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曉晶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飲用水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水的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在“十三五”、“十四五”時期,很多文件中都明確了保證農村供水安全的規定,沒有安全的自來水供應就沒有健康的生活環境。在農村地區,飲用水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江河流水、地下井水和自來水。除了自來水之外,其他兩種水源都無法進行安全監管,為農村飲用水的安全性帶來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鄉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由于偏遠地區的供水工程設施相對薄弱,依然面臨著相關工程技術不達標、不少的管道還有嚴重漏損、農村入戶供水工程設施老化嚴重且沒有完善的對應政策落實,從而達不到將農村的供水安全問題落實到每家每戶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還存在著供水設施運行監督管理不到位,從而導致供水的安全工程存在重大隱患等突出問題。本文重點介紹農村安全飲用水的現狀、原因及對策。
廣義上的飲用水表現為兩種:其一是需要使用凈化的方式來處理適合人類以滿足生理需求所飲用的水;其二是純天然的不需要加工處理人類就可以飲用的水。我國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頒布實施之后,才有了正式的生活飲用水安全官方定義。準則上指出,飲用水安全是人們在保障基礎清潔和衛生的前提條件下,能夠及時、方便且經濟地獲取日常生活用水的社會狀況。我國對于農村飲水安全提出了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的四項具體評價指標。在水質的指標中,只有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的才為飲水安全,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為飲用水基本安全;在水量上的指標中:每人每天獲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為安全,不低于20-40L為基本安全;在用水方便程度的指標中:人力取水的往返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安全,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在供水保證率的指標中:供水水源的保證率不低于95%為安全,不低于90%為基本安全。
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總體生活水平有了飛躍性的提高,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與城市相比,農村受經濟與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大多數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相關建設都還不夠全面。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村的水源不僅沒有受到良好的保護,甚至還存在著水資源污染影響范圍廣、防治難度大、不定性大這幾種特征。農村的水源為何會污染?經過我們的調查發現,農民在耕田用水的過程中,存在著過量濫用農藥、污水糞便亂排,還有對養殖動物的糞便堆放隨意性大等種種不端正行為。長時間以來,一旦下雨導致土地滲漏和地表徑流,就會將不良物質及其他污染物帶入水源,從而導致地表與地下水源的污染。部分鄉村區域的供電設備還不能全部覆蓋。在缺乏水源供給的地區,由于飲用水大多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此村民在飲用水時并不能經過水質安全檢測,對其安全根本無法保證。加之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不少廠區都已遷移到了鄉村區域,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對農村居民的安全飲用水更是造成了致命一擊。飲用被污染過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僅嚴重危害到了農民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還會阻礙農村的經濟發展,由此可見,解決我國農村飲用水污染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近些年來,國家和政府一直在大力提倡節約用水,但也許是我國居民長期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同時用水的價格也比較低等原因,我國水源的浪費依然很嚴重,農村用水更是不容樂觀。農村居民通常通過地下水(井水)、河水、山泉、水庫等途徑來獲取衛生、干凈、足量的生活飲用水。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因其范圍廣且衛生狀況未知等原因,一直受到國家與政府的關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與工業的日漸崛起,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地表以及地下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和惡化的不良影響,讓我們本就有限的水資源更加緊缺。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經濟都不夠發達,政府的經費也非常緊缺,同時交通不太便利,想要改變用水狀況有較大的困難。有的村民因缺水會飲用以一些改良過的井水,嚴重的甚至會使用長期窖存的雨水來維持生活,令人唏噓。同時,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降水的時空分配不均,季節性缺水和區域性缺水并存。特別是我國北方和西北內陸河地區,這兩個地區因為長年干旱少雨,導致水資源一直都很短缺,既影響到地下水的開采,也對農村的供水安全非常不利。所以,當前我國農村飲用水還面臨著水資源匱乏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雖然我國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采取了許多重大工程建設和飲用水安全管理的措施,政府的投資力度也逐漸增大,大量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程陸續完成,有效緩解了部分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但是,由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總體水源匱乏,加上農村人口眾多、農村的供水質量總體并不高,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許多地區依然面臨著水量不充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的保證率較低等諸多問題,嚴重危及民眾健康。已建設的城鎮農村供水地區居民生活飲水源地和水源飲用安全工程,建成后管理上一般由供水工程受益地點的村鎮、水利部門和鄉村社區街道等實施監督管理,所繳納的水費也很有可能是按照當年的農村供水工程前期運營費用和設施后期費用,而不是按照工程計劃工期供應農村自來水的設備在后期進行了保養、折舊等費用,或者設備在后期維護中可能出現了重大的技術問題,而不能繳納設備的后期維修費和技術資金,將來就可能導致該項供水工程長期缺水無法正常運行保障繼續供水。同時,我國農村飲用水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我們應該盡快完善對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借鑒其他國家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的豐富經驗,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飲用水污染防治體系。
