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任卓
■摘 要:技工院校開展在線課程教學時,希望通過收集教學實施數據的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對在線教學實施的效果進行評估。因此,部分院校選擇了一些專門為院校教學開發的線上教學平臺。這些平臺的優勢在于更注重院校教學組織管理的需求,在校內各級組織機構管理,以及教學管理、課程管理等方面有更為專業的設定。通過這些設定,能夠更清晰地進行數據收集,方便進行大數據分析,評估在線課程教學效果。本文基于一些采集的數據,嘗試從大數據分析角度淺析技工院校在線課程教學所反饋出的一些問題。而現今互聯網時代,通過大數據方法分析問題也是一種非常可靠的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技工院校;在線課程教學
技工院校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和現實教學工作需求,開啟了在線課程教學。但是技工教育基于其特點,更多的課程是實訓課程,絕大多數課程需要使用專業設施和設備對學生進行訓練,開展在線課程教學比較困難,因此技工院校在線課程教學只能選擇公共基礎課程,以及一些學生能夠在家里學習練習的課程。那么通過一段時間的網絡教學效果如何呢?
學生學習終端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態。相關數據顯示,在使用終端占比上,使用安卓操作系統的占75.06%,使用蘋果操作系統的占11.62%,使用電腦操作系統的占13.29%。
相關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在線學習時選擇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設備,總比例接近87%,而使用電腦設備的僅占13%。從現階段軟件與各種操作系統之間的兼容關系來看,安卓系統不能夠完美適配各種領域的專業軟件,比如高端的繪圖軟件、測試仿真軟件等。所以,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完成在線學習多是基于公共基礎學科的內容,很少有專業教學科目。
近年來,技工教育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教育成果,在世界技能大賽舞臺上為國家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工匠精神被廣泛傳播、傳承,但是從現實情況看,現階段大眾對于技工教育仍存在偏見,這也就造成了技工院校學生家長對于技工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響到了家長對于學生購買線上課程所需學習設備的支持力度。
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順利完成學習,國家的免學費政策和各級財政對于教學設備的投入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現階段各技工院校之所以能夠做到開展全校覆蓋式的在線教學,得益于智能手機和我國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學生有手機就能上網,聯網后就可以完成對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而對于對計算機設備比較依賴的軟件課程,手機和平板電腦則顯得很無力。
據某學校教學監管部門對學生的電話回訪,有68%的學生反饋家里的計算機設備無法安裝繪圖軟件,17%的學生反饋家里沒有計算機設備,5%的學生反饋不會做,僅有10%的學生表示可以完成作業。根據數據和回訪結果,該校對于課程進行了迅速調整。這也表明,技工院校的多數主干專業課程以在線教學方式完成的難度較大。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技工院校在線課程安排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主要來自學生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設備。那么各個技工院校在課程安排上重點選擇了哪些科目?學生的出勤情況如何?這些數據又反饋了怎樣的效果和問題呢?從學校對于課程的排課率和學生參與在線課程的出勤率,可以清晰地看出,某學校在疫情期間排課率最高的課程是“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課”,這應該是全校性的公益課,排課率和學生的上課率高居第一位,證明了需求是促使學生選課上課的關鍵因素。在那樣一個非常時期,學校安排這樣的課程,并且把排課率放到最大是必要的,證明了學校是負責任的。同樣,學生出于對學校的信任,選擇從教學平臺上獲取自身關注的信息。緊隨其后的是兩門心理疏導課程,這一數據信息反映了學生長期宅在家里而產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排解。該校在線課程安排充分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準確地安排了心理疏導課程,關注了在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時期可能要面對的不單純是知識教學的這一問題。
在后臺的統計數據中令人不解的一組數據是在線體育課程的數據反饋效果。體育課也是全校性公共課程,但是從數據上來看,效果不佳。
該校在體育理論課教學在線課程建設方面非常用心,對教學內容、方式等進行了精心設計,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單純從在線課程建設角度來講,體育課的安排和設計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造成學生在線課程出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內容并不適合學生當時的需求。當時學生由于疫情被困在家里,沒有條件參與體育運動,所以對于課程內容里面提到的各種球類、田徑類項目的知識提不起興趣。從另一個方面講,這樣的在線體育課程,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在家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從而增強體質、免疫力的作用。如果安排一些關于八段錦、太極拳等中國傳統武術運動知識及視頻動作指導的學習,哪怕是安排一些“跳操”學習,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出勤率。
技工院校在線課程的學生出勤率反映了學生的需求意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關注點決定了學生在線課程的參與度。把握學生的關注點和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出勤率和參與度的關鍵。這些都需要技工院校教學教務管理部門充分調研,提前預判,實時監控,及時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技工院校在線課程教學能夠落在實處,切實保證學生的出勤率和學習效果。
通過對課程的相應調研,筆者了解到,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進行在線課程的訪問,并且根據課程制作過程中教師設定的教學任務點進行學習,進而完成相應的作業獲得成績,這些日常成績將最終影響該課程的最終成績評定。絕大多數學生根據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點學習,并獲得了合格的成績,確認了學習效果。但是,相關數據表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并不積極,這說明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與教師之間的互動環節實施得并不順暢,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并不積極主動。
其實技工院校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一直呈現出理論課程參與度相對比較低,實訓課程參與度相對比較高的特點。這一特點是由技工院校生源特點決定的。由于技工院校一部分學生不適應基礎教育的課程教學模式,成績不是很理想,又或者其沒能在較好的教育資源下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些學生在傳統課堂里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于講述式的教學不是很感興趣,他們更愿意自己動手實踐,更習慣于碎片化的講解教學,也就是類似于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因為師傅并不是一直在講,多數時候是邊講邊做、親身示范,然后徒弟學著去做,師傅邊看邊指導,這就是現代技工教育提倡的新時代的學徒制教學方法。所以,針對在線課程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討論的情況,技工院校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發揮在線課程教學的優勢和作用。
筆者認為,現實的解決方案就是運用虛擬/現實增強技術(VR/AR)進行教學。其實現階段虛擬/現實增強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國家在2019年已經立項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支持其產業發展,相信未來很短時間內我國將引領這一技術在全球的發展。虛擬/現實增強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在線課程無法進行操作實訓的問題,通過終端設備的模擬功能,使用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的在線課程將讓所有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能夠模擬完成操作訓練。而這正是適合技工院校學生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使用新技術的在線課程將突破目前技工院校在設置在線課程上的局限性。當然這同時需要學生家庭的相關投入,即筆者提到的學生原生家庭對待技工院校學生學習設備的投入認可和擁有相關的投入能力。
在線上教學開展過程中,積極思考,勇于創新,邊探索邊教學,收到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技術原因,現在還不能將全部技工院校的課程納入在線課程教學領域,但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技工院校線上教學將能夠滿足各方面需求得以全面開展,成為線下教學的有效和全面補充。屆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使課程教學更加靈活,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作者單位: 李燁,韶關市技師學院、韶關市計算機程序設計員技能大師工作室;任卓,韶關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