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貞
近期隨著疫情的發展,有關免疫力的話題引發關注。中醫認為,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屬于最常見的外在邪氣,一旦侵犯人體,人就會得病。《黃帝內經》中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個正氣就是機體抵抗病邪的免疫力。
中醫認為,免疫力低下與脾腎虧虛、陽氣不足有關,提高免疫力,需要從健運脾胃角度著手。
《黃帝內經》中記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身正氣虛弱,是外邪得以入侵的基礎;一個人的正氣充足,外邪就不能侵犯。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翁惠說,要想扛住疫情外邪的感染,最重要的是“增強正氣”,也就是俗稱的提高免疫力。正氣可以保護人體抵抗外界的一切邪氣,正氣強盛之人,體內陰陽平衡,氣血充足,便不會患病。
不少市民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了不同的癥狀。對此,翁惠認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體內的免疫力表現也不同,有些人身體還會有些潛在的疾病。因而感染同樣的病毒,臨床表現就會不一樣,治療用藥也不一樣。中醫提升免疫力通常講究審證求因,三因制宜,辨證論治。三因制宜就是因時、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在預防上找防治外邪的共性,在治療上找個體的差異性,然后辨證用藥。
翁惠說,有人平時神疲懶言,容易感冒,胃口欠佳,四肢無力,通常屬于脾氣虛弱導致的脾胃功能變差,免疫力減弱。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虛弱是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想要緩解此種情況,就要適當補益脾胃、養護中氣。同時,這類人群感染病毒后容易出現頭疼、全身酸痛無力的癥狀,進入恢復期后還會有咳嗽、氣短乏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癥狀。這屬于感染后氣陰兩虛、肺失肅降、脾失健運,宜養陰益氣、潤肺健脾。
提高免疫力的外用法,翁惠推薦中藥足浴。用中藥泡腳,不僅可以解表祛風散寒,祛除外邪,還可以活血舒筋活絡改善氣血,很適合在寒冷的冬季預防疫病。藥物可選用解表藥物紫蘇,同時加入溫經活血藥物桂枝、艾葉、桃仁、紅花等。足浴的功效,除了局部吸收藥物外,更重要的是刺激局部穴位,達到平肝潛陽、引火歸元、養心安神的效果,尤其適合高血壓、失眠患者。
翁惠說,寒冷可損傷陽氣;陽氣弱易受到感染。所以患者初愈時應注意身體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著重注意雙腳、腹部和背部保暖。受寒后要多喝生姜蔥白湯、生姜大棗湯等,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具有溫陽散寒功效的中成藥。保持規律作息,不宜劇烈運動??梢跃毩暣蛱珮O拳或八段錦等,能幫助增強肺部呼吸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調節情緒對于提高免疫力也很重要。中醫認為,情緒問題和人體臟腑的“心”息息相關?!饵S帝內經》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是說心具有接受外來事物的作用。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與五臟有關,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七情過度,容易導致人體的氣機郁滯、氣血不調,甚至臟腑機能失常。在目前的疫情形勢下,不少人焦慮情緒需要調節。保持一個樂觀穩定的心情,也有助于保持免疫力。
翁惠說,絕大多數的病毒感染都是可以預防的。一些經常需要外出的人群以及易感人群,可以選擇中醫藥來預防。日??捎靡恍┓枷惚芊x化濁的中藥(如艾葉、蒼術、石菖蒲、藿香、貫眾、白芷等)熏蒸空間,佩戴香囊,等。忙碌之余,要讓自己停下腳步,心靜下來,顧護自身的正氣、元氣。這樣,免疫力自然就有了,病毒也就遠離了。
飲食對人體免疫力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翁惠推薦多攝入一些五谷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蛋類等也都要攝入,營養均衡才能補精益氣。大部分免疫力低下患者伴有食欲減退、腹脹和腹瀉、舌苔厚膩等,因此應少吃油膩食物,多吃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扁豆、冬瓜、薏仁和山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