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疾病,若救治不及時或不當,會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自控力低,在接受臨床治療時極易產生不配合行為,影響治療效果。為促進腹瀉患兒康復,臨床在行對癥治療時,還需輔以必要的護理干預。
什么是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多種病原、多種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可分為生理性腹瀉與病理性腹瀉。
生理性腹瀉
多見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其外觀虛胖,常有濕疹,出生不久后便產生腹瀉,每天大便次數多達十幾次,每次量不一定多。生理性腹瀉一般不需要用藥便可自行恢復,但自愈時間并無具體標準。可通過更換奶粉或調整飲食改善癥狀。若小兒腹瀉仍反復發作,但精神狀態良好,添加一定輔食后大便逐漸轉為正常,無須特殊處理。
病理性腹瀉
指由于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患兒常排黏液便或膿血便,伴有腹痛、嘔吐、發熱、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癥狀,是引發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性腹瀉需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如靜脈滴注生理鹽水或者葡萄糖加以改善。
為什么小兒容易出現腹瀉
(1)生理特點:與成年人相比,小兒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較少,承受不了食物中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加之肝腎功能發育不成熟,使得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風險大大提高。
(2)生長特點:小兒生長發育速度較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較多,進而增加了胃腸道負擔。
(3)腸道菌群失調:新生兒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改變飲食或應用抗生素時,均會導致其腸道菌群失調,引發腹瀉。
(4)喂食不當:飲食或喂養不當均可引起腹瀉,比如夏天給小兒斷奶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內容等。
(5)氣候變化:比如小兒在天氣轉冷時容易受涼,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而天氣過于炎熱和穿著過多時,小兒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導致消化不良。這些可能會引起腹瀉。
(6)食物過敏:如果父母有相關食物的過敏史,應避免小兒進食此類食物。一旦發生食物過敏,除了會引起皮疹外,還可能表現為消化系統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
小兒腹瀉的癥狀
(1)胃腸道癥狀:拒奶、食欲下降、經常嘔吐,嚴重者可吐出咖啡色液體;腹瀉頻繁,每日可大便十多次至幾十次,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黏液,嚴重者還會便血。
(2)電解質紊亂:多伴有精神不振、無力、腹脹、心律失常、手足搐搦(抽筋)和驚厥等表現。
(3)全身感染中毒:出現發熱或體溫不升、精神煩躁或萎靡、嗜睡、面色蒼白、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休克等癥狀。
小兒腹瀉的護理要點
調整飲食
有些父母認為小兒腹瀉后,再繼續添加過多的食物會增加腸道負擔,加重腹瀉。這種認識有失偏頗。小兒腹瀉后要繼續添加平時已經習慣的食物,雖然會有一部分被排出體外,但絕大部分還是會被機體吸收利用,有利于防止腹瀉造成的營養缺失。對于年齡相對較大的患兒,在早餐的選擇上推薦較為綿軟的食物,可搭配粥或蔬菜湯,要稠一點;午餐可以為患兒準備米飯與葷素搭配的炒菜,但不要放過多油,防止對患兒腸胃造成額外的負擔;晚餐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飲食,注意不要讓患兒吃得過飽。
臀部護理
腹瀉產生的排泄物會對患兒臀部造成較大的刺激,若未能及時處理,會滋生各種細菌與致病菌,不僅會引起患兒不適,還會增加過敏、尿疹等疾病的風險。對此,父母要及時為患兒更換有穢物的尿布、紙尿褲或內褲,用蘸有溫水的毛巾或濕巾將臀部的排泄物及時清除,并做好會陰部的清潔;待無臟污后,用柔軟、干凈與干燥的毛巾進行擦拭,需注意不要太過用力,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若腹瀉患兒出現尿布皮炎,可涂抹消炎、殺菌類軟膏和康復新液;若發生潰爛,應避免使用尿不濕,改用棉質尿布,對臀部采用遠紅外線照射或吹氧療法,必要時適當涂抹鞣酸軟膏,再換上干凈的尿布或褲子。
發熱護理
小兒體溫在38 ℃及以下,可以采用冷敷、溫水或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體溫在38.5 ℃以上或物理降溫無效,幫助使用退燒藥,如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與雙氯芬酸鈉栓等。若發熱癥狀持續沒有緩解,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加強病情觀察
為防止疾病進一步加重,需嚴密觀察患兒表情。若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以及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馬上松手時,皺褶變平時間超過2 s,表明患兒已出現嚴重脫水,需立即就醫。此外,若患兒在家治療3 d,但病情未好轉,并出現了頻繁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后尿仍很少、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癥狀,同樣要立即就醫。
補液護理
小兒腹瀉往往會合并不同程度的脫水,如果是輕度,注意讓患兒多喝水,也可以多進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以達到補液的目的。患兒腹瀉較為嚴重,可以先選用口服補液鹽,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于治療急性腹瀉合并脫水的一種溶液,臨床應用效果較好。口服補液鹽有多種配方,推薦使用低滲透壓口服補液鹽,效果顯著,且更為安全,只需按照需求進行沖調即可。患兒脫水嚴重,且不能口服補液,需立即就醫,由醫生評估脫水情況,一般會采取液體療法,即為患兒輸液,以補充能量、水和電解質,維持正常的生理需求。
加強腹部保暖
胃腸道遇冷刺激后會加快蠕動速度,減少食物及水分的吸收,容易引起腹瀉。所以,當小兒出現腹瀉癥狀時,父母一定要加強腹部保暖工作,如選擇用熱水袋或厚衣物進行熱敷及覆蓋。
健康宣教
為加深患兒家屬對小兒腹瀉的了解,以便能夠積極、樂觀地配合臨床工作,護理人員應詳細向其講解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疾病影響、治療方案、護理要點、并發癥預防、護理內容和流程等。此外,由于患兒家屬在認知水平與受教育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為使宣教工作得以有效開展,應優先選取播放視頻、發放宣傳手冊、舉辦宣傳講座、專家座談等接受度較大的宣教手段。
不要濫用抗生素
有的父母一看見小兒發生腹瀉,會盲目應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殊不知有可能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導致腹瀉更加嚴重。此外,濫用抗菌藥物還會造成細菌耐藥、二重感染與肝腎功能損害等。所以,用藥必須遵醫囑。
衛生護理
若小兒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飲食衛生,很可能會因細菌感染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癥狀。因此,父母應指導小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不要用手去觸碰臟東西,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凈,不吃變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