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銘
摘要:
近年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消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新形勢下,如何保障社會平穩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消防部門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就目前而言,我國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初見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從而推動公共消防事業穩定發展。此外,在安全管理工作開展中,需要結合區域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制定個性化管理策略,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本文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探究,旨在提高社會整體管理水平,保證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建筑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城市建筑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密度也在不斷增加。在這一背景下,火災發生率也與日俱增,火災威脅到了區域內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為此,需要加強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結合區域內的消防安全需求,對制度加以完善,構建出科學合理的公共管理體系,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此外,在具體工作中,需要著眼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以研究,不斷更新和改進工作思路,優化工作設計,從而提高城市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一、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特點
(一)預防性
與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管理成效與管理轄區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性的聯系。一旦發生火災,公共場所內的財物和人身安全必然會受到威脅,并且考慮到公共場所具有人員集中、流動性大的特點,安全隱患較大,為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若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開展中存在一定疏漏,無法滿足安全管理標準要求,極易造成重大事故,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1]。為此,需要加強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在具體工作開展中要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加以防范,做到未雨綢繆,體現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預防性特點。防御體系的建立對于降低火災發生率、提高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公共性
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在管理主體上與家庭消防存在較大差異,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面向社會全體人民的一項長期性工作,具有大眾化特點。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消防安全與社會成員聯系緊密,具有社會性特點[2]。通過對火災事故的調查可以發現,火災事故具有較強的破壞力,影響社會穩定發展。近年來,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建筑規模越來越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趨于復雜,對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升,對于消防基礎設施數量要求較大。就現階段的消防安全管理而言,設施不足情況偶有發生,影響工作順利開展,加之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個人的不當行為也會引發火災,阻礙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所缺失
就現階段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情況而言,由于消防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致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影響消防安全管理的實效性。公共場所空間功能較為多樣,建筑兩權分離情況較為嚴重,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3]。我國在《消防法》中對于公共場所空間的消防責任已經做出明確規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有部分部門未能準確掌握社會發展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關系,缺乏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關注;甚至還有個別職能部門過于關注經濟增長,忽視了消防安全,影響工作責任落實。有些工作人員對于《消防法》所更新的內容未能及時學習和掌握,消防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氛圍[4]。
(二)消防監督管理力量較為薄弱
當前消防安全管理規劃有待完善,特別是城鎮的消防安全形勢愈發復雜、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開展情況與預期管理目標存在較大差異,消防安全管理未能做到摸清底數、實時管控,影響消防安全管理質量。此外,由于基層消防部門專業救援人員數量較少,無法應對繁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工作中常常出現失控漏管情況。加之消防監督工作涵蓋內容較多,除日常火災救援外,還需要開展消防知識宣傳、聯合檢查以及專項治理等工作,同時還涉及到突發性和臨時性的工作,工作人員工作壓力較大,有限的人員對于繁重的工作無法準確把控,無法達到預期的消防安全管理效果[5]。這就需要消防救援部門加強公共消防安全基礎建設,從而保證公共消防設施與現代化社會同步發展。
(三)群眾消防安全意識不足
群眾作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體之一,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參與度關乎到安全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就目前而言,我國部分居民消防安全意識較為薄弱,認為火災的發生只是偶然事件,存在一定僥幸心理,這就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無法積極配合消防部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一旦發生火災,無法冷靜自救,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6]。近年來,消防部門已經意識到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對火災防范和處理知識進行宣傳和培訓,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是因為我國個別農村鄉鎮地區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交通不便,同時由于基層消防人員數量較少,無法進行點對點的下鄉宣傳,影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消防應急處理體系不完善
