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永 滕州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滕州馬鈴薯是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滕州馬鈴薯呈長橢圓形,薯塊芽眼較淺,表皮光滑,黃皮黃肉,適宜鮮食菜用,還可以主治胃痛、痄肋、癰腫、濕疹、燙傷,是和胃和解毒消腫藥,性平味甘。山東省滕州市地處淮河流域,光照強、降水量豐富,土質疏松,通透性好,極度適宜馬鈴薯的生長,是全國最大的雙季作馬鈴薯主產區。滕州馬鈴薯營養豐富,含有鈣、鉀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適宜鮮食菜用,并且具有耐貯存,易烹飪的特點,被譽為中國菜用馬鈴薯第一品牌。2022年,“滕州馬鈴薯”成功入選首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品牌價值達158億元。
近年來,滕州市相關單位緊緊圍繞馬鈴薯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條,融入發展歷史等文化元素,研發和引進優良品種,采用現代化的技術,以良種研發、脫毒種苗繁育、設施提升、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品牌培育、質量溯源、冷鏈物流、市場營銷和文化傳承等內容為重點,通過產業復合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現代物質裝備提升、體制機制創新、多元主體參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馬鈴薯產業的科技研發、良種集散、物流倉儲、價格信息等現代化生產要素匯聚能力和現代化產業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本文分析了滕州馬鈴薯產業的現狀和優勢,探索了適合滕州市馬鈴薯發展的路徑,并就馬鈴薯全產業鏈的發展提出建議。
滕州市已擁有近100多年的馬鈴薯種植歷史,約19世紀末期開始種植。多年以前,滕州地區的馬鈴薯種植,往往都是農戶的自發行為,與眾多農產品一樣,存在著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品牌發展較為落后,產品價格低、銷售困難等問題。2004年,當地政府決定將馬鈴薯的生產列入為農業標準化建設的一個重點,將“滕州馬鈴薯”進行品牌化建設。20世紀70年代后期,滕州馬鈴薯生產由零星分布逐漸集中連片。近十幾年來,滕州馬鈴薯產業步入快速發展提升期。脫毒種薯、多膜覆蓋、配方施肥等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的廣泛應用,滕州市率先在全國首創了春馬鈴薯拱棚高效栽培技術,脫毒良種普及率達到100%,拱棚設施栽培面積達到36萬畝(1畝=667m2),生產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滕州春馬鈴薯4月下旬開始上市,最早比露地栽培提前45d,填補了市場空白,搶占市場先機。
近年來,滕州市緊抓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全力做大做強馬鈴薯特色產業,農村致富路上照亮了“薯光”。滕州馬鈴薯以菜用鮮食為主,春、秋兩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65萬畝,總產200余萬噸,總產值60余億元,畝均效益8000元以上。
按栽培模式,施栽培區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界河、龍陽、大塢、姜屯、東郭(部分),以保護地栽培為主,精細化管理、投入大、效益高,同時該區域也是秋馬鈴薯主產區。露地地膜栽培主要分布在濱湖、西崗、級索等南部鎮的部分村莊,該區域大多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推進發展設施化、規模化生產,以地膜栽培為主,部分采用大拱棚覆蓋栽培,精細化程度不如北部核心區,產品銷售價格較核心區域低0.20/kg;按生產季節,春馬鈴薯50萬畝左右(包括春拱棚37萬畝、露地栽培13萬畝)種植收益36.8億元,秋馬鈴薯20萬畝左右種植收益達9.4億元。
為了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的不斷變化,當地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積極打造網絡銷售平臺。滕州市區位優越,是魯中南農產品物流主通道的重要節點,多年來堅持以家庭經營為主體,大力發展馬鈴薯產銷合作組織。滕州市探索推行“產前供應優質農資、產中嚴格標準化生產、產后銜接市場銷售”等新型合作模式,全市馬鈴薯產銷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56家,為馬鈴薯購銷客商提供了周到貼心的服務,營造了安全舒心的營銷環境,每年有近100萬噸滕州馬鈴薯優先進入上海江橋、廣州江南、北京新發地等批發市場,并借助青島、廣州、深圳等外貿口岸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
中國(滕州)馬鈴薯大數據中心建成運行,精準提供滕州市土豆的最新價格及產地行情數據,為薯農實時掌握土豆產地的價格波動趨勢,對比其它城市土豆價格產地行情提供參考。2021年4月,滕州市獲評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 稱號。品牌化的建設,區域品牌的打造,真正將“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
一是,加快馬鈴薯產業示范園建設和馬鈴薯技術研發。以豐谷云農科技示范園為核心區,以滕州北部馬鈴薯優勢種植區為示范區,輻射帶動滕州及周邊縣市區全面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大力推廣綠色、生態、無公害先進種植技術,加大品種研發投入和種薯繁育能力建設,積極開發引進早熟型高淀粉品種、加工品種及彩色馬鈴薯等特色品種,與鮮食菜用馬鈴薯產業形成有益補充,豐富種植結構,總結種植技術,穩步推進規?;藴驶唵紊a。積極攻關馬鈴薯帶芽播種、零破損收獲等技術難題,早日實現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
二是,加快馬鈴薯精深加工。由于近年來脫毒馬鈴薯原原種供不應求,極大地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立和發展,從事馬鈴薯育種、生產、加工、銷售的企業與合作社眾多。以山東信華新格林智慧農業有限公司、滕州市正德康城蔬菜專業合作社和滕州市北大倉面粉有限公司作為園區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代表。主要從事馬鈴薯脫毒苗、微型種薯的繁育、生產及銷售;鮮切菜和熟鏈菜品的供應;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服務;種業技術服務;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農產品初深加工服務;文旅服務等。入園參與主導產業生產經營企業個數52個,馬鈴薯產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家庭農場)60個,產業園內社會化服務組織12個。直接帶動就業人數2萬余人,其中二三產業就業人數6000人。社會效益顯著,發展潛力和帶動作用明顯。
在中央及省級支持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地方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政策可落地、可操作、可見效。棗莊市農業農村局發布《關于支持滕州馬鈴薯特色產業園建設工作的意見》,重點支持馬鈴薯標準化生產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品牌化培育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立足本土優勢,堅持筑巢引才,選準產業,大力發展土豆種植,方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此,應在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種植技術上下功夫,首先與市蔬菜辦、省蔬菜研究所及馬鈴薯種業龍頭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在技術和種薯篩選方面享有全方面支持。其次是積極招商引才,筑巢引鳳。通過與縣人才辦協調,深入全國土豆種植基地等地招商引才。
