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田

2022年11月15日,印度孟買,人群在集市購物,迎接排燈節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在2022年比前一年減少了85萬,這是近61年來首次的負增長。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頭銜或在不久后易主。據聯合國預測,今年4月中旬,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多,是不少外國人對印度的第一印象,這也一度成為印度被各國指責的理由。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人口增長了超10億,在世界人口從70億到80億增長的過程中,印度是最大的貢獻者。
不受控的人口始終是印度政府的心病之一,大量的人口并未給印度帶來足夠的發展紅利,反倒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早在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就曾在演講中公開承認,印度存在“人口爆炸”的風險,呼吁強化計劃生育。
正當莫迪大談人口增長過快的危害時,富裕的南部各邦民眾并不高的生育意愿,也讓該國政府頗為惆悵。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20年印度總生育率(女性人均生育數)為2.05,即平均每位孕齡婦女生2.05個孩子,低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值2.17,與厄瓜多爾、尼泊爾、黎巴嫩相當。
害怕部分國民生太多,也怕另一部分國民不愿生育,印度政府沒少在控制人口上花心思。該國啟動計劃生育的時間早于中、韓等國,但特殊的國情讓印度在控制人口方面的努力未見效果。
如今,盡管印度即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有著強烈民族自豪感的印度民眾對這一“冠軍”頭銜似乎反響平平。想要將人口數量轉換為人口紅利,印度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早在2019年,聯合國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就曾預測,印度人口將在2027年超越中國,但在去年世界人口日時,聯合國將這一時間提前了4年,并在不久前確認了具體超越時間為4月中旬—按照預測,反超后的印度人口還將繼續拉大與第二名中國間的差距,并在2050年前后達到16億的峰值。
難以遏制的高出生率,是印度人口過快增長的直接原因。印度是最早提出計劃生育的發展中國家,但始終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早在1949年,剛獨立不久的印度就成立了計劃生育協會,并在此后把節制生育寫進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2年,印度提出了人口控制計劃,以向育齡婦女提供避孕工具及服務和開展少生少育宣傳為主。這一時期的計劃生育主要停留在勸導層面,幾乎沒有強制的意味。
印度是最早提出計劃生育的發展中國家,但始終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印度早期宣傳計劃生育的海報(后期上色圖片)
1967年,曾任美國人口政策顧問的學者威廉·帕多克兄弟出版了《饑荒1975!》,書中詳細列舉了1770年至1950年間印度發生的30次饑荒,并宣稱在即將到來的災荒中,印度將遭遇更大的危機。1971年,印度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其年均人口增長率超2.25%,如此快的人口增長,讓印度社會開始意識到強制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在彼時的印度執政者看來,治亂世須用重典。1975年,印度衛生部長向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報告稱:“人口過快增長問題如此嚴重,為了國家的利益,有必要采取一些強迫手段?!贝文?,印度國會修改了憲法,在實施計劃生育方面授予中央政府更大的權力。印度隨即出臺了新的計劃生育政策,采取更為激進的手段,嚴控人口增長。
在“消除貧困”的名義下,各地嚴格執行官方“有兩個以上孩子就要絕育”的規定。警察開始強制動員符合條件的男性公民實施輸精管結扎術,絕育證書也成為了政府公務員升職、分房、帶薪休假的憑證。
在官方的大力推動下,印度在1975—1976年的絕育人數比前一年翻了一倍,達260萬,次年更是達到了810萬。絕育成為彼時印度政府降低生育率的最主要手段。
如此激進的絕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印度民眾意愿,引發了不滿與抗議。這場持續19個月的絕育鬧劇,最終以英迪拉·甘地和她領導的國大黨在1977年的大選中失去執政權告終。
1977—1978年,印度的絕育人數暴跌至100萬,英迪拉·甘地的失敗也讓計劃生育在此后一段時間里,成為了印度執政者諱莫如深的話題。即便1981年的數據顯示,印度人口仍保持了2.2%的高增長率,總人口達到了6.8億,但政府卻始終不愿積極推動計生政策,連“計劃生育部”也被更名為“衛生與家庭福利部”。
除了印度中央層面過于激進外,計劃生育在印度受阻與其特殊的國情不無關系。印度實行的是聯邦民主政治體制,各邦有著相當強的自治權。
2000年,在印度提出計劃生育約半個世紀后,印度中央層面才出臺了歷史上首個控制生育的綱要性文件—《國家人口政策2000》。根據文件,印度成立“國家人口委員會”,由時任總理瓦杰帕伊任負責人,用以指導監督所有家庭福利和生育健康計劃的實施。

