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其成
(甘肅省舟曲縣林業和草原技術綜合服務站,甘肅 舟曲 746300)
舟曲縣位于甘肅省南部,境內峰巒疊嶂,植物區系復雜,種類繁多,林業資源以云杉、水杉、馬尾松、油松、楊樹、樺樹為主。森林病蟲害是影響林業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林木的生長周期較長,在生長過程中極易受到病蟲害威脅,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治理,產生大面積的病害或蟲災,對當地森林生態系統會造成巨大破壞。因此,在林業資源保護工作中應重視病蟲害防治,通過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病蟲害防治體系,促進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使森林充分發揮自身效益。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通過光合作用對地球的空氣環境進行凈化。但由于受到森林病蟲害的威脅,樹木的生長受到影響,有的樹木得了葉枯病,枝葉變得枯黃,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呈現出一種病態外觀。只有加強病蟲害治理,縮短病蟲害的潛伏期,防止病害蟲出現流行,減少病蟲害的數量,才能促使林木茁壯生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生物群落的多樣性,正常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
舟曲縣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水土流失面積達到2000平方公里以上,對林業的過度砍伐,使當地極易發生洪水、泥石流等災害,因強降雨而引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頻繁。近年來,隨著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深入,舟曲縣的自然災害發生次數有所減少,通過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將林業病蟲害的發展扼殺在搖籃中,為林業資源保護奠定基礎,當地生態建設有了明顯的改觀。通過加固水土,減少了泥石流和次生災害的發生,在改善生態的同時,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林業部門開始重視天然林保護及經濟林的建設。從資源角度來說,林業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通過有效地建設與開發,能夠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兼顧。基于此,開展病蟲害治理,有效遏制病蟲害等對林業資源具有威脅的因素,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發展。舟曲地區常見的經濟林有花椒、核桃、橄欖樹、蘋果樹、柿子樹、石榴樹等,通過積極落實病蟲害防治理念,保護林業不受病蟲害的侵蝕,維護天然林和經濟林的共同發展,構建牢固的生態屏障,同時推動林業經濟的發展。
葉枯病:是馬尾松、油松等松類林木的常見病害,嚴重可致使松葉枯死。葉枯病是由感染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降雨后林間空氣潮濕,會使病情加重。在發病初期,松樹的針葉尖部會出現黃褐色的斑點,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后斑點逐漸向下蔓延并擴散到全部針葉,最后導致針葉枯萎。治理技術:將硫酸銅、水、石灰以1∶1∶100配比,在患病的松樹林間噴灑,以70公斤/畝為量,每日噴灑2次,連續噴灑2~3日;在夏季高溫時節,要做好水肥管理,提高馬尾松的抗病能力。營造松樹與闊葉樹種的混交林,改善林間環境,增強林間的透光性和通風性,降低葉枯病擴散的風險。
云杉根腐病:云杉感染根腐病后,根部發生腐爛,樹葉變為藍綠色,隨后過一段時間葉子倒轉并且發黑,同時出現脫落。治理技術:要保持土壤中不積水,防止病原體的滋生;及時處理土壤,將50份細干土壤和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混合,制成藥用土壤。在根腐病的發病初期,可以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進行殺菌處理。
球果蟲云杉的主要蟲害,球果蟲會在幼嫩球果的果鱗上產卵,孵化的幼蟲會啃食球果未成熟的胚乳,對云杉的繁殖而言具有巨大的威脅。治理技術: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利用細沙網收集羽化的寄居蜜蜂,寄居蜂是球果蟲及其幼蟲的天敵,將寄居蜂投入到云杉林,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化學防治在球果沿未閉合前,將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加水混合稀釋,噴灑于云杉球果之上,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或者可以根據云杉的生長情況,采用“吊注”的方法進行藥物注射防治。
馬尾松毛蟲:危害松類樹木的一種昆蟲,在舟曲境內林場極為常見。馬尾松毛蟲是一種單食性害蟲,主要啃食馬尾松,馬尾松毛蟲卵孵化后,一二代幼蟲啃食馬尾松針葉,由于毛蟲數量龐大,可導致馬尾松的針葉損害達到50%甚至更多,對馬尾松的正常生長造成巨大的影響,嚴重的可以致使樹木枯亡。馬尾松毛蟲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可以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生存,在冬季,常常鉆入樹皮的縫隙中過冬。因此,冬季清除馬尾松毛蟲的難度也加大,馬尾松毛蟲的繁殖能力強大,在蟲害初期就應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防治蟲害擴大危害整個馬尾松林。治理技術:由于馬尾松毛蟲成蟲具有趨光性,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在夜間利用殺蟲燈進行誘殺,但缺點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及時采取化學治理措施。治理一代幼蟲,可以用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對蟲害處進行噴殺,或使用青蟲菌6號液,以100克/畝進行殺蟲。
松天牛:松天牛成蟲體長20毫米左右,會對林場內各種松類樹木造成危害。在松天牛的幼蟲階段,啃食松樹的木質,成蟲以針葉為食。此外,松天牛還能夠傳播線蟲,導致松樹林內產生大面積的萎蔫。治理技術:化學噴藥治理,可以在早春時節,噴灑石硫合劑80倍液,以消滅越冬的蟲卵,在松天牛危害期,可以使用20%螨死凈(阿波羅)進行殺蟲治理;涂白治理,在秋冬季節成年產卵之前,可以進行涂白治理,將水和樹干涂白粉劑按照1∶1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合,加200倍的國光必治對樹干底部進行涂白,防止成蟲產卵。此外,還能加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藥物治療松樹的腐爛,同時達到防病、防蟲的目的,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應用物理、化學技術等進行病蟲害防治外,林業工作者應當重視森林植被的檢疫工作。在林木栽培過程中,要加強樹苗的檢疫,避免購買到有病原體的樹苗,最大程度防范外來不利因素入侵的影響。同時,要高度重視樹苗和繁殖材料的管理,一旦發展攜帶病蟲害的幼苗,要及時進行殺菌殺蟲,或對幼苗進行銷毀,做到“對癥下藥”。
建設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體系。首先,要改變林區內樹種結構單一的情況,使樹木結構多樣化發展,建立針葉林和闊葉林相間的混交林,提高林木的抗病性。其次,林業部門要加大資金、人力、機械上的支持力度,深化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對于病蟲害防治知識的學習,定期進行技術培訓。最后,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引進害蟲的天敵,研發新的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技術,使3種防治手段充分結合,加強防治的效果。落實責任到人制度,使每一位林業基層工作者都投身于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推動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
綜上,對于林業資源保護工作而言,病蟲害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工作,病蟲害治理的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林業資源保護的效率。因此,在未來的工作中,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尋求病蟲害治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做出深入的研究與創新,讓舟曲林業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促進林業產業綠色、平穩、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