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偉,曹 玲
(長春師范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東北地區一直是我國重要的農業與工業基地,很多關乎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命脈的產業布局于此。2003年,黨中央與國務院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偉大戰略。實施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戰略,離不開全社會的配合,也需要高職院校發揮自身優勢。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與輸送人才的組織機構,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職能。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在參加東北三省代表團審議時鄭重指出,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持。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東北三省相繼出臺了關于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指導性意見,提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需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地位,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布局,不斷調整高職院校的學科結構。當前,東北地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緊緊圍繞老工業基地的建設,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而提升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與核心競爭力。
高校是經濟轉型和社會繁榮的重要支撐,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搖籃。[1]高職院校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戰略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建國初期,東北地區籌建了多所高職院校,具有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培養了一批批擁有實際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為東北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當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需求與外部發展環境,同時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高職院校要緊緊把握住這次機遇,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人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提供動力。
綜上所述,雖然IgD型MM發病率低,但初發時或病程中易出現髓外累及和病情進展,臨床表現不典型,需盡早進行IgD、IgE免疫固定電泳及游離輕鏈的檢測,避免漏診或誤診。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不能單獨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政府不能直接領導企業,而主要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政府制定的政策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東北地區的振興與發展。高職院校要對政策提出科學論證,使政策更加科學與合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與現實性。
人類中心主義力求確證人和自然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及其對立問題。在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思想萌芽時期,試圖確立人作為感性欲望主體的地位,構建自身價值及其價值尺度,并非匪夷所思和加以鞭撻的說辭。作為人類中心主義的核心觀點,亞里士多德這樣為“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注解,“由于大自然毫無目的地、毫無用處地創造任何事物,因此,所有的動物肯定都是大自然為了人類而創造的”。[1]23這不僅表現在物質和精神、人和自然、個體和社會的二元分割,而且把自然看成無生命的對象、無意義的范疇,進而對后來者的研究產生先導性作用并使其沉陷于自然科學特別是形而上學的邏輯化程式之中。
高職院校除了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供政策支撐,還可以提供理論支撐。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促進東北區域經濟發展的舉措,必須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高職院校要不斷發揮自身的理論研究優勢,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把握方向。
兩組均實行CT檢查,即:醫務人員選擇飛利浦Briliance 256螺旋CT機,協助患者取臥位提前設置掃描參數,其管電壓不得超過120 kV且管電流不得超過320 mA,其厚層不得超過5 mm且層距不得超過5 mm,控制其視野范圍不得超過16 cm×16 cm且掃描范圍由肺部尖端至膈頂端;待掃描完成后將影像資料上傳至Leonardo工作站進行數據處理,掃描時遵循操作流程交由專業醫務人員全面分析影像資料。
高職院校在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存在一些劣勢,因此要不斷開發自身潛能,結合自身優勢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服務。
在東北高職院校中,財經、理工及農林類院校數量較多。這些高等學校可以發揮專業特點,為東北地區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手段之一是優化與調整產業結構,主要包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離不開高職院校的技術創新,特別是對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高職院校要不斷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很多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建立了科技創新與研發中心,旨在滿足技術創新的需要。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也需要高職院校提供先進的技術,協助企業不斷更新設備與技術,為社會提供新型產品。
降香黃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屬于蝶形花科黃檀屬,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其心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是紅木家具的珍貴用材,從心材中提取的降香油也是一種定香劑,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同時,降香黃檀也適用于城市綠化和山地造林[1, 2]。
對于N個載頻分別為[f0,f1,f2,…,fN-1]的回波脈沖串,都可以得到與式(8)類似的方位向重構模型,將N組方位向重構模型寫成矩陣形式為
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忽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偏離職業教育的本質。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如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和課時較少,創新創業訓練活動內容不夠豐富、覆蓋面不大、缺乏特色。造成此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創業師資缺乏,很難開設優質的創新創業課程。高職院校只有把創新創業教育恰當地融入人才培養之中,積極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激發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內生動力,才有利于東北地區形成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在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高職院校不僅可以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提供人才資源。但是由于軟件及硬件不如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在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只有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能力,才能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與研究型高校相比,高職院校科研實力較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高職院校的一些科研活動與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聯系不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服務東北地區經濟的能力。因此,加強高職院校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其科研實力,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高職院校是培養人才的組織結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高職院校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調整專業結構,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高職院校不僅能夠通過常規教育培養大中專學生與研究生,還能夠通過校企合作方式開展相關的技術培訓、就業培訓、創業培訓、管理培訓等,為企業培養技術型人才。
當前,我國一些高職院校盲目提高辦學規模及層次,對辦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影響了學科專業設置的合理性。一些高職院校重復設置大眾化學科,失去了自身的辦學優勢與特色;一些高職院校忽視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現實需求,服務意識不高,沒有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這些問題的產生,和高職院校忽視人文教育、辦學目標不清晰、學科設置不合理存在因果關系。高職院校要根據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特點,加強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2]只有不斷加強人文教育,樹立“以服務為導向”的辦學宗旨,加強教學改革,才能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
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指導下,高職院校要通過開展人文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高職院校加強人文教育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是世代中國人民認知世界的智慧結晶。因此,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根本。第二,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東北高職院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將思政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為社會培養具有正確政治思想的高素質人才,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切實加強人文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高校的任務是培養人才。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結合實際調整專業結構,培養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3]對學科結構進行合理布局與調整,是高職院校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基礎學科是人文學科的理論支撐,是應用學科發展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要持續開展基礎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大力開展基礎學科師資培訓,借助基礎學科的優勢帶動新興學科的發展。其次,主動適應產業結構發展的大局。與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第三產業比重較小,技術性人才嚴重短缺,特別是在機械制造、材料科學、生物技術與醫藥信息科學等專業方面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大。一些高職院校的“非技術型”學生畢業即失業,根本原因是高職院校的學科設置難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要求。因此,在學科建設方面,高職院校既要考慮學科建設的規律,更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加快科技創新,培育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和各方面的專業化人才,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然選擇。東北地區有許多“雙一流”建設高職院校,這些院校具有強大的科研實力與科技創新潛能。高職院校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方面有利于老工業基地的科學發展規劃和建設,另一方能能夠加快高職院校的自身發展。近年來,東北地區加強了同高職院校的合作,先后制定實施了重點院校和學科資助計劃、校企共建實驗室計劃、校企共建研發中心計劃、大學科技園發展計劃等,依托各高職院校的科研優勢開設了一批實用性專業,促進了高職院校科研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高職院校也加強了對東北地區資源和經濟發展的研究,積極組織科研人員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
當前,高職院校亟須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企業建立良性的互動機制,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輸送合適的人才。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離不開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共同努力。第一,高職院校要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研發新產品,使企業走出困境,激活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進而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第二,企業要與高職院校開展創新項目研究,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打造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自主創新品牌,進而完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技術服務體系。第三,高職院校要集中自身優勢,強化創新創業實踐,積極建設校內創新創業培訓基地。特別要加強對學生實習的指導,探索建立校企、校地、校所聯合創新創業平臺,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高職院校在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具備先天優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要認清自身存在的不足,明晰發展定位,明確發展路徑,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高職院校要不斷提高服務能力,調整學科結構與布局,同時加強校企合作與科技創新驅動力度,營造科技創新環境,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