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臨床化學檢驗中的“危急值”,單從字面上就能夠看出患者病情危急。本文將詳細為大家解讀“危急值”。
常見危急值的解讀
常見危急值有以下幾種。
鉀(K)
參考區間3.5 ~5.5 mmol/L,低于3.0 mmol/L或者高于7.5 mmol/L時出現危急值。其中,當鉀含量低于3.0 mmol/L時,容易引起頭暈、心律失常、乏力和冒虛汗等,要及時對癥治療;當鉀含量高于7.5 mmol/L時,也會引起心律失常,也必須進行合適的治療。要注意,治療前要排除試管內溶血引起的高鉀。
低鉀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神經肌肉系統方面主要表現為肌無力和發作性軟癱;心血管系統方面表現為心肌應激性變差,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影響傳導等;泌尿系統方面表現為長期處于低鉀狀態會損傷腎小管,造成缺鉀性腎病;內分泌代謝系統方面表現為患者糖耐量功能變差(若是兒童長期缺鉀,會影響生長,造成發育遲緩);消化系統方面,輕度缺鉀的患者容易出現食欲減退、腹脹以及便秘等,嚴重缺鉀時可能會引起麻痹性腸梗阻。
鈉(Na)
鈉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酸堿平衡,維持正常的滲透壓與細胞生理功能,參考區間135~145 mmol/L。小于115 mmol/L或者大于150 mmol/L時出現危急值。
低于115 mmol/L時,患者表現為惡性、嘔吐、疲憊以及頭痛等;若低于110 mmol/L時,患者容易出現抽搐或昏迷,甚至死亡。臨床化學檢驗發現鈉低于135 mmol/L時,就要及時處理。
高于150 mmol/L時,患者會不同程度的淡漠、嗜睡、進行性肌肉張力增加、顫抖、運動失調、驚厥、癲癇發作,甚至昏迷。
鈣(Ca2+)
參考區間2.25~2.65 mmol/L。低于1.75 mmol/L或者高于3.37 mmol/L時出現危急值。
血鈣濃度低于1.75 mmol/L時,患者可發生四肢抽搐或者肌強直等,要及時進行治療。血鈣濃度高于2.74 mmol/L時,及時查找原因,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應結合其他試驗加以證實或排除。血鈣濃度高于3.37 mmol/L時,可發生高血鈣性昏迷,或者中毒。
葡萄糖(Glu)
參考區間3.9~6.1 mmol/L。低于2.2 mmol/L或者高于22.2 mmol/L時出現危急值。若禁食12 h后,測定低于2.8 mmol/L,屬于低血糖癥,患者可表現為焦慮、顫抖虛弱等,反應變慢,嗜睡,此時要結合其他檢查,尋找病因。若低于2.2 mmol/L時,可發生低血糖休克,危及生命安全。空腹血糖超過7 mmol/L時,要考慮糖尿病的可能,可以進行糖耐量試驗,盡早診斷治療。餐后2 h血糖高于11.1 mmol/L時,高度懷疑糖尿病;若血糖高于22.2 mmol/L,可能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肌酸激酶(CK)
成年男性參考區間在80~200 U/L,成年女性參考區間在60~140 U/L。當CK高于2000 U/L時出現危急高值,可判斷骨骼疾病或是心臟病變。
危急值不是一成不變的臨床數據,每個醫院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危急值。合理運用危急值,可大大降低臨床風險,保障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