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溫度管理。雛雞入舍前3天,雞舍內溫度要提升到34.5~35.0℃;雛雞入舍后7天內,溫度要控制在35~36℃,使雞群保持活潑、好動、精神飽滿狀態,雞只分布均勻。平時,要注意觀察雞群變化情況,如果雛雞有聚群、“嘰嘰”顫叫、縮頭少動現象,說明舍內溫度過低,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提高雞舍溫度;如果雛雞有飲水頻繁、張口喘氣等現象,說明舍內溫度過高,應打開門窗,適當通風降溫。雛雞進舍14天后,舍內溫度應控制在30~32℃;進舍21天后,舍內溫度應控制在26~28℃;進舍28天后,舍內溫度控制在23℃左右即可。由于初春氣溫較低,如果雞舍防寒保溫工作沒做好,雛雞就容易外感風寒,會出現咳嗽、氣管啰音、打噴嚏、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疾病癥狀。所以飼養人員應隨時注意天氣預報,掌握好氣溫變化,做好雞舍的門、窗的遮蓋工作,保證雞舍處于溫暖狀態。如果是平地養雞,還要做好墊料加厚工作,以提高雞舍內溫度,滿足雛雞正常生長的溫度需要。
2.濕度管理。平時保持雞舍地面干燥衛生。如果是水泥地面,吸水性能較差,地面容易潮濕,就應及時技改雞舍地面,用三合土制成地面,確保地面透氣、干燥、不返潮。雛雞進舍后7天內,濕度應控制在20%左右;雛雞進舍7天后至14天內,濕度應控制在40%左右;雛雞進舍14天后到出欄前,濕度應控制在60%左右。對3周齡以上的雛雞,以通風為主,溫度控制在20℃左右即可,同時在飼料和飲水中適量添加維生素和抗菌藥物,增強雛雞的抗應激能力,以免其呼吸道不暢而引發疾病。
3.光照管理。雞舍內的光照時間宜短,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雛雞的正常生長。確定好的光源位置、光照時間、光照強度等,不要隨意變動,否則,雛雞會產生應激反應而生病甚至死亡。
因為雛雞個體較小,抗寒能力較差,如果雞舍內溫度與雞舍外溫度相差較大,雞舍門窗處于長時間關閉,舍內空氣質量很差,就很容易導致雛雞死亡率升高,所以要做好雞舍的通風換氣工作。每天中午都要打開通風窗口,適當通風換氣,以保持舍內空氣新鮮,使雛雞長期處于活潑狀態,促進雛雞快速生長。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加,每天通風換氣量也要適當增大,同時還要做好賊風和穿堂風的防御工作,防止雛雞被冷死。對網上平養雛雞來說,最容易發生非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特別是25日齡的雛雞,如果遇到空氣干燥、粉塵較多、通風不良,雛雞吸塵量就會增加,非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就會很快暴發。當雛雞出現呼吸道疾病時,應加大通風換氣量,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這樣,呼吸道疾病即可漸漸消失。
春季氣溫回升后,雛雞生長速度較快,每天吃食量較多,排泄的雞糞也較多。如果不及時清理雞糞,在墊料潮濕的環境條件下,雞舍內的氨氣就會逐漸增多,氨氣濃度逐漸增大,就會引起雛雞氨氣中毒或發生其他疾病。由于氨氣對雛雞的刺激很大,常會引起雞群呼吸道黏膜、眼角膜疾病等的發生,使雛雞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飲水量增多、口腔液體黏稠,病情發生嚴重時,雛雞還會出現呼吸困難、角膜發紅、咳嗽流涕,甚至死亡。所以,每天做好雞舍內雞糞的清理工作,對雛雞的健康生長意義重大。
為了減少氨氣對雛雞的影響,應做好墊料的管理工作。墊料的具體管理措施有:雞舍內應盡量少采用噴水沖洗方法,防止水槽漏水弄濕墊料;如果舍內濕度過大,就應及時清除較濕的墊料,更換干燥的清潔墊料,減少舍內氨氣的產生;如果舍內氨氣過重,應及時向墊料噴霧狀硫酸銅溶液或在墊料上撒生石灰,以降低舍內氨氣濃度,確保雛雞在良好的環境中快速生長。平時舍內墊料要保持新鮮、柔軟、干燥、吸水性良好。墊料鋪放時,要一次性鋪好,不要零星添加;墊料要經常翻動,以減少雞糞黏結,保持墊料長期干燥和松軟。給雛雞供給飲水時,供水量為雛雞日用飼料的2.5倍,不宜過多,否則會加快墊料的潮濕速度,易引發疾病。雞舍內不宜儲水,以防墊料吸水而潮濕度增加。如果墊料因潮濕而板結,就要及時更換新墊料,否則,雛雞就易出現胸部發炎或出現囊腫。如果雛雞出現雞胸囊腫,可在籠底或網底加厚且柔軟的橡皮條,防止雞胸與尖硬鐵絲網接觸而引起雞胸囊腫。雞舍內鋪放墊料時,要鋪放柔軟的墊草,不能鋪放堅硬板結的墊草。
雛雞入舍后,先給雛雞飲水,然后再開食;對不愿活動的弱雛雞,可采取人工轟趕的辦法,強制雛雞采食。需要注意的是,在轟趕雛雞時,動作要輕。如果動作過重,就會造成雛雞打堆擠壓,使雛雞損傷嚴重甚至死亡。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加,營養的需求量在不斷變化,因此要不斷調整飼料配方,根據雛雞不同生長階段,科學合理地配制飼料。在初春氣溫較低時,雛雞熱量消耗較大,在飼料配制過程中,可適當降低蛋白質比例,適當增加維生素含量,以提高雛雞的代謝能力。在飼料投喂時,千萬不要投喂霉變飼料,否則會引起雛雞中毒死亡。要投喂無雜質的新鮮飼料,并做到現拌現喂,不喂隔夜飼料。有條件的養雞場,在投喂飼料時,可投喂熱飼料和溫水,這樣可提高飼料的轉化率,進而提高雛雞的生長速度。
在雛雞進舍前,可用福爾馬林熏蒸雞舍,或用清水沖洗雞舍,或用硫酸銅溶液噴灑雞舍,進行徹底消毒1次;對養雞場常用的用具和飼養員衣帽等,也要進行徹底清洗。嚴格按照免疫程序,盡早做好雛雞的疫苗接種工作。在雛雞養殖期間,可采用高效無毒的消毒劑,定期噴灑雞舍內四周墻壁、舍頂、地面,長期保持雞舍清潔衛生。做好種雞凈化和監測工作,可采用藥物防控和免疫等方式,減少下代雛雞疾病的發生。同時,做好平時的衛生保健工作。具體方法:一是引進保健雞種。引進雞苗時,要到健康種雞場引進雞苗,這樣可有效減少雞瘟、馬立克氏病、雞白痢等疾病的發生。二是創建良好的環境。養雞場應選在地勢較高、無噪聲、交通便利、遠離其他養雞場的地方;雞舍內應保溫、通風良好,配備單獨的消毒池、儲料室、工具室等;消毒用具和飼養用具要分開保管,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做好相鄰雞場的疾病和疫情監測工作,一旦其發生疾病和疫情,就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三是做好病毒處理工作。在對雛雞消毒時,應堅持帶雞消毒;防止老鼠傳播疾??;對病死雛雞,要采取焚燒或深埋處理;對病雞與健康雞,要隔離飼養,以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