緊緊圍繞滕州馬鈴薯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條,融入發展歷史等文化元素,研發和引進優良品種,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打造生產功能突出、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力強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園區創建與當地產業優勢、發展潛力、經濟區位、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相匹配,增強馬鈴薯產業區域競爭力,并輻射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以期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范帶動整個市域產業發展。
以馬鈴薯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為核心,按照高標準農田和農業標準化的要求,加強和完善農田基礎設施、農技推廣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新型經營主體、批發市場、加工儲藏等硬件設施和體系機制建設。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鋼架拱棚基地2萬畝,示范帶動全市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到40萬畝。全面推廣地膜回收、降解地膜、有機肥替代化肥、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低毒高效農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綠色生產技術,產品全部達到或超過綠色食品質量標準。建成集中展示滕州馬鈴薯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的高標準示范田,進一步鞏固提升滕州馬鈴薯在全國二季作區的領先位置。
以馬鈴薯生產核心區為中心,在三公里原料采購半徑范圍內,沿城鄉交通干線,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馬鈴薯為主要原料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集群。以大型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年產量18萬噸以上,加工鮮馬鈴薯1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1.5億元;以正德康城等為龍頭,創新發展馬鈴薯鮮切菜、速凍菜加工,建設滕州市馬鈴薯加工科技園,配套完善檢測、清洗、分揀、切配、熟化及中央廚房、恒溫儲存、低溫速凍、冷鏈物流等設施設備,實現年產馬鈴薯鮮切菜2萬噸、脫水菜1萬噸、各類馬鈴薯制品4500噸;以恒裕食品、海風冠都為龍頭,建設低溫烘干、恒溫儲存設施,大力發展鮮薯、脫水菜出口培育壯大馬鈴薯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積極創建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錦旺食品、亮康然食品為龍頭,加大技術研發和資金投入,積極開發罐裝馬鈴薯汁等功能性飲料和馬鈴薯餅干、糕點等休閑食品,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同時,根據馬鈴薯產業發展需要,積極做大中國(滕州)馬鈴薯交易中心、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魯華物流、三興物流等物流市場集群,大塢鎮瑞弘冷庫、龍陽鎮騰翔冷庫、界河鎮潤翔冷庫、姜屯譽豐源冷庫、濱湖田橋冷庫及城區嘉譽冷庫、盛達冷庫等冷庫倉儲集群,為馬鈴薯加工業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以“一村一品”為方向,建設主導產業區域農產品知名品牌。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建設,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和發展?!叭芬粯恕苯ⅲ兄谵r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著力抓好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制定和實施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在山東省地方標準已發布春、秋馬鈴薯良好農業規范(GAP)基礎上,持續深入開展馬鈴薯良好農業規范(GAP)研究,以馬鈴薯為示范作物成功創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20萬畝馬鈴薯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不斷提高產業園標準化覆蓋率、“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種植面積覆蓋率。深入挖掘滕州馬鈴薯豐富的營養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附加值。在全國范圍內叫響滕州馬鈴薯世界級品牌形象,將產業園打造為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帶動有力的優勢特色、產業興旺引領區。
依托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程,整合各類信息平臺、信息資源、信息終端,建立完善園區現代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和農產品的溯源系統。對馬鈴薯核心區智能化種植、展示和示范區、生產區設施農業生產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監測提供支撐。積極采用互聯網、物聯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現代信息手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在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農產品安全質量可追溯。構建馬鈴薯產業園農產品質量管理系統和安全追溯平臺。推進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強產地環境檢測,建立健全監測結果通報制度和質量誠信體系。大力推進馬鈴薯園區智慧農業發展進程,將產業園打造成為技術先進、設施裝備配套、信息化水平領先的現代技術和裝備加速應用集成區。
滕州是“中國馬鈴薯之鄉”,已有近百年馬鈴薯種植歷史。近年來,滕州市緊抓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全力做大做強馬鈴薯特色產業,農村致富路上照亮了“薯光”。全市春秋兩季馬鈴薯種植穩定在65萬畝,總產200余萬噸,總產值60余億元,畝均效益8000元以上。馬鈴薯產業的科技研發、良種集散、物流倉儲、價格信息等現代化生產要素匯聚能力和現代化產業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為全產業鏈的進一步打造完善、集聚效應進一步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區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下一步應加大地方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的政策措施,培育農產品加工大集群,保障馬鈴薯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市域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