1983年,印度時任總理英迪拉·甘地
絕育證書也成為了政府公務員升職、分房、帶薪休假的憑證。
此外,根據文件,中央財政還將向改善農村地區基礎醫療設施、培訓計劃生育相關人員等方面傾斜。這也標志著印度人口政策從單純強調節育轉向多措并舉。
如果真能按政策推進,印度在2010年時人口增長率將降至1.2%左右,與不實施人口政策相比,少生約5500萬人。可惜的是,該文件對夫婦可生育的孩子數沒有明確規定,且最終未能上升為法律條文。這就意味著,即便費用完全由中央政府提供,但能否順利執行,依然需要看各邦執政者的臉色,這在客觀上也推遲了計劃生育在各邦實際執行的時間。
有心栽花花不開,或許連印度人自己都沒想到,印度中央始終推不動的人口計生政策,居然因為要爭取選票,而突然被部分邦積極響應。2021年,印度衛生部發布報告顯示,印度總生育率已降至2.0—通常認為,如果總生育率長期低于2.1,將無法實現人口更替,人口會進入下降通道。
2021年6月,阿薩姆邦宣布,將實施強制計生相關措施,取消超過2個孩子家庭的補貼與福利。7月11日,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公布了《2021—2030年北方邦人口政策》,生育超過2個孩子者,不僅將被排除在多達77條政府福利之外,還將失去在邦內擔任公職或參加地方機構選舉的資格;已擔任公職者也將無法晉升。
對于2孩或以下的家庭,北方邦還提供土地房屋購置補貼、12個月全薪產假、免費教育以及升學等誘人福利。古吉拉特邦則表示,將參考上述兩個邦的政策情況,或許也將制訂相關方案。

2022年3月7日,印度新德里,國際婦女節前夕,一群女學生參加跑步活動,呼吁重視女性安全
據統計,在北方邦與阿薩姆邦之前,印度共有12個邦實施了嚴格程度不盡相同的計劃生育措施,多以社會福利等優惠杠桿模式進行鼓勵與呼吁。
此番主張以懲罰手段力推計劃生育的兩個邦,都是莫迪所在的印人黨執政,古吉拉特邦更是莫迪曾擔任首席部長、深耕多年的地區。英國《衛報》援引批評人士的觀點稱,人口新政是“政治操弄”,旨在以人口政策為由抨擊穆斯林家庭生育率高、耗費過多資源,進而拉攏印度教核心選民。
印度首席選舉官員庫拉西更是撰文直斥,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與印人黨推出人口管控措施,不過是為了暗中炒作穆斯林人口議題。
部分地區極度重男輕女,也是印度人口問題的一大癥結。印度廣大農村地區對男嬰存在畸形的渴求,重男輕女的陋俗讓印度人對多生育有著足夠的執念,這也導致了一些地區生育率居高不下。
有數據顯示,印度自獨立以來,女孩的出生率與存活率均低于男孩。上世紀70年代,印度的男女性別比例達到了夸張的1000比930,即總人口性別比高達107.5,遠高于國際上公認的合理區間95—105。
在不少電影中,都能看到反映印度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或是女性地位低下的情節?!稕]有女人的國家》講述了印度偏僻村落由于嚴重女少男多,出現了5兄弟共娶1個妻子的故事;2018年大熱電影《印度合伙人》引用數據稱,直至2012年,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無法使用衛生商品,而男主角為了妻子的健康,尋找低成本衛生巾的生產方法,卻被全村人視為變態和瘋子。
重男輕女之所以在印度不少地區有著深厚基礎,也與印度南北發展差異較大有關。
印度北部地處恒河平原,農耕文明較為發達,但進入近代以來,南部卻因更早接觸西方等原因,經濟上很快超越了北部。南部富裕的昌迪加爾,城市化率高達97%以上,但北部相對落后的比哈爾邦和阿薩姆邦,城市化率尚不足20%。

印度南部富裕的昌迪加爾,城市化率高達97%以上
如今有約2億印度人在各地區之間遷移,卻基本不能融入城市。
經濟發展程度與生育率往往呈反相關。對于北部地區大量貧困家庭而言,一個男孩意味著廉價的勞動力,這些家庭自然也就更愿意生育男孩了。以北部的比哈爾邦為例,其3的生育率,比果阿邦的1.3高出一倍多—這也就意味著,南部邦的低生育率才是印度近年來總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此一數據,并不反映印度的整體人口增長狀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人口學家蒂姆·戴森表示:“印度更多地區不可能像印度南部那樣。”
對于即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而言,如何把人口數量轉變為人口紅利,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長,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印度經濟監測中心數據顯示,該國適齡勞動力人口中,只有40%在工作或者愿意工作。
印度喀拉拉邦移民與發展國際研究所的移民專家伊魯達亞·拉詹表示,由于農村缺乏工作機會,如今有約2億印度人在各地區之間遷移,卻基本不能融入城市。“如果不能為他們提供公道的生活,那么最終只會出現更多的貧民窟和疾病?!?/p>
在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董事穆特拉賈看來,比起單純控制增長,人口政策應與解決兒童、婦女、老年人等相關的更廣泛問題掛鉤,絕不應該一“禁”了之。
回溯歷史,早在1974年聯合國世界人口大會上,印度代表團團長就提出了“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的觀點?;蛟S對于如今的印度執政者而言,近半世紀前說出的這一“金句”,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