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同團隊 文
婺源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陸羽《茶經》記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宋史·食貨》記載婺源謝源茶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明末婺源“四大名茶”入貢朝廷,明清至民國,婺源茶以徽州茶“屯綠”之名遠銷海外,廣受贊譽,被譽為綠茶“味精”。美國人威廉·烏克斯在其所著的《茶葉全書》中說:“婺源茶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
婺源,中國最美鄉村,有青山綠水、粉墻黛瓦、油菜花、曬秋的絕美風景,有厚重的古徽州文化,朱熹、詹天佑等歷史名人,也有被譽為綠茶“味精”的婺源綠茶。
婺源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陸羽《茶經》記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宋史·食貨》記載婺源謝源茶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明末婺源“四大名茶”入貢朝廷,明清至民國,婺源茶以徽州茶“屯綠”之名遠銷海外,廣受贊譽,被譽為綠茶“味精”。美國人威廉·烏克斯在其所著的《茶葉全書》中說:“婺源茶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
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簡稱“正稀茗茶”)董事長黎建華祖上是婺源徽商,“黎乾升”茶號由婺源黎家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廣州創立,是廣州十三行地區著名的婺源茶號,后因鴉片戰爭,“黎乾升”茶號北上漢口繼續經營。“黎乾升”第八代傳人黎建華于2016年10月12日在婺源注冊成立婺源縣正稀茗茶有限公司,他認為婺源茶價值嚴重被低估,希望通過努力把品質卓越的婺源茶讓全國人都喝到。黎建華清楚地意識到,再像同行那樣用傳統方式的做企業肯定不會有大的突破。黎建華決定尋找全國領先的專業咨詢團隊,用創新的經營理念為他的婺源茶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2019年攜手和君咨詢蔣同團隊,在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品牌打造、婺源茶文化的研究、婺源茶商博物館、茶文旅融合、農民經濟組織等方面進行戰略合作。
蔣同團隊秉承的咨詢理念是:競爭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創造新的價值,如果你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全世界的市場都會為你敞開大門。與正稀茗茶的合作,蔣同團隊秉承這樣的咨詢理念,幫助正稀茗茶通過一系列的戰略行動組合,創造新的價值,開辟新的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茶葉是婺源傳統優勢產業,全縣擁有有機茶園面積7.65萬畝,有機茶連續25年占歐盟市場50%以上份額,是名副其實的全國茶葉出口第一縣。近年來,面對復雜的外貿環境、急劇提升的用工成本,利潤低廉的外貿茶生存愈顯艱難,以出口為主的婺源茶急需于逆境中破局,尋求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婺源茶在國內知名度有限。若與國內成熟茶區進行硬碰硬競爭,婺源茶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婺源年游客量高達兩千多萬,市場潛力巨大,婺源茶的轉型升級突破口在于旅游市場。
婺源解放前安徽管轄,現在行政上屬于江西,文化上依然保存著地道的徽州文化,婺源歷史上誕生了五百多位茶商,為徽州之最,其中黎建華董事長先祖經營的茶葉老字號“黎乾”便是其中佼佼者。蔣同團隊建議復興三百年老茶號“黎乾”,這對于正稀茗茶來說意義重大:一、老字號的經營理念、經營文化、經營策略深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整理恢復出來,有助于當前企業經營走正道、走大道,不走彎路。二、游客買隨手禮,尤其是茶葉,正宗地道是排序第一的價值點,出自老字號的茶葉最具有信服力,游客不枉此行。然而婺源茶企沒有識別出徽州文化的價值,彼此沒有一家茶葉老字號被恢復。“黎乾”老字號的恢復有助于黎建華的正稀茗茶公司在婺源眾多茶企中脫穎而出,成為婺源第一,獲得旅游市場的認可。
在茶行業,各茶區積極探索物聯網等數字化應用,但更多的停留在產品溯源、智能倉儲等方面的應用,尚未形成全產業鏈應用。
一開始,正稀茗茶的現代化工廠更多基于規模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生產,并未借力現代數字化技術,因此競爭優勢并不明顯。蔣同團隊建議正稀茗茶現代化茶廠升級為數字化茶廠,數字化工廠上聯數字化茶園,下聯數字化倉儲和數字化營銷體系,形成數字化全產業鏈,實現從茶園到茶杯各個環節的數據化,既能實現高效化生產,更為優質、安全產品的建立強大科技背書。
正稀茗茶在婺源綠茶市范園內建設全國首家數字化茶廠,打造“數字化工廠+茶文旅融合”的工業旅游模式。數字化茶廠不僅有生產功能,借助數字化的吸引力還拓展了工業旅游,成為了婺源旅游線路上重要的旅游點。這不僅拓展了數字化茶廠的盈利模式,也帶來了品牌效應,三百年老茶號不僅有“至誠至善”的文化底蘊,還有借助現代數字科技“惟精惟新”的創新精神,正稀茗茶這一飽滿的品牌形象為其在婺源旅游市場樹立了強大的品牌優勢。
婺源的鄉村旅游雖然為婺源帶來了每年兩千余萬的全國游客,但由于旅游內容更多的停留在的觀光層面,游客逗留時間短,人均消費少,鄉村旅游為老百姓帶來的收益并不明顯。婺源政府希望的通過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結合,帶動當地百姓富裕,并出臺系列政策。
正稀茗茶建立婺源縣正稀茗茶茶葉合作聯盟,整合婺源縣6個鄉15個村的茶企、合作社的有機生態茶園面積共計約15000畝,建設綠茶粗制加工廠13個,每年可帶動當地村民務工15000人次,人均創收0.5萬元。官坑村是正稀茗茶的重點茶園基地之一,正稀茗茶在官坑村有高標準科技示范茶園685畝,輻射茶園2000畝,并建有800m2的名優茶生產車間。通過統一指導管理,統一收購,保障了茶農穩定的收益,帶動了300多戶茶農增收致富。為了能讓官坑村農民收入具有長期性、持續性,正稀茗茶攜手村兩委,以“官坑村正稀幸福茶農講習所”為主體,把農民組織起來,做強官坑村集體經濟,把分散的小舢板聯合成大船,提升市場競爭力,以“茶文旅融合第一村”為目標,把官坑村打造成集茶葉生產、茶園觀光、文化體驗、康養度假、農民講習培訓于一體的幸福村。
正稀茗茶的品牌建設不是像時下某些熱銷的企業喊口號、廣告轟炸(事實證明,這樣的品牌總是不長久),而是遵循“至誠至善,惟精惟新”古訓,通過復興三百年老茶號,將婺源厚重的徽州文化融入婺源茶,升華了婺源土特產的價值,為游客建立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購買理由,贏得了口碑效應。
小農背景下的中國茶大而不強,根本原因還是科技應用不足。正稀茗茶建立數字化全產業鏈,不僅實現全鏈條溯源,更能通過數字科技在每個環節管控產品品質,數字化工廠結合工業旅游,讓品質可觀、可感、可信,提升了正稀茗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