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夢圓
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管理者和輔導員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共同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做好職業準備,實現個人價值,同時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應該幫助大學生在專業的理論學習課程過程中,了解大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愿景,對不同專業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出清晰的規劃和判斷,為大學生指明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道路,促使大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清晰、更堅定,幫助大學生減輕心理負擔。同時高校也要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宗旨,為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為社會輸出較高職業素養的優秀人才而不斷提高和改善教學水平,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為大學生更好地提供創新創業教育服務。
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的開展時間不同,但兩者有一個顯著的共性,就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畢業后步入職場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職業生涯規劃重點在于是否選擇本專業崗位就業,引導學生通過本專業的優勢選擇專業對口的崗位,并在就職過程中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則在于創業,要引導大學生洞察當前社會發展,通過對國內外相關行業的調查和數據分析,尋求商機,并整合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助力,為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各種補貼方面的支持。由此可見,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協同發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要實現協同發展,就必須從宏觀的角度上進行統一規劃,以保證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創新教育的連貫性和有效融合。
然而,在現實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創新教育的整合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在目標、方法、內容、評價等方面都是簡單聯系,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組合。這將導致兩者之間的一致性不足,無法實現深層次的整合。
缺乏實踐機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針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從就業角度看,要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訓練,確保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因此,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應以相應的實訓為基礎。然而,目前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往往更偏向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活動創新,導致培養學生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以大學生就業為中心,創新創業教育以大學生創業為核心。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在相應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整合中,目前存在就業與創業的不平衡,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的效果。
加強課程整體規劃設計。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教學和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的整體規劃設計,并確保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整合教學效果能夠對大學生有所幫助。這就需要從宏觀角度對教學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和規劃,加強課程架構的整體性建設,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進行整體性規劃,重組兩種課程的結構,確保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完整的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具體來說,要確定職業生涯規劃的總體規劃目標,根據專業特點,對對口的行業和崗位進行綜合考察,并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評估和專業技能實踐能力考核,通過整體評價來分析大學生是否能夠勝任本專業對口的相關工作。如果大學生本人對專業對口的職業規劃意愿并不強烈,可以考慮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創新創業教育也應該結合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方向,對大學生個人能力、專業技能、創業規劃和個人成就愿景進行綜合分析,通過科學分析,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人創業規劃進行合理評估。如果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資質或創業能力達到一定水平,那么,高??梢葬槍@類大學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資助,為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具體的評估目標需要根據大學生的專業、涉及的行業等多種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和調研。此外,還要整合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構建符合當下市場的全新的教學課程體系。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而言,高校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根源上解決當前的人才培養困境,為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創業平臺,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教學資源。因此,高校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有針對性地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因素、個人意愿和行業發展前景進行綜合評估和分析。在具體評價方法上,需要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整合為一個綜合的途徑,以促進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能力建設。高校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定向人才培養模式,將具備高素質實踐能力的人才引入到企業實際崗位當中,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還可以在校園內創建一個實踐基地,鼓勵大學生通過個人努力去實踐創新創業的想法,通過參與現實生活中的實踐,積累更多的社會實踐經驗,為未來擇業和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踐基地里,可以為大學生設立專門的創業實踐空間,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各種商業實踐活動,如開咖啡店、科技創新實驗室等不同的創業模式,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鍛煉相關能力。
創建就業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雙核心”。在整合目標、教育方式、考核評價等方面,需要平衡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避免失衡。要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融合,不是簡單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就能取得成效。在整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并以這些關鍵點為約束,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整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創業與創新創業教育重在創新與創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重在創新就業。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都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如今,各個行業都在不斷深化信息化的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整合也要加強信息化的運用,通過信息資源的整合,使用信息化技術,將創新創業資訊信息進行整合,提高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整合教學效果。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既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協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包括課堂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其核心內容是要引導大學生不僅要掌握自己本專業的學科知識,還要學以致用,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礎技能。在此基礎上還要具備創新能力,熟練運用本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從客觀的角度看待專業與實際工作的關系和規律。此外還要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經濟變化趨勢,關注時事焦點,使大學生具備獨立的判斷思維,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因此,需要構建一支專業能力強、水平高的師資隊伍,更好地開展教學,幫助大學生提高綜合能力。
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組織以創新創業小組的形式參與創業團隊競賽,通過團結合作和互幫互助的形式,強化大學生的團隊意識。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高校不斷努力和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