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辰玥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然而,縱觀當下,從前幾年的“佛系”到這兩年的“躺平”,越來越多被寄予厚
望的年輕人,在本應不懈奮斗的青春里選擇了“放過自己”。
“躺平”一詞的流行,并不是空穴來風。當今社會在高科技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同時,變得愈發高速發展、競爭激烈,如同一輛飛馳的列車,奔騰呼嘯著前進。這無疑給置身時代潮流中各行各業的青年人帶來了平臺、機會和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焦慮和困境。隨著后者的不斷累積,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了“躺平”。如果怎么努力都難以成功,那還不如放棄、放手,就這樣吧——其中不乏無奈與無力的感覺。
伴隨著“躺平”流行的,還有另一個意思截然相反的詞語——“內卷”。在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愈演愈烈,形成了眾多行業領域的“內卷”現象。人們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實現某個目標,需要付出遠多于以往的時間和精力,變得更加“努力奮斗”。
那是不是“躺平”就是錯誤的,“內卷”就是正確的?“躺平”就是阿Q精神,“內卷”就是英雄主義?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年輕人可以用短暫的“躺平”來緩解焦慮的壓迫,也可以有片刻的“內卷”來爭取夢想的實現,但絕不能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便輕易放棄,長久“躺平”,也絕不應陷入消耗大量時間、精力卻并沒有提高整體水平的“陀螺式惡性循環”般的“內卷”之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面對時代出給我們的難題,在“躺平”和“內卷”兩者之間找尋恰當的平衡,才是長久有效的答案。而這個答案,正是“奮進”二字。
奮進比放棄更勇敢。面對困難,“躺平”的態度會將人困于其間,而奮進則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克服每一個困難,清除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奮進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勇氣,讓我們能夠蓄勢而發、一往無前。
奮進比激進更智慧。為了夢想,拼盡全力地不斷前進是最好的方式。然而,當這份拼搏的激情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沼,造成努力的“通貨膨脹”,那么帶來的只會是精神的焦慮和持續的內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沒有人擁有無限的勁頭,能夠在無止境的“內卷”中獲得勝利。因此,只有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以持續的奮進替代無謂的激進, “使對勁兒用對地兒”,才能帶來長足的進步。
所以說,若“躺平”,只能是一時短暫的休憩,應借機調整心力、整裝待發,迎來更好的自己;若“卷起”,就當是攻堅克難的沖鋒,要趁勢一鼓作氣、全力以赴,挑戰無盡的可能。而若想持續長久地進步,就需要以嚴格的自律、創造的思維,于點滴中積累,于日常中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在遇到挑戰時不疲憊,最終以拼搏奮進之功,成就青春昂揚之業,用奮進譜寫青春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