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中共長春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吉林 長春 130000)
農業是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基礎地位,我國目前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此時,城郊農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了利用城市郊區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農副食品生產的方針,隨著經濟和城市的快速發展,都市農業和城郊農業已經為全世界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提供糧食;城郊農業也成了我國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鄉村振興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長春市作為吉林省的省會城市,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農業環境和廣闊的消費市場,發展城郊農業對于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長春市的各項優勢條件,更好地發展城郊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長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處松遼平原東部,是吉林省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十分有利于城郊農業的發展。一是位于交通樞紐,具有地理區位優勢。二是地處政治中心,長春市周邊的城郊農業能夠很快地享受到相關的政策扶植。三是地處松遼平原東部,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如大豆、玉米、稻谷、向日葵、煙草等農作物,人參和其他中草藥,豬牛羊肉等肉類產品。
長春市的耕地規模較大,作物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較少。截至2020年末,長春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633329公頃,主要集中在長春市的城郊地區。其中,玉米、稻谷的播種面積較大,約占總面積的81.72%和11.26%;蔬菜和食用菌播種面積占總面積的2.7%;大豆播種面積占總面積的1.65%;瓜果類播種面積僅占總面積的0.58%。
長春市的作物生產結構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產量較低,糧食作物占據了農業生產的絕大部分份額,詳見表1。
表1 2020年長春市部分農作物產量 單位:噸
長春市的城郊農業還處于建設之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發展前景非常樂觀。長春市的城郊農業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長春市是吉林省的經濟政治中心,有政策扶持的優勢,這些都為其城郊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基礎條件;人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市場的廣泛需求,也為城郊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消費市場。
長春市城郊連接市區和鄉村,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豐富的自然資源等,但其在以下幾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得城郊農業的區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一是惠農政策不夠完善,如對于農作物的補貼政策多側重于對糧食作物的補貼,而對于經濟作物的補貼較少,使得農戶更多地種植糧食作物。二是農業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如休閑農業、農家樂等旅游項目近幾年不斷開發,但不夠規范,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長春市的城郊農業主要以農戶自己的種植業為主,沿襲了家庭承包制而導致其形成孤立、分散的生產模式,組織化發展方式不足。目前,長春市城郊農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是家庭經營和合作社發展模式,并朝著專業和區域發展模式發展,但并未形成特色發展模式。
長春市在城郊農業的發展中存在著有效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數量方面,其二是質量方面。數量方面來說,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農村居民向城市的搬遷,吉林省從事農業人口數呈下降趨勢,其中大部分減少的人口來自長春市城郊農業,導致長春城郊有效勞動力不足。質量方面來說,城郊人口文化程度較低,主要勞動力受教育平均時間僅為5年左右,同時,老齡化現象嚴重,據長春市城郊的合心鎮調查數據顯示,60歲左右的勞動力成為該鎮主要勞動力,充分說明了有效勞動力不足是長春市城郊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長春市城郊農業的生產者多為家庭經營,風險容易集中,如遇到自然災害、季節性風險、市場信息反應不及時、經營管理不完善、假冒生產資料等高額風險事件,都會給農業生產者造成極大的損失。長春市城郊農業的生產者收入不高,又面臨著無法承擔高額風險,這非常不利于長春市城郊農業未來的發展。
發展城郊農業,要創新其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將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用工業帶動農業發展,即通過建立農業基地來帶動城郊農業的發展,實現工業與城郊農業“雙贏”的局面。
發展城郊農業,要把農村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形成持續推動城郊農業發展的源動力。長春地區目前農業生產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培育年輕化的知識型、技術型農民,既培養農業職業化能力,又傳授農業專業化知識;另一方面,與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確保“農學研”緊密結合,即“農業+學校等教育機構+科研機構提供的科學技術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批農業技術人才。此外,要充分運用現有的人才資源,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本土大學生畢業回鄉發展創業,創建并發展新型農業企業,進而帶動城郊農業的發展。
以政府為導向、社會積極參與、市場發揮作用、穩步向前推進為發展思路,根據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在原有的政策體系之下,出臺新的地方性的城郊農業支持政策,如地方給予農戶一定的生產補貼,引進技術型人才,培育新型農業科技人才;鼓勵農業實用人才自主創業,發展城郊農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技術支持和經營管理上的指導;對于發展良好的城郊農業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和適當的獎勵。
應生成多元化的風險規避平臺,一是建立專門的農業保險行業,包括比較完善的農業投保方案和體系,保障城郊農業投資者能夠比較放心地向農業產業投資,吸引更多的外來者投資。二是政府出臺政策支持,財政、金融給予資金支持,對于城郊農業企業要給予充分的支持,為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可以上線專門的信貸產品,針對中小型城郊農業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低利率甚至無息貸款。三是成立農村風險基金管理協會,可以由農民自行組織成立,將自己的一小部分資金交給該組織保管,一旦城郊農業產業出現危機,可以用作應急資金以降低風險。
城郊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春市的城郊農業在農業的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長春市是吉林省的省會城市,人口總數約為906萬,對于城郊農業的需求旺盛,發展城郊農業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對長春市經濟的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振興等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