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顯繼 楊嶼航
學歷案包括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得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徑,是教師在教與學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的。學習的本質是經驗深度或廣度的不斷變化,即個人通過獨立的或社會的建構,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經驗的過程。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習者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習者從“學習”到“掌握”。
教師備課時,要準備好教材、學生和教學方法,雖然教師在備課時研究了學生的情況,但他們在實際上課時并不知道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只有在課后批改作業和考試試卷時才會發現,然后在課堂上補習知識。學歷的設計和使用是以學生的學習和如何學習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際完成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學生學習,知道如何學習,這不僅提高了課堂質量,也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學歷案改變了傳統的直接呈現知識的方式,用資源和建議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支架,提供實現學習目標的資源、方法和途徑。有了資源和建議,就像有了一個指南一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規劃學習的路線,使用學歷案,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
在設計學習方案時,教師以單元為基礎,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并以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式進行教學。單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單元,這里指的是學習單元,即由識字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任務、教學時間和其他要素組成的結構化整體,按照要求和規范邏輯地組織。這些單元是根據要求和規格邏輯地組織起來的,與課程的知識點和核心要素相聯系,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理解知識學習的意義。幫助學習者有效整合整個單元的知識,對知識進行整體建構和形成經驗,便于設計課間學習進度,增強課間學習的針對性,促進知識、技能和規則等的不斷建構,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教給學生什么、學生如何學習、我們如何知道學生學到了什么等問題與學習活動緊密相連,學生通過學習來學習,通過評估來知道他們是否學習。遵循“教——學——評”范式,教在前,學在后,評估貫穿始終。這并不簡單地意味著教在前,學在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是骨干,學生在這里接受教育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方式,然后在整個過程中使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來調節“教”和“學”。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是課程的四個要素,它們也是學習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歷案的“教——學——評”三位一體使得每個環節都能引導學習者在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的框架內積極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就學了什么、怎么學的和是否學了接受測試和反饋,避免了教與學的割裂,也避免了學與評的割裂。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馬顯繼 楊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