有一個認識和思考的過程,通過包裝設計中傳達的特征和屬性對商品進行認知。所以,商品在包裝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積極采用一些文字、圖像等元素[2],將這些元素有效利用,通過象征、色彩、聯想等方式使得青少年對于商品能夠發揮一定的想象空間。
青少年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除去需求與好奇心理,還會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影響。有時候他們會對一個商品有所好奇,想要去了解這個商品。但這個認知的過程并不代表著他們一定會購買此商品,但凡在進行商品認知的過程中產生了使得青少年心理不愉快的因素,他們便有很大可能放棄購買該商品。青少年在購買產品時對于包裝的情感表現往往有以下兩種:一是積極的情緒,對于包裝設計產生滿意、愉快、熱愛、喜歡等一系列積極的情緒可以使得青少年對于該商品有一定的肯定情緒,從而堅定其購買的欲望。二是消極的厭惡情緒,青少年在觀看包裝,了解商品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厭惡、不愉快、恐懼、憤怒等消極情緒,青少年便會因為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而不再購買此商品[3]。
青少年對于產品的包裝是有一定的選擇過程的,他們在決定或選擇購買一定的商品時會進行各方面的考慮,在購買的同時將各種因素都考慮到,并且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評估,從而控制自己的消費。青少年在對產品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一個選擇過程,這個過程一共有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的購買力。第一階段是形成購買的決策。這一階段青少年會根據自己實際生活的需求對需要購買的物資形成一個決策,不斷進行思考來制定一個最好的購買決策方案。第二階段是青少年的想法付諸行動的階段。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會按照購買決策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通過行動執行自己的購買計劃或者購買方案。第三階段是產品體驗階段。該階段的青少年在購買商品時會對商品再進行一個整體的評估。在這一過程中上文提到的青少年在對包裝設計進行認知過程中所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兩種情緒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青少年是否會購買此種商品。
在人們對于包裝設計的物質功能與審美功能要求不斷提高,對其滿意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的時候,包裝設計便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和人們意識的發展不斷變化,不斷迎合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作為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而青少年對于包裝的滿意度則極為重要。青少年心理對包裝藝術設計的影響極為重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專業化。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包裝已經在逐漸成為促銷商品的主要形式,在包裝設計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現代包裝設計更加專業化。二是品質化。現如今的包裝設計需要不斷突出強調企業品牌的特征和自身特色,從青年人的消費需求出發,不斷滿足其對于產品質量的理性需求。三是個性化。在青少年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因素影響下,包裝的設計也可以隨之具有獨特的創意,不斷迎合青少年的消費、情感需求。
人類的感情是一種模糊不清的東西,用專業的屬性來敘述,它是人類對某些事物或想象所形成的一種情緒,是人類內心的主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它與我們的身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我們各種行為的驅動器。從產品的外包裝設計上看,企業的設計人員經常運用這個概念來激發青少年人群的內心情感,吸引青少年的目光,繼而觸發青少年的消費心理,產品的外包裝設計材料也是能夠激發人類情感的關鍵工具。外包裝的色彩,光鮮亮麗所搭配的是快樂,冷漠平淡所搭配的是難過憂傷。外包裝材料自身所擁有的各種觸感,與人們的觸覺是直接相聯系的,能夠迅速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各類的產品包裝用料在觸覺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色,然而這些特色能夠在消費者接觸外包裝的一剎那間便能感受到產品傳遞的感情。產品外包裝的用料能在接觸中喚醒人的想象力,進而使人在內心情感上得到滿足。企業設計人員經常在外包裝設計上增加材料的觸感,為青少年人群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激發人們的想象,還運用這種感受來呼喚顧客的內心,在精神世界中滿足消費者。
青少年在選擇購物時,視覺感受占據了絕大部分。在心理學上,人類在接受新鮮事物時,對事物的認同和檢驗是從兩個角度來接受的,分別是感覺與觸覺。感覺是從事物的性質出發,觸覺是從事物的整體出發,感覺為知覺打好基底,知覺為感覺深入勘測。所以,感覺屬于人類心理最基礎的現象,如果沒有感覺,之后的知覺也不復存在了,那么別的任何感受也不會出現了。對事物的專注是人類在認識了解時候的一種心理變化特征,表現為對事物的視線集中。
專注不屬于一種單獨的心理變化,人類在感覺、知覺、思索的時候都會出現專注的情況。在心理學研究上分析,產品的外包裝設計要在青少年人群中得到關注,就要從觸覺、感受上下功夫,運用能夠作用于人體五官的外包裝設計,符號、顏色和各種外部條件打造出吸引青少年的外包裝設計。在青少年的注意力中,不需要強制接受某些刺激事物,而需要刺激事物和人類內心活動相配合。產品外包裝上的文字、圖畫、顏色,從青少年的角度來看都屬于視覺上的沖擊。然而要想沖擊到青少年,在外包裝造型上就要擁有奇特怪誕的特點。
企業設計人員將產品外包裝做得有特色是很容易的,不過想要既區別于大眾,又表現出產品的本身特色和文化背景,要設計師擁有高超的技術[4]。當設計產品外包裝的時候,設計人員會在各個元素中選擇色彩鮮明的顏色。對于產品外包裝顏色,設計師所采用的顏色能夠使青少年人群有想象空間,感受各類思想空間,改變購買時的心理。不過在運用顏色來推動青少年的情感空間時需要順應一些規律。有些心理學者認為,想要使人們的購物心理發生變化,在設計產品外包裝時盡量少用綠色和藍色,多使用紅色和橘色,讓人們在看到時想象到的是豐富滿足的收獲季節,繼而讓人們在視覺上增加對產品的購買欲。例如,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青少年在選擇產品時絕大部分會選擇有許多橘紅色之類色調的產品外包裝,在面對肥皂等生活洗漱用品時,則會選擇藍綠之類的色調,這與產品本身以及青少年的內心思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把握青少年的心理變化,不但能夠與青少年人群產生聯系,還能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記憶屬于人類對從前所認識到的事物的再現,它是心理認識事物的關鍵程序,流程有認識、保存、回憶、再認,在流程中認識和保存是心理認識的基礎,回憶與再認是心理認識的結果。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有結果。所以,想要在產品外包裝上抓住青少年人群,就需要企業設計人員在外包裝上體現產品的特別屬性,運用明朗簡單的符號以及顏色來傳達企業產品的文化內涵,在青少年心中留下位置[5]。
青少年人群的心理變化是不斷變化的,是讓人抓不住思緒的,通常情況下都是按照習慣去購買。心理學上的測試,產品的外包裝在青少年人群的比重,漂亮和難看,優雅和粗鄙,專注和分散,種種心理上的情感,不但男女老少不同,每個國家之間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每一個企業設計師都要進行市場調研,研究每個時間段青少年的心理變化而產生的新需求。在不斷觀察中摸索青少年的內心活動,進而改變產品外包裝,提升青少年對產品的認可度,增加青少年人群的購買力。
包裝設計藝術處于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每一種商品都有其包裝。因此,包裝設計藝術是滲透到每一個在社會中生活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包裝設計藝術的力量。也正因為此,青少年群體對于包裝藝術的接觸也是極為廣泛的。同時青少年群體處于各種思想形成的關鍵階段,一個成功的包裝設計對于青少年購買商品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能夠對青少年的心理塑造起到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