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鑫
(河北省隆化國有林場管理處舊屯林場,河北 隆化 068150)
自然資源大體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覺悟的改革開放,人類步入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開始對可再生資源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資源之一。有關部門還要秉持科學發展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營林生產,對造林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加快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有效降低我國在西北地區存在的沙漠化問題,為林業科學有序地發展打好基礎。
首先,營林生產是社會在可持續發展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紐帶,使兩者在經濟和生態發展中相輔相成,構建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橋梁。在舊時代的傳統守舊思想影響下,由于知識水平和經濟實力有限,人類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缺乏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使用不恰當的技術和開發方式導致森林環境的急速惡化。在我國有限的資源里林業資源是我國的基礎和支柱性資源,但是,我國在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例如,營林建設類型較為簡單、樹木品種較單一,營林生產和銷售的供應鏈還沒有完全完善,對營林生產缺乏專業技術化管理。所以,我國在營林生產的未來發展前景較為廣闊,還需要更多的高端技術人才來對營林生產進行建設,為營林生產打造出更加標準專業化的市場化需求平臺,以便營林生產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秉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經濟和綠色生態一體化,并且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有關部門加大注重對營林生產的保護和管理,將對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作出巨大的貢獻。
進行造林設計的基本目的,是為了防止我國水土大面積的流失,還可以防風固沙,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綠色清新的環境,實現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相關部門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形和地勢,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規劃設計。相關部門在制定造林規劃,設計師不要只顧眼前的方法和利益,應該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造林的整體規劃布局,要考慮到未來林區建設的發展目標。有關設計部門還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根據可靠的數據或者實際測量得出降水量和濕度、溫度、熱量等氣候條件還要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和風土人情。通過嚴格且縝密的造林設計,打造出更加適合中國人特色的營林生產模式,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相關設計部門應該對先前的資料進行匯總和整理,對后續的收集和統計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最后,將有關數據和報告已交給造林的施工設計部門。并且兩部門還要進行后續工作的相互協商和溝通,以免出現由人工主觀原因造成的數據誤差。造林施工設計部門根據造林規劃,設計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后續的施工工作,對施工工作進行分級分層的系統管理,從而保證造林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施工單位更要注重對數種成活率和基礎機械材料的配置,加強對設備質量的監督,要將工作責任到人,對勞動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安排,以安全第一為準則,保證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從而保證施工工作能夠按質按量地完成。施工部門不僅要依靠以往的造林經驗,還要積極采納先進的思想觀念和施工技術,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提高在造林工作方面的效率和質量。
在具體的實施造林工作之前,可以利用先進的造林技術,結合生物和化學的原理,對種子進行篩選和培育。相關技術人員可以篩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確保種子在后續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營養。工作人員利用現代造林技術篩選出優秀的種子后,還可以對種子進行短期的培育,通過實驗室對種子的培育,為種子進行簡單的營養供給促進種子萌發,減少種子的胚胎發育期,從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后期幼苗的成活率。相關研究人員還要根據種子以后的生存環境,將降水、溫度、濕度等狀況考慮在內,將這些因素通過實驗室進行模擬,讓種子在實驗室中可以提前適應這些環境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種子和幼苗的成活率,進而推動造林工作朝著有序高效的方向發展。
撒播,條播和穴播是造林工程中常見的播種方法,負責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應該根據效率的具體環境和氣候條件采用不同播種方式。其中撒播的成本最低,適用于經濟和交通水平降低的山區;條播對種子的需求較大,需要借助現代農業基礎的機械設備,適用于大規模的造林工程;穴播要控制每穴播種的種子數量,所使用的工具較少、操作簡單。打造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不僅可以造福社會,還可以為人類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在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數,促進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使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造林方法對營林生產中的設計規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地區因為地勢和氣候的原因,對樹種的要求很高,所以,有關部門在進行造林工作時也要注重造林方法。常見的造林方法有,播種造林,分植造林和植苗造林等方法。在多樣化的造林方法中,播種造林是其中最基礎、最傳統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方法所要求的技術相對較高一點。
播種造林方法簡單且成本很低,是傳統造林工作中最普遍的造林技術,這種造林方法通常就是簡單地將樹木的種子灑在地面,讓種子在自然環境下自由生長。播種造林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種子的成活率相對較低,并且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相關負責部門不能準確地對種子成活率進行統計,工作人員也不容易對播種地區的發芽率進行調查和分析,所以,在后期造林工作的人工和財力方面,還要進行大量的投入。
植苗造林則是將樹苗直接進行培育和移植,在造林工作的前期需要人工進行培育和移植對所需要的幼苗的品種有明確要求。植苗造林方法不如播種造林方法簡單,但是幼苗的成活率可以確保,該造林方法適用于絕大多數地區,并且效果顯著。
分殖造林是一種比較新型的造林方法,通過嫁接和對樹木的根部進行培育,利用的是生物特有的可再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約資源,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這種造林方法適用于一些特定的品種和地區,對幼苗的培育技術要求較高,所以分殖造林方法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保護森林資源不僅要加大保護森林宣傳力度,還要采取針對性的保護策略,有關部門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特征、結合當地造林的實際情況和地質特點,對造林工作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對造林規劃設計進行具體的安排布局并且不斷提高造林技術,重視營林生產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地位,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切實落實國家相關的思想理念,從而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保護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