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錢克錦
對美國加州的華裔來說,今年的春節本應有特別的慶祝意義,因為加州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將中國農歷新年定為加州公共假期。但不幸的是,即農歷除夕和正月初二,加州的洛杉磯縣蒙特雷帕克市和舊金山市附近的半月灣,相繼發生惡性槍擊案,分別造成11人和7人死亡,兇手均是華裔,受害者大部分也是華裔,令加州乃至全美的華裔社群的這個春節,蒙上了一層悲哀甚至恐怖的氣氛。
槍擊案是美國社會的痼疾,但亞裔相對來說,很少有人制造這種槍擊案,而華裔的傳統形象更是與安靜內向、重視教育、對公共事務關心較少相聯系的。這和美國大熔爐中其他族群差別較大,大概也是華裔感覺難以真正融入美國社會的原因。
不過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美國社會的平權運動發展,華裔社區也在發生變化,不僅在科教領域表現依然出色,在政界和商界表現優異的華裔也越來越多,聯邦政府部長有朱棣文、駱家輝和趙小蘭,聯邦眾議員有趙美心和劉云平等,聯邦法院法官有劉成威,商界有楊致遠,體育界有林書豪、關穎珊和谷愛凌等。
隨著融入美國社會的程度加深,華裔對槍支的接納度也越來越大。筆者在斯坦福大學訪學期間,接觸的華裔中就有一些人非常贊同憲法賦予的公民持槍權。其中一名在斯坦福留學的中國人,不僅接受持槍觀念,還身體力行購買槍支,且非常著迷。
趨勢之外還有特殊原因。最近兩三年,因為新冠疫情,美國社會歧視華裔、仇視華裔的事件激增,讓華裔感到很不安全,也刺激了華裔購買槍支。有統計顯示,疫情期間,亞裔美國人槍支購買量增加了43%。
當然這些都是一般趨勢。具體到這次春節期間的慘案,制造蒙特雷帕克舞廳慘案的陳胡燦,據說是因為想報復前妻,并且覺得常出入舞廳的人對他有敵意,所以瘋狂殺人;制造半月灣慘案的趙春利,據說是因為在蘑菇農場工作時常受欺凌,而直接導火索是工作中叉車損壞,被雇主“無理要求”賠100美元,積怨之下開槍射殺同事。兩人具體動機當然不同,但這兩名在美國生活有年的華裔,都用美國式的方式進行報復。他們這么做的社會基礎,正是越來越多的華裔接受了美國方式。
可以說,兩起慘案的兇手都是華裔,但案件本身和種族關系不大。
這也令人聯想到最近美國輿論極為關注的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警察打死一名青年的慘案。警察懷疑黑人青年尼科爾斯危險駕駛,在攔停他后雙方發生沖突,尼科爾斯被警察毆打致死。過去每當發生黑人被白人警察毆打,美國社會總說這屬于種族歧視,但這次尼科爾斯事件中五名涉事警察都是黑人,民眾這才少提種族歧視,主要反對警察暴力,發現執法暴力才是問題的根本。
聯系到兩起新年慘案,也可以說,慘案和兇手是不是華裔其實關系不大,問題的本質是美國槍支暴力—實際上進入2023年不到一個月,截止到1月29日,美國已經發生44起大規模槍擊案,即遇害者至少達4人的槍支暴力事件。
如果真要強調兩起新年慘案的“華裔”因素,那就只能說,美國槍支暴力的蔓延和滲透實在令人擔心,連沒有這種傳統的華裔社區也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