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璋
摘要:
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煤需求量提升。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煤礦為可燃物,存在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因此,研究采空區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至關重要。本文將結合煤礦采空區生產管理需要,分析防滅火技術、安全技術的應用價值,提出科學應用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的策略,營造安全的煤礦生產環境,以降低煤礦生產期間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關鍵詞: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安全技術
引言
現代社會煤礦開采量大,安全管理難度大,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威脅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阻礙煤礦行業發展。相關人員要正確認知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應用價值,適應煤礦采空區環境特點,創新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應用方式,保護生產人員人身安全,避免煤礦資源浪費。
一、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應用價值
(一)保證生產安全
煤礦具有較強的可燃性,采空區內殘留的煤礦使該區域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提高,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會迅速蔓延,導致煤礦生產無法正常運行。防滅火技術、安全技術的運用有助于降低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提前預測火災,為工作人員制定應對措施爭取更充足時間,將火災造成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為生產人員創造安全的生產環境,順利完成煤礦生產任務。防滅火技術、安全技術的運用使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更健全,從而有效應對各類安全事故[1]。
(二)減少經濟損失
當煤礦采空區發生火災后,火勢會在采空區內快速蔓延,殘留煤礦迅速燃燒,導致大量生產設施被損壞,煤礦生產活動無法順利完成,經濟損失慘重,降低煤礦生產利潤率。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的運用能夠推動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煤礦采空區布設消防設施,安排專人負責安全管理工作,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明顯下降。煤礦開采使用設備種類多,防滅火技術、安全技術的科學運用有助于保護設備良好運行,無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設備維修與更換。
二、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應用
(一)完善消防系統
在煤礦采空區安全管理工作中應用防滅火技術,要重視消防系統的完善。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基礎,指導工作人員正確運用防滅火技術,消除采空區存在的安全隱患,預防火災發生,并降低采空區滅火難度。增加用于消防系統建設的資金,為防滅火技術應用提供資金支持,將性能先進的消防設施用于系統建設,使消防系統的功能更為強大,擴展工作人員防滅火技術思路,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應用方案,維護采空區環境安全,將火災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整合煤礦生產管理可用消防資源,分析采空區消防滅火需要,調整消防水源的分配方式,保證采空區可用消防水源充足。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強化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重視消防系統的重要作用,注意觀察采空區環境變化,識別可能引發火災的因素,熟練運用消防設施消滅火災,將火災造成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2]。
(二)改進噴淋系統
噴淋系統為采空區消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防滅火技術的應用效果。相關人員應重視噴淋系統的改進,提升噴淋系統性能,使其能夠快速消滅采空區火災,阻止火勢向其他區域蔓延。系統建設中,需關注輸送管與進風管設計。為使噴淋系統在滅火中發揮應有作用,應注意兩管道的管徑設計,并使用鋼制管道建設噴淋系統,保證管道結構的完整性,延長鋼管使用壽命,滿足采空區滅火需要。在改進噴淋系統時,要注意進口水壓的控制,通常情況下進口處水壓不應低于2.5兆帕。除此之外,還要在消火栓周邊安裝泄壓閥,降低噴淋系統水壓,使水壓下降至0.6兆帕以下,以保證噴淋系統正常運行,防止采礦區發生安全事故。改進噴淋系統后,要進行系統性能測試,設置多個測試點,并控制測試點間距在50米左右,確定試驗點位置后,要在試驗點安裝三通閥,使滅火管與沖洗管緊密相連,確保噴淋系統可用水量充足,具有較強的滅火能力。
(三)加強環境監測
火災發生前,周邊環境會發生明顯變化,為此相關人員可通過檢測采空區環境變化,預測采空區是否存在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在采空區內布設種類合適的傳感器,用于采集采空區的環境信息,真實展現采空區內環境變化,提前預測火災的發生,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為保證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應根據煤礦采礦需要,制定信息采集設備的布設方案,確定設備布設位置,確保采集環境信息真實準確,減少煤礦開采期間生成的可燃氣體,降低發生火災的可能性,保護煤礦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重視工作面檢測,工作面漏風會加劇火勢,提高采空區滅火難度,為此煤礦開采期間需隨時關注工作面狀態,一旦監測到工作面出現縫隙,快速采取措施修補工作面,保證采礦環境的安全性。如檢測到采空區發生火災,應操控系統向采空區注入氮氣,降低火災發生區域氧氣濃度,破壞煤礦燃燒條件,將火災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降低滅火難度,迅速完成滅火工作,減少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運用注氮技術之前,需檢測火場內是否存在被困人員,如存在被困人員,應慎用該技術,以免威脅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四)預防性灌漿
在煤礦采空區消防安全管理中,可應用灌漿技術預防火災發生,最大限度降低火災發生概率,維護采空區安全。應用預防性灌漿技術需注意以下問題:第一,灌入漿液的配制。漿液性能會影響技術應用效果,濕陷性黃土為配制漿液的主要材料,工作人員要按照設定比例,將黃土、水混合,攪拌均勻,并根據配制漿液中顆粒粒徑,確定是否加入漂浮劑。第二,明確灌漿使用設備的選擇標準。選擇性能良好的設備作為技術運用平臺,配制漿液進入設備后,混入膠凝劑,改變配制漿液性能,縮短漿液凝固時間。第三,完成漿液配制后,在制備設備出口處設置濾網,用于過濾漿液中粒徑較大的顆粒,過濾后漿液中不應存在粒徑超過15毫米的顆粒,使配制漿液性能與預期相符,能夠形成結構完整的灌漿保護層。第四,將配置后的漿液灌入縫隙中,凝固后形成保護層,破壞火災發生條件,灌漿區域內不會發生嚴重火災,火災預防效果明顯[3]。
