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紅
(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科布爾鎮人民政府,內蒙古 察哈爾 013550)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現代化種植技術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最有效工具。雖然自建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大力發展農業經濟,與以往相比,近年來,我國在農業產量、農產品種類,農產品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與發達農業國家相比,在國際競爭優勢、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較多的進步空間。而要想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就必須重視對各種現代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例如信息化技術、生物技術、光技術等。因此應將現代化技術與農業種植進行結合,利用現代化技術的先進性、智能性更好地實現對農業種植過程的監管控制,提高農業種植的合理性,提高種植效益,加快農業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進程。第二,現代化技術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最為關鍵的戰略目標和計劃,農業農村振興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充分認識到現代化技術的重要性,利用現代化技術來改善現有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解決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比如土地利用率低、勞動力缺乏等。不斷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在促進農村產業興旺的同時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富裕。因此在現階段必須結合當地農業種植合理進行現代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充分發揮現代化技術在促進產業進步,提高產業效益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生物技術在現今時代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在農業種植中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第一,生物殺蟲技術。病蟲害一直都是農業種植中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以往種植中多采用化學農藥來進行各種病蟲害的滅殺,但是化學農藥存在較高的危險性,對自然生態產生的破壞較大。因此現階段在綠色農業生產過程中,化學農藥的使用也越來越少。生物殺蟲技術是利用與各種病蟲害相克的生物或者代謝產物實現對蟲害的滅殺,屬于天然農藥的一種,具體包括微生物活體農藥、代謝產物類農藥、植源性和動物源性農藥等。與傳統農藥相比,生物農藥的毒性非常低,且具有非常高的選擇性能夠針對某種特殊的機體或者生物產生作用,同時其在長期應用后不會產生抗藥性。因此在當前生物農藥的合理應用,對于提升現代農業種植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第二,轉基因技術。該技術是從基因的層次入手,對生物原有基因進行改善將其替換為更具優勢的基因,以此來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抗病害能力。現階段多用于良種培育。第三,組織培養。該技術是將農作物在無菌環境中進行培養,觀察農作物幼苗的生長發育,從而調整和優化生產環境,提高農作物幼苗的成活率,為實際農業種植提供借鑒和參考。該技術在具體應用中,除了需要遵從各類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外,還必須通過反復的試驗研究和驗證,證明其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經證實能夠促進農作物生長后才可用于實際種植。
光照是農作物生長中最為重要的條件之一。良好的光照對于促進作物生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棚種植極易受到光照的影響,如果光照不足,大棚內的植物在產量和質量方面都會大大降低。可以設置人工光照源來為農作物生長提供足夠的動力;可以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對光照的強度、時間等進行調控,確保農作物能夠健康生長。與此同時,光技術還有助于消滅病蟲害,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可以對其進行集中捕捉滅殺。
數據庫技術是信息科學發展的產物,是將各種農業信息進行采集整理,構建成農業信息數據的存儲分析庫,能夠更好地為農業種植提供參考借鑒。一方面,農業數據庫中收集了大量農作物種植的信息知識,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對這些信息知識的傳輸共享,以便種植戶隨時根據自身需求查閱相關技術資料,不斷提高農民種植戶的農業技術水平,為農業推廣和技術應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過構建農業數據庫,可以全方位采集農業各方面信息,以此為基礎就可以分析當下農業發過展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發展策略,確保農業經濟的正確高效發展。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當下信息科技的產物,其能夠通過構建真實的場景來模擬各種生產種植過程,將其應用于農業種植中,就可以根據每一種不同農作物的種植特點和要求模擬相應的條件,這樣就可以驗證不同條件、不同種植參數下的農作物生長情況,從中選出最佳的種植技術,為實地種植提供有效的參考和依據。同時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夠更好指導農戶掌握各種難度較大的種植技術,在模擬環境中對各種技術進行反復的實踐操作,增強種植戶對于各種技術的掌握程度,提高技術培訓效果,降低培訓成本。
灌溉施肥作為農作物種植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在以往該項工作都需要人工來開展操作,人工投入成本較大,工作強度高。自動灌溉種植技術的出現將農戶從繁瑣的工作中解脫了出來。該技術是建立在無線通信、自動控制、機電工程、傳感器等多項技術的基礎之上,利用傳感器、無線通信就可以實時監測農作物的生長環境以及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然后再傳輸到計算機中對土壤及農作物中的水分進行分析,然后確定灌溉方案,并將灌溉指令下發到執行終端,自動完成對農作物的灌溉。整個過程都是在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的操控下自動完成的,能適用于各類灌溉方式,自動化程度高,穩定性強。同時在灌溉過程中,如果土壤的含水量達到既定的標準,系統就會迅速根據所采集到的信息切換灌溉設備,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隨著當下農業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農作物種植管理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而通過可視化技術就能夠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利用監控設備傳感器等遠程觀察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與以往人工觀察相比,傳感器和監控設備能夠采集到更加準確精確的信息數據,實時上傳到管理端,并構建相應的種植數據庫,以便于種植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監控農作物生長情況,及時發現農業種植中的問題和不足,并通過優化調整種植措施,不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且該技術還可以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結合構建無人種植園區,這是今后農業種植的關鍵發展方向之一。
綜上所述,社會的發展以及各種產業的進步都離不開現代化技術,尤其對于農業這一基礎行業,更需要做好對各類現代化技術的合理應用,通過現代化技術來改進農業種植的模式,提升農業種植的現代化、智能化程度,增加農業種植效益和農民收入,這樣才能夠實現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確保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