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萍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福建 漳州 363000)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高中生物復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但是隨著新高考改革的發展,核心素養成為了一項全新的、重要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在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復習教學的目的不再局限于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轉變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生物思維、生活化觀念等多個方面,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優化、完善生物復習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準確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
在高考復習階段,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復習指導為主,由于復習指導是以學生以往學過的知識作為基礎,所以它和平時的新課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復習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各種生物問題中.而且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大學或社會.然而,從實際的生物復習教學結果來看,卻很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在復習過后,雖然在考試成績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這種進步卻是不穩定的,當遇到全新的題型或者難度較高的題型時,學生就會出現退步,甚至產生厭學等情緒,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高考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對基本技能的運用,所以很多教師采取“題海戰術”來開展復習教學,這樣雖然可以讓學生對基礎知識形成牢固的記憶,但卻無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2)部分教師在開展生物復習教學時,沒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而是根據自己對高考題型的了解和題型難度的判斷制定教學內容,這樣雖然可以讓學生對高考題型形成大致的理解,但卻沒有意識到每一位學生遇到的問題也是不同的,難以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可以取得進步,而另一部分學生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出現倒退;(3)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再加上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夠完善,所以他們很容易遇到各種心理問題.而從目前的復習教學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心理因素會對他們自身的復習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最終導致學生在復習中的收獲極為有限.
由于復習教學的內容是學生之前接觸過的,再加上生物知識本身具有的枯燥、繁冗等特點,所以很難再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最終導致教學效率較低.對此,教師要優化課堂導入環節,從不同的角度引入復習知識,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引入生物知識,讓學生發現生物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復習教學的整體質量.思路的拓展和潛力的激發是高考復習的重點,一定要減少學生明明概念已經掌握得很熟練,卻在考試中無法應對的情況.在復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有的學生進步很快,而有的學生進步較為緩慢,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以及學生自身的基礎知識積累情況不同,其中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對學生復習的影響相對較小,造成學生復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教師可以用一些合作互動指導來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高考復習中找到明確的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高考復習質量,并且在高考復習過程中找到新的思路,強化生物復習效果,提升學生思考能力.在互動中結合生活化的話題,或是發人深省的一些問題,這些話題的建立都能夠把學生略顯僵化的學習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但應該注意的是互動指導的建立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導向性和思考性,不能漫無邊際.
例如,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的高考復習中,教師便可以向每組學生進行提問,比如,從古至今,人體也并不會保持永遠的年輕,同學們能夠分析出人體從年輕到年邁這一變化過程的原因嗎?整體的衰老與細胞的衰老存在著什么聯系?在一個幼兒體內會出現衰老的細胞嗎?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便能夠逐漸產生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并且能夠形成較強的求知精神和探索意識,這樣,學生便能夠積極地進行相互交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想法,讓學生在高考復習過程中進行問題的解決,并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按照“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生物知識網絡,使得學生能夠將分散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和整理,并按照記憶→理解→聯系→糾錯→分析→探索的方式來進行復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生物教師應通過引導的手段,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思考,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在自身所學基礎上更進一步,不斷拓展和補充知識點,為迎接高考復習作出充分的準備.因此教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綱挈領地指導學生復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帶給學生更多的復習思路.
思維導圖是提高復習質量的有效輔助工具,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讓更多的學生在復習中能領悟到生物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也能提升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認知,把知識結構進行明確和優化.思維導圖的融入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路徑,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也需要融入一些新穎的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在高考復習中讓學生自主設計和完善思維導圖,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展示,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鍛煉,并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完成二次學習.
比如在“植物的激素調節”的高考復習中設計思維導圖高考復習活動,教師將思維導圖初始階段劃分為: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其他植物激素三個方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設計一個學生之間互相提問的思維導圖填空小競賽,學生自主思考、填充,使課堂學習呈現出互檢互查的效果.例如: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的分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分類等等.學生之間進行協作探討,對不同問題進行復習,然后用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填充快速進行融會貫通.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填充復習中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或者根據自己的錯誤進行總結,讓學生找到正確、高效的復習方式,實現對生物概念的深度理解,從而完成高考復習質量的提升,并且在高考復習過程中獲得思維的啟發,讓學生在面對變化較多的靈活性考題時,也能快速地找到答案,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樹立自信心,能夠從容面對難題.思維導圖的運用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思考的空間,這樣學生不僅梳理了知識梗概,也在此過程中明確了知識的弱項與強項分別是什么,為將來的復習確定方向.此外,對知識進行梳理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系統性的生物知識體系,像一棵大樹一樣條理清晰,枝繁葉茂,讓學生能夠通過復習抓住重難點知識并解決困擾自己的問題.在做題時遇到考核的知識點時,學生可以像摘大樹上的果子一樣精準、快速,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與復習質量,實現了自主復習式高考復習課堂的構建.
教育的發展不僅針對學生,生物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地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高中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再加上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夠完善,所以他們很容易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心理教育方式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高中生調整復習狀態,提升復習質量,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個人自信、意志力、行為習慣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高中生的可塑性非常強,這就需要生物教師結合心理學的方法去指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高考復習.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到落實情感教育與激勵教育的路徑.而從目前的復習教學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心理因素會對他們自身的復習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最終導致學生在復習中的收獲極為有限.情感教學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情感互通,提升復習積極性,是有效的教學路徑.教師利用情感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升對生物高考復習的體驗,并在自身參與中拓展學習思路,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增強復習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對參與式教學進行重點設計,并通過適當的情感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學生梳理生物知識體系,為改善復習效果提供助力.使用鼓勵的語言與激勵的策略,是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連接最為直接的途徑.
例如,生物教師可以運用競賽挑戰的復習模式,讓學生展示出自己內心中潛在的力量,鼓勵學生超越自己,找到更好的自己.此外,高中生物教師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提升指導效果.在高考復習的指導中,教師根據實際復習情況來設計指導方式,比如某學生每天復習兩道題,教師結合目標暗示法,幫助其構建逐層遞進的復習目標.如指導學生每天復習三道題,然后再到六道題,在不斷的激勵中開發出學生更多的潛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教師不但要讓學生自主解答,同時要讓學生自主總結,寫出復習心得.然后通過多種渠道,如查看復習總結本、觀察復習狀態、組織生物小測驗等方式認真了解學生在高考復習期間的學習狀態,找到其中情感教學的切入點.接著采用交流指導的方式,去輔導和幫助學生不斷改善自身學習生物學習方面的短板,強化自身優勢,從而掌握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
高考備考復習對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響到學生在高考中的發揮,甚至對學生未來的命運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生物教師,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更高效、更符合學生特點的復習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不熟悉的知識以及重難點知識進行有目的、有順序的學習,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復習習慣,為學生將來運用生物知識和生物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做好鋪墊,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在提升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