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 ,曹后康 ,郭延秀 ,席少陽 ,呂蓉 ,晉玲,
1.甘肅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2.中(藏)藥資源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南沙參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參Adenophora strictaMiq.的干燥根,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氣的功效[1]。近年隨著中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南沙參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加。因此,研究南沙參的生境適宜性,明確其適生范圍,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最大熵(MaxEnt)模型在預測生物物種潛在分布方面已廣泛使用[2-4],尤其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空間分析技術結合在預測物種潛在分布、模擬道地藥材生態適宜性分布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5-10]。筆者采用MaxEnt模型結合GIS技術預測南沙參生態適宜性分布,為優質南沙參的人工栽培選地提供依據。
2019年8-11月通過野外采集和查閱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https://www.cvh.ac.cn),共收集南沙參樣點信息493個,其中輪葉沙參263個、沙參230個(見圖1)。將物種名、樣點的經緯度、海拔信息存儲為.csv格式[11]。
圖1 南沙參樣點分布
本研究使用來源于中藥資源空間信息網格數據庫(http://www.tcm-resources.com/)的55個生態因子數據,其中包括43個氣候類型數據(12個月的平均溫度與降水量、19個綜合氣候因子)、8個土壤類型數據、3個地形數據、1個植被類型數據。選取適應南沙參生長的所有生態因子數據[12],在國家地理信息數據網站(http://nfgis.nsdi.gov.cn)下載1∶400萬中國行政區劃圖及中國地圖。
將轉換為.csv格式的南沙參樣點信息導入MaxEnt3.4.0軟件,設置建模參數:隨機測試比例15%,最大迭代次數為106。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下面積(AUC)評價預測結果的精度,并用刀切法檢驗權重,其他參數為軟件默認值。AUC值取值范圍0~1,值越大,表示模型判斷力越強。
導入不同基原南沙參的樣點信息和55個生態因子,進行迭代運算,舍棄貢獻率為0的因子,得到對南沙參生長影響貢獻率較高的主要生態因子,依據響應曲線得到適宜范圍。
將MaxEnt模型運算結果導入GIS,參照生態適宜度最小值及正態分布曲線的均值(μ)和均方差(δ),劃分為不適宜區、次適宜區和適宜區3個等級,并繪制不同基原南沙參藥材生態適宜性區劃分布圖。
MaxEnt模型運算以AUC評價模型準確度。輪葉沙參、沙參ROC曲線訓練數據集AUC分別為0.976、0.981,測試數據集AUC分別為0.935、0.951,均大于0.9,表明模型對預測南沙參的全國潛在分布準確度和可信度都很高。輪葉沙參、沙參刀切法檢驗結果見圖2、圖3,輪葉沙參、沙參訓練集ROC曲線見圖4、圖5。
圖3 沙參生態因子刀切圖
圖4 輪葉沙參模型訓練集ROC曲線
圖5 沙參模型訓練集ROC曲線
篩選55個生態因子,其中47個對輪葉沙參生態適宜性有貢獻率,20個為影響輪葉沙參適宜性的主要生態因子,貢獻率總和為89.54%,輪葉沙參主要生態因子適宜值見表1。50個生態因子對沙參生態適宜性有貢獻率,13個為影響沙參適宜性的主要生態因子,貢獻率總和為89.85%,沙參主要生態因子適宜值見表2。降水量、溫度、坡度、海拔、土壤亞類均為影響不同基原南沙參藥材生長的主要生態因子。
表1 輪葉沙參主要生態因子貢獻率及適宜值
表2 沙參主要生態因子貢獻率及適宜值
輪葉沙參生態適宜性分布區見表3,生態適宜性區劃見圖6。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北京大部、河北中部、山東東北部和東南部、江蘇、浙江、福建大部、安徽中南部、廣東大部、廣西中北部、貴州大部、四川東部為輪葉沙參適宜區。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中部、遼寧西部、天津大部、河北北部邊緣、河南大部、山西大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廣東中南部、廣西南部、湖南大部、貴州北部邊緣、湖北大部、重慶、陜西中南部、甘肅南部邊緣、四川東部邊緣、云南東北部為輪葉沙參次適宜區。
圖6 輪葉沙參生態適宜性區劃
表3 輪葉沙參生態適宜性分布區
沙參主要生態適宜性區劃見圖7,生態適宜性分布見表4。山西大部、河南東南和西南邊緣地區、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大部、湖北西部和東部、湖南大部、廣西北部邊緣、陜西南部、重慶東部、貴州大部為沙參適宜區。吉林南部邊緣、遼寧中東部、山東中南部、河南大部、江蘇大部、上海大部、浙江中東部、福建東南部、廣東大部、安徽北部、湖北中部、廣西大部、陜西中北部、重慶中西部、甘肅南部、四川中東部、云南中北部、臺灣北部邊緣為沙參次適宜區。
圖7 沙參生態適宜性區劃
表4 沙參生態適宜性分布區
續表4
本研究收集了493份南沙參樣點分布信息,利用MaxEnt模型結合GIS技術對南沙參生態適宜區進行預測,結果AUC均大于0.9,表明預測結果良好、可信度較高。
綜合分析南沙參的主要生態因子,對輪葉沙參生態適宜性產生影響的生態因子貢獻率由高至低為6月份降水量(21.10%)>11月份降水量(18.33%)>最濕季節降水量(13.00%)>7月份溫度(4.29%)>溫度季節性變動系數(4.04%)>植被類型(3.91%)>土壤亞類(3.50%)>10月份降水量(2.21%)>7月份降水量(2.18%)>溫度年較差(2.05%)>6月份溫度(2.00%)>12月份降水量(1.89%)>坡度(1.88%)>等溫性(1.64%)>最熱月份最高溫度(1.60%)>土壤質地分類(1.46%)>最暖季節平均溫度(1.38%)>8月份溫度(1.08%)>最暖季節降水量(1.04%)>1月份降水量(1.02%)。對沙參生態適宜性產生影響的生態因子貢獻率由高至低為3月份降水量(37.85%)>11月份降水量(22.43%)>4月份降水量(5.74%)>3月份溫度(5.06%)>坡度(3.33%)>土壤亞類(3.03%)>海拔(2.35%)>溫度季節性變動系數(2.28%)>最干季節平均溫度(2.18%)>7月份降水量(2.10%)>7月份溫度(1.48%)>土壤質地分類(1.01%)=等溫性(1.01%)。可見,降水量、溫度、坡度、海拔、土壤亞類均為影響不同基原南沙參生長的主要生態因子。
本研究表明,降水量是保證南沙參正常生長的最重要條件,沙參雖然耐旱,但生長也需適量水分,以確保植物正常生長;3月份為植物萌芽時期,7、8月份為植物成熟結果時期,此時需適宜溫度供植物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南沙參多生長于山地丘陵地帶,適宜的坡度是其生長必要條件,其中輪葉沙參為0~17°,沙參為4~16°,適宜坡度能確保植物水分吸收、減少土壤流失、增長受光時間等;另外,輪葉沙參和沙參生長均應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以此為植物生長提供必要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