公共消防設施的配備是消防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就現階段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而言,由于個別地區缺乏科學完整的管理計劃,消防管理內容較為單一,無法應對復雜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層單位消防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全,消防站以及消防通道的規劃較為滯后;還有部分經濟水平落后的城市受到經濟發展情況的影響,消防救援人員配備不足、消防基礎設施未能及時進行維修和更換,無法發揮其作用。在這一背景下,一旦發生火災,無法進行及時有效撲救,造成難以預計的后果,不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加強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依托于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從而提高管理有效性。在具體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首先,需要發揮責任主體的帶頭作用,突出強化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運行機制,使其更具有針對性[7]。將消防安全責任制納入到職能部門的績效考核中,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其次,加強對消防安全管理的監管,依據各部門的消防安全職能,對消防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從而對火災隱患進行消除,形成多部門聯合管理的良性局面。最后,考慮到火災的發生具有一定偶然性,需要建立風險排查機制,通過對過往火災事故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公共場所進行安全風險排查,保障消防安全管理無死角;借助專項行動的組織和開展,對突出性問題予以處理和解決,消除消防安全風險。
(二)提高社會公共消防管理水平
城市化背景下,各行業均得到了良好發展,火災致災因素也更為多樣,火災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現階段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多挑戰。就當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傳統的單一性消防安全管理手段與現代化公共消防安全管理需求不相適應,需要積極探索綜合性管理模式,旨在彌補傳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這就需要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提高思想站位,在全局意識下積極探索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吸收和內化消防安全管理新思想和理念,在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提高社會公共整體消防管理水平。考慮到現代化建筑中的消防安全權責管理情況較為混亂,為了強化社會面的公共消防安全監管力度,需要在責任劃分的基礎上實現多部門共同管理,使每個部門能夠做到及時溝通,實現信息交互,進而保證管理環節的有效銜接,打造立體化消防宣傳體系。傳統的消防安全宣傳渠道單一、內容淺顯,無法提高社會公眾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識,自然無法將消防安全落實到生活生產中。為此,通過自媒體、門戶網站以及宣傳標語和公眾號等形式,豐富宣傳渠道,創新宣傳辦法,從而對消防安全知識進行普及,提升社會整體的消防素養。
(三)構建公共消防基礎設施體系
構建消防基礎設施體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立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保證。首先,需要對消防基礎設施體系進行規劃,有效推進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技術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到各專業領域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此,在此工作中可以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區域內的建設情況以及建筑內部環境等進行全面監控,從而掌握城市的重要信息,城市規劃人員可以依據數據信息對消防通道以及人行通道等設施進行設置,從而使消防救援車輛能夠順利通過,為救援爭取時間,避免造成嚴重的后果[8]。其次,需要保證消防用水的充足性。在設計給水系統前,需要參考水務部門提供的水源資料掌握區域內的用水量以及輸水通道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建設全面的消火栓以及消防水池等,為了發揮這類供水系統的功能和作用,需要定期對這類設施進行維修和養護,助力消防救援,進而使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匹配于城市的綜合治理發展水平。最后,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除了要加強對城市消防救援站的建設外,還需要關注基層的消防建設,由政府部門牽頭與財政、消防部門進行配合,結合區域內的消防救援需求,增加消防救援站的建立,同時增設微型消防站、引進義務消防隊員,通過專業化培訓,使消防隊員能夠掌握最新的消防知識、靈活應用消防設施,從而解決應急救援力量不足以及救援范圍小的問題。
(四)優化消防監管模式
消防安全管理中需要不斷對消防監管模式和手段進行創新,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提高社會整體消防管理水平。針對當前推行和實施的消防管理制度,需要消防救援部門結合城市消防管理問題進行改進和優化,從而體現出管理制度的優越性。具體工作的開展可以著眼于以下幾方面:首先,考慮到基層消防救援單位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內容復雜,可以適當對其“松綁”,減少層層加碼情況的出現,消防救援部門的主要任務在于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為此,消防安全監管部門需要明確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鼓勵消防監管人員放開手腳,主動對工作內容進行創新、使其獲得成就感。此外,善于利用社會性消防服務機構的力量,使其參與到消防監管中,使消防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管理規定的出臺,使各社會性消防機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消防救援部門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一旦出現違法行為,嚴肅處理。這一手段不僅可以緩解基層消防組織的壓力,同時可以提高社會機構的消防管理積極性。最后,需要發揮部門聯合管理的功能,對有關部門進行優化和整合,從而減少部門間的溝通壁壘,實現共建共享、聯合監管的目的。
結語
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消防管理水平的提高對于改善城市管理質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目前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為此,需要廣大消防部門提高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結合城市消防管理實際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如優化監管模式、構建消防體系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加強社會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高烈.加強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路與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2):163-165.
[2]朱國仁.高層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4):109-111.
[3]陳永杰.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隱患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0):124-125+128.
[4]張培.公共娛樂場所的火災特點及防火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06):82-83.
[5]于斌.消防防火工程中娛樂場所的應對技術[J].中國科技信息,2022(05):78-79.
[6]周麗.公共娛樂場所存在的火災隱患及防火對策[J].今日消防,2022,7(01):76-78.
[7]趙慧生.加強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路與對策[J].價值工程,2018,37(16):66-67.
[8]鄒明.加強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創新工作的思路與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13,12(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