陽愛村位于寨崗鎮政府北面,距縣城約30公里。從地貌上看,陽愛村位于寨崗西斷裂處,其中突兀壁立的梅坳、觀音山是由斷層面形成的山巒,為石灰巖地貌。經過千百年的風暴雨沖刷與滄桑變遷,在陽愛村一帶的峰嶂產生了許多特殊的溶洞和景觀。早前,陽愛村的村民要出門浣衣、進山挑水,靠水庫、地下水井貯水,每逢用水高峰還經常會斷水、缺水,汛期則會出現水質渾濁的情況。水源水質不穩定,用水問題成為陽愛村村民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經過對村莊的調查,我們發現其飲用水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村民們自己打井開采,每家每戶各自使用自己家的井,這種規模比較小;二是由一個或多個小組帶領村民一起打井,共同管理生活區域的飲用水,這種規模比較大。
村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污水等隨意排放是造成農村飲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而農村的生活污水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農民使用過的清潔用品所產生的廢水。相關清潔用品的種類主要有肥皂、洗衣粉、沐浴露等。根據生活習慣,大多數村民會選擇使用洗衣粉來洗滌衣物,且習慣于憑感覺用量,并沒有按照包裝上的標明用量,這或多或少會增加洗衣粉的使用量。清洗完后,村民們習慣將廢水直接潑灑在自家院子的地面上,或者倒進排水溝任其流到村邊的河溝里。大量的生活污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農村地區卻普遍都沒有建設基本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因此會導致洗滌的廢水中會有較多的磷、氮等細菌。雨季來臨之時,這些細菌將伴隨雨水的沖刷進入水體,從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相信在農村,大家隨處都可見塑料袋的蹤影,一些是普通的塑料袋,一些則是商品的包裝袋。這些塑料袋也是造成農村飲用水不健康的原因之一。大多數商品的包裝一般都是塑料制品,許多村民在拆完商品之后就把包裝袋隨手丟棄。塑料袋不易降解,它們最后都會進入到土壤里,會導致土壤的透氣性下降。不僅如此,塑料袋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化合物污染土壤,最后這些有毒物質隨著雨水滲入到地下,從而污染地下水。
再者,生活在城市的我們都知道垃圾分類,這是一種保護城市環境的有效手段。雖然農村產生的垃圾種類比城市的少,但是由于大多數村民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沒有專門負責回收垃圾的處理人員,因此,農村的垃圾通常都是隨地亂扔,村民基本已經默認了只要是垃圾都可以向河流、小溪倒。大大小小的垃圾在長時間的堆積下會嚴重堵塞了河道,而附著在垃圾上的細菌也會因此流入水中,污染河水,隨著水循環體系一直惡性循環,最終污染農村的生活用水。
至今,我國關于農村飲用水污染的相關法律法規還存在欠缺,完善我國對農村飲用水污染的相關法律制度是解決該問題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可以采取借鑒的方式,參考國外對于保護飲用水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自身的情況,構建合理科學的農村飲用水防污治理體系。同時,向一線城市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小范圍的地區開始試點,倘若有顯著的成果則可以進行大規模推廣,實現城市和農村水源一體化管理。
健全農村飲用水安全的保護法律規定也同樣重要。完善城鄉自然資源利用、農村水資源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農村飲用水質量安全、農村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法規制度,在現有的有關規定中,增加相應的內容,以強化監督管理。
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應該給予農村更多的財政性建設資金。政府應當高度重視本省的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大資金對其的扶持力度,而不是讓各自鄉鎮各自解決,應該減輕農民的負擔。對于沒有經驗的鄉鎮,理應派代表到實地考察并傳授經驗,發現質量受損的監測設備應及時提出并更換處理。設立農村飲水安全專項扶貧資金,加大財政性建設資金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持續補齊農村供水水質出現渾濁度和微生物指標超標、工程更新改造的資金不足等短板,必要時還應對該項任務進行監督,嚴厲杜絕貪污等不良行為。加強對鎮、村的農村供水管理人員相關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全力做好農村供水工作。
眾所周知,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但受歷史背景的影響,農村居民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環境保護意識較為薄弱。對此,我們應該加強農民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相關工作,開村委會講明污水亂排的危害,并告知他們不要將廢水倒入河道中,盡量實現就地回用。派代表逐個登門拜訪講解等。村委還可以利用廣播、板報、展覽等多種渠道,加強對如何健康安全用水的科普,提升村民們的安全健康用水形態意識,充分調動農民對保護環境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共同營造農村改水的良好氛圍,提倡健康飲水、節約用水、合理利用污水的理念,避免水源污染惡性循環。對于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且符合污水集中收集管道鋪設的村莊,可以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對于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無法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應鼓勵村民們利用房前屋后的菜地或果園。只有農民真正行動起來,農村飲用水污染問題才有可能有效解決。
通過以上的調查與分析,可以看出,解決農村安全飲用水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國仍有許多農村地區因受惡劣的自然條件與相關供水基礎設施老化陳舊的因素,飲用水安全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隱患。粵北農村政府應該盡快跟上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等有關部門要依據各自職責,指導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相關工作,同時積極完善村落里居民供水基礎設施工程,綜合完善飲用水對農村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切實保障廣大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想要治理好農村的安全飲用水問題,還要從各個環節源頭上加強治理農村用水環境污染,加強用水安全監管監督檢查治理力度,提高農村用水安全保障措施等各個方面的安全工作水平,不斷完善提高廣大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服務質量。
而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既需要國家的統籌管理以及資金扶持,也需要廣大老百姓的配合,共同打造健康飲用水環境。在當前廣東實施“九大攻堅”行動背景下,我們必須盡快改善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爭取提高農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