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菁菁 蔡惠玲 李燕林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晚期患者會出現肌肉僵硬、震顫、運動遲緩等癥狀,同時伴有認知障礙和情感障礙等,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治療帕金森病,除了規律服藥外,良好的護理也非常重要。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又稱震顫麻痹,是指各種因素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主要癥狀是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晚期患者還可能出現情感障礙、認知障礙等。
帕金森病的病因
帕金森病的發生與紋狀體內的多巴胺含量不明原因顯著減少有關。目前普遍認為,帕金森病是在遺傳、環境、年齡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遺傳因素
帕金森病的發生和遺傳有著一定的聯系。有統計數據表明,大約10%的患者有帕金森病家族史。
環境因素
與環境中毒物的接觸是引發帕金森病的重要病因。如果長期接觸除草劑、殺蟲劑等農業毒素,如代森錳、魚藤酮、百草枯等,或工業毒素,如三氯乙烯、異喹啉類化合物等,或重金屬等,都有可能引起腦內的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繼而引發帕金森病。
年齡
帕金森病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是因為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會出現退行性改變,可能促使帕金森病發生。
帕金森病的癥狀
靜止性震顫
是帕金森病的首發癥狀,通常從一側上肢遠端開始震顫,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為主,典型表現是拇指與屈曲的食指間呈“搓丸樣”動作。然后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會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在發病早期,只有手指或肢體處于某一特殊體位時才會出現震顫,變換姿勢時震顫會消失,因而往往會被患者忽視。隨著病情的發展,即使患者的肢體在靜止狀態也會出現震顫,變換姿勢或運動時震顫會減輕或停止;患者情緒緊張或激動時震顫加劇,睡眠時可完全消失。
肌肉僵硬
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會因失去柔軟性而變得僵硬,通常從一側肢體開始,出現運動不流暢、有僵硬感,并逐漸加重。
動作遲緩
早期患者會出現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強直癥狀,不能很好地完成精細動作,如解系鞋帶、扣紐扣、寫字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行走時會出現起步困難。一旦起步,身體前傾,重心前移,肢體震顫或頭搖,步態拖拉,不能及時停步,即 “慌張步態”。患者的隨意運動會減少,動作變得緩慢、笨拙。到了晚期,很多患者出現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臥床后不能自行翻身等癥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非運動癥狀
患者還會出現非運動癥狀,如頭痛、肢體麻木、感覺障礙、睡眠障礙、言語困難、吞咽困難、大小便失禁、認知障礙、抑郁等。
如果帕金森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將會引起肺部感染、壓瘡、泌尿系感染、口腔炎、肢體萎縮、癱瘓等并發癥,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帕金森病的護理
飲食護理
患者的日常飲食要有規律,最好少食多餐,食物不宜過燙,進食不宜過快、過飽。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拒絕重口味食物,多吃高蛋白、低熱量、低脂肪、低油、低膽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食物,以增加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多喝水有助于膀胱定時排空,防止泌尿道感染。可多吃些補氣潤腸的食物,如扁豆、山藥粥、黨參粥、黃芪粥等;禁煙酒。
對于流涎過多的患者,進食或飲水時要抬高床頭,保持坐位或半坐位,可以使用吸管吸食流質食物。對于咀嚼、吞咽困難的患者,日常飲食以易消化、易咀嚼、無刺激性的軟食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稀粥、湯、面片、蒸蛋等。盡量避免吃堅硬、滑溜和圓形的食物。每次進食不宜過多,每口食物量要少,做到細嚼慢咽。對于進食困難、飲水反嗆的患者,可留置胃管進行鼻飼飲食,以防誤吸、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睡眠護理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睡眠質量差的患者,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提高睡眠質量,如適當增加白天活動量、減少日間的睡眠時間;晚餐以清淡爽口的飲食為主,不要過飽;睡前避免飲酒、喝咖啡、吸煙、看刺激性電視、做興奮性運動,可喝一杯熱牛奶或泡腳等。嚴重失眠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治療失眠的藥物。
安全護理
家屬要盡量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光線要適宜,床不宜太高或太低,方便起臥。室內物品的擺放要固定有序,地面保持平整干燥,防濕防滑,無障礙物,并在房間和衛生間設置扶手,購置防滑橡膠桌墊、大把手餐具等,以防跌倒。要為患者準備舒適的衣物,最好選擇比較寬松、紐扣較少的純棉衣物,褲子長度要適宜,不宜過長或過短,以免患者走路踩到褲腳而摔倒。鞋子也要選擇防滑、不系鞋帶、輕便的平底鞋。對于步態不穩或起立困難的患者,可以使用三角手杖或L型拐杖等合適的輔助工具。對于嚴重步態障礙和平衡障礙的患者,可以使用帶四個腳的助行器慢慢行走,以防摔倒。患者行走時要集中精神,動作不要太快,腳后跟先著地,轉身時不要碎步移動,以免失去平衡。患者外出時盡量要有家屬陪護,以免發生意外。
功能鍛煉
沒有運動障礙的早期患者要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注意運動要適量,可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和循環系統,預防便秘,改善睡眠和提高身體免疫力。對于行動遲緩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或家屬的陪同下做一些簡單的主動或被動的功能鍛煉,如面部動作鍛煉、語言功能訓練、協調平衡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防止關節粘連、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的發生。
情緒護理
帕金森病是一種無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病程比較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加重,導致很多老年患者出現悲觀、消極、失望、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家屬應關心體貼患者,給予安慰、理解和尊重,多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和家庭活動。患者要學會控制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用藥護理
患者應遵醫囑堅持按時按量服用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不能擅自停藥或增減藥量,并注意觀察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如果出現病情變化或藥物相關副作用,及時就診,采取相應的措施。
并發癥護理
家屬在照顧患者時要做好并發癥的護理,如口腔衛生等個人衛生護理、大小便護理、預防褥瘡護理、預防肺部感染護理等,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各種并發癥,幫助患者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