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彩
(中鐵十六局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某邊坡隸屬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60 km/h,工點里程范圍K2+610~K2+710,邊坡最大高度38 m,主要為強化風~中風化泥巖,產狀近水平。
在該邊坡設計方面,原設計為1∶0.75正常放坡,后因征地困難,將支護設計改為四級防護,其中,一級邊坡坡率設計為1∶0.3,并采用錨桿框架梁對一級邊坡防護;二、三級邊坡采用1∶1坡率,四級邊坡采用1∶1.25坡率,均采用TBS防護。每級邊坡設置2 m寬平臺,設置坡頂截水溝和平臺截水溝減少坡面沖刷。
該邊坡于2021年4月開挖成型,2021年9月尚未開始施做錨桿框架梁防護工程,使得其暴露約5個月,期間未做任何防護措施,導致坡面風化剝落嚴重。
(1)地形地貌
邊坡所處地貌單元為構造剝蝕地貌,且微地貌屬丘陵地貌;據勘察成果,邊坡區勘察孔高程間于351.22~400.30 m,高差49.08 m,起伏相對較大。
區內斜坡整體地勢下陡上緩特征,下部坡度約45°~50°,中部(邊坡區)坡度約20°~30°,上部坡度約10°~15°。
(2)地質構造
結合區域地質資料,邊坡區未發現斷層及活動性大斷裂通過,地質構造簡單。
總體來說,區內斷裂構造和地震活動較弱,歷史上未發生過強烈地震,屬構造穩定區。
(3)地層巖性
據鉆探成果,邊坡區土層主要以第四系殘坡積層為主,下覆基巖為侏羅系上統遂寧組。
(4)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現場調查,邊坡周邊地表水不發育,多以魚塘、水田為主,對邊坡施工或穩定性的影響有限。
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裂隙水,前者主要賦存于粉質黏土層的孔隙中,依靠大氣降雨補給,水量不大;后者主要賦存于基巖裂隙中,用水量一般較少,賦存于節理破碎帶。
(5)地震
項目區抗震設防烈度6°,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結合工程場地類別為Ⅱ類,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 g,特征周期值為0.35 s。
該邊坡于2021年4月開挖成型,2021年9月尚未開始施做錨桿框架梁防護工程。由于該邊坡基巖巖性主要為泥巖,其抗風化能力較弱,加之從開挖至今使得其暴露約5個月,致使坡面風化,且局部剝落嚴重,巖土體存在失穩。
結合勘察成果,邊坡基巖主要是泥巖,風化程度主要為強~中風化,結合試驗成果,強風化基巖的天然重度為22.3 kN/m3,飽和重度為24.5 kN/m3;中風化基巖的天然重度為24.0 kN/m3,飽和重度為25.0 kN/m3。穩定性計算所需結構面參數統計如表1所示。
根據邊坡特征及其可能出現的各種荷載情況及組合,計算中主要考慮降雨、地震等,本次選定如下三種工況,計算邊坡穩定性,具體工況組合如下。

表1 邊坡穩定性計算參數
工況1:天然工況
工況2:暴雨工況
工況3:地震工況
最后,邊坡穩定性計算結果表2所示。據表2,該邊坡在3種工況條件下,整體均處于不穩定狀態。

表2 邊坡穩定性計算結果
結合前述邊坡穩定性定性評價及定量評價結果,得該邊坡整體均處于不穩定狀態,若不及時采取加固措施,存在局部失穩風險。
結合相關文獻[8-9]的研究成果,提出利用P×C分級法構建邊坡危險性評價模型,其思路是先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體系,再利用模糊理論及1~9標度法計算隸屬度和權重值, 以評價邊坡穩定性。
(1)滑坡危險性現狀評價體系的構建
邊坡危險性影響因素相對較多,以“邊坡危險性評價體系”為目標層,通過層次分析法構建后續評價結構,且結合以往經驗,將后續體系劃分為2級結構,即一級評價指標和二級評價指標。具體可知,一級指標共計6個,二級指標共計14個。
(2)危險性評價指標的權值求解
首先,利用1~9標度法構建不同評價指標間的判斷矩陣,并計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b,再以其λmax值計算CR值
(2)
式中:n為評價指標數;RI為誤差控制值。
CR值小于0.1時,說明判斷矩陣構造合理;反之,需更改判斷矩陣,直至滿足要求。
當滿足矩陣構造前提下,對特征向量b進行歸一化處理,所得值即為對應指標的權值。
(3)危險性評價指標的隸屬度求解
考慮到模糊理論中的專家法具有操作簡單、可信度高等優點,因此,提出利用其確定各危險性評價指標的隸屬度。
(4)危險性評價標準
以各危險性評價指標的權值和隸屬度為基礎,通過P×C分級實現危險性得分求解,且結合文獻[8]經驗,危險性等級共計劃分為四級,具體劃分標準及決策如表3所示。

表3 邊坡危險性分級及決策
首先,以1~9標度法求得不同評價指標的權值,并邀請20個專家進行隸屬度打分;經統計得到各評價指標的權值及隸屬度結果如表4和表5所示。
其次,結合表3中的危險分及表5中的隸屬度結果,計算得到二級指標的危險性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二級指標的危險性得分范圍為:59.53~82.20,分布范圍相對較大。按危險性得分進行分級,得Ⅱ級指標有1個,所占比例為7.14%;Ⅲ級指標有10個,所占比例為71.43%;Ⅳ級指標有3個,所占比例為21.43%。按照危險性排序,B13指標的危險性得分相對最高,說明人類工程的活動強度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相對最大。

表4 評價指標的權值結果

表4(續)

表5 評價指標的隸屬度結果

表6 二級指標的危險性計算結果
類比,再進一步開展一級指標的危險性評價,結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一級指標的危險性得分范圍為:67.66~81.16,分布范圍相對一般。按危險性得分進行分級,得Ⅲ級指標有4個,所占比例為66.67%;Ⅳ級指標有2個,所占比例為33.33%。按照危險性排序,A6指標的危險性相對最大,其次排序依次為A5、A4、A1、A3和A2。

表7 一級指標的危險性計算結果
最后,再進一步對邊坡開展危險性綜合評價,計算結果如下

[76.80]
如上計算結果,該邊坡的危險得分為76.80分,風險等級為Ⅲ級,屬高度危險狀態,不僅應加強監測及巡查,還應建立必要防災預案,且考慮到后續施工持續擾動影響,結合穩定性評價結果,建議盡快開展此邊坡的后續加固處理。
(1)邊坡變形特征顯著,在天然狀態下的穩定性系數間于0.980~1.034,處于不穩定~欠穩定狀態;在暴雨或連續降雨狀態下,穩定性系數間于0.806~0.862,處于不穩定狀態,因此,得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弱,開展后續加固處理的必要性顯著。
(2)通過危險性評價,得邊坡的整體危險得分為76.80分,風險等級為Ⅲ級,屬高度危險狀態,且主要的危險源為人類工程活動。
(3)該文結合邊坡基礎地質條件,開展了滑坡穩定性、危險性評價,證明了邊坡開展后續治理的必要性,建議后續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后續加固措施研究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