(五)科學選擇滅火方法
當煤礦采空區發生火災后,滅火方法選擇至關重要。科學選擇滅火方法,可加快滅火速度。工作人員應了解不同滅火方法的適用范圍,根據火災現場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滅火方法,迅速撲滅采礦區內發生的火災,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針對火勢較小的火災,常用直接滅火法,滅火方式分為水滅火、沙滅火、挖出火源滅火三種方式,并考慮引發火災的原因,選擇合適的滅火材料。如采用水滅火的方法,應切斷電源再進行滅火,滅火人員應處于上風側,同時安排監測人員監測火場各類氣體濃度。沙滅火也需切斷電源,隨后將沙覆蓋在起火位置。在火場溫度不高情況下,可采用挖掘火源法,但該技術應用難度大,需先使用高壓水槍噴射火源,使其溫度降低,同時還要檢測環境溫度,溫度過高時不可采用該方法。為進一步提高滅火方法應用效果,還要在井下安裝自動噴水系統,當發生火災后,系統自行啟動,控制火勢蔓延速度,降低滅火難度,快速撲滅火災,提高防滅火技術應用效果,保護煤礦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
三、煤礦采空區安全技術應用
(一)重視前期準備工作
進入煤礦采空區前,工作人員要了解采空區的真實情況,根據采空區環境特點,識別誘發安全事故的因素,預判安全事故的發生,提前制定預防安全事故發生的策略,制定更為科學的安全技術應用方案。分析煤礦開采區域地質條件,判斷各煤礦采空區的穩定性,評估采空區環境安全性,針對分析結果制定煤礦開采方案,以免發生嚴重的安全事故。重視煤礦開采相關資料管理工作的開展,并利用信息技術存儲相關資料,延長收集資料的使用壽命,深入開發資料的潛在利用價值[4]。
(二)優化地質勘查方法
地質勘查為煤礦生產的重要環節。隨著煤礦開采速度的提升,采空區面積逐漸擴大,采礦區域的地質條件隨時發生變化,如不能準確掌握采空區的分布情況,會提高礦區內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為保證安全技術應用效果,優化地質勘查方法是關鍵。首先,優化勘察使用工具,引進先進的勘查設備,要求工作人員學習設備的正確使用方式,操作先進設備采集地質勘查所需信息,加快信息采集速度,并提高采集信息的準確性,以便工作人員對區域地質條件做出正確判斷。其次,引入大數據技術分析采集的數據信息,開發數據信息的潛在利用價值,明確煤礦采空區所處位置,識別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危險區,針對該區域的環境特點,提前制定應對安全事故的方案。最后,完整記錄地質勘查工作情況,形成地質勘查檔案,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根據造成的后果予以適當懲罰,強化地質勘查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正確認知地質勘查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同類錯誤再次出現[5]。
(三)信息技術引入
信息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在各領域應用廣泛。煤礦采空區安全管理工作也可引入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安全技術相結合,推動安全技術創新,改變安全技術的應用方式,提高安全技術應用效果。借助先進設施采集采空區環境信息,利用信息技術分析采集的數據信息,對采空區的環境做出準確判斷,明確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條件,比較信息處理結果與預設標準,判斷煤礦采空區是否存在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實現安全風險預警,并分析風險形成原因,協助工作人員制定更科學的安全技術應用方案。優化煤礦采空區監控系統性能,使用更為先進的設備采集區域影像信息,分析生產人員進入該區域后的行為,自動識別工作人員的違規行為,并啟動警報系統,提醒生產人員約束自身行為,避免違規行為的出現。借助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安全事故定位,一旦采空區內發生安全事故,迅速確定事故發生位置,為安全救援工作開展爭取更多時間,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6]。
(四)加大培訓力度
安全管理人員為安全技術的主要應用者,其素質決定安全技術的應用效果。為實現煤礦采空區安全管理目標,應加大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力度,使其熟練掌握安全技術??筛鶕煽諈^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技術應用方式。完善培訓制度,組織面向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活動,為其創造系統化的學習機會,了解安全技術應用有關知識,擴展工作人員運用安全技術的思路,積極探索更科學的技術應用方案,根據施工現場環境條件,隨時調整安全技術應用方式,保證采空區環境的安全性。完善考核機制,明確考核標準,檢驗安全技術學習情況,引起工作人員重視,引導工作人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參與技術培訓活動,不斷提升個人技術水平。采取獎勵措施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對采空區安全管理工作表現優異的人員,予以適當獎勵,激勵其不斷研究安全技術的創新應用方式,彰顯安全技術應用價值,避免采空區內發生安全事故,營造更為安全的生產環境[7]。
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開采過程中,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只有正確應用技術,才能保證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提高煤礦開采效率。相關人員要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學習先進的技術應用理念,根據煤礦采空區安全管理需要,不斷創新防滅火技術、安全技術應用策略,避免生產期間發生安全事故,加快煤礦行業發展速度[8]。
參考文獻
[1]周樹森.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J].礦業裝備,2022(04):34-35.
[2]范杰.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J].礦業裝備,2022(01):80-81.
[3]姜青峰.淺談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設備工程,2021(22):195-196.
[4]劉俊平.談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措施[J].當代化工研究,2021(16):98-99.
[5]董彬.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與安全技術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31):95.
[6]郗樹民.金通煤礦采空區防滅火技術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8(18):102-103.
[7]張運增,楊英兵.采空區防滅火注漿技術優化與實踐[J].中國煤炭,2022,48(S2):123-127.
[8]金新,陳洪巖,馮德謙,等.煤礦采空區防滅火鉆孔施工新技術與裝備[J].煤礦安全,2015,46(10):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