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英 陳濤
■摘 要:基于鄒魯文化特色的班級文化可以有效塑造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提升班級凝聚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推進班級文化建設可從環境氛圍營造、制度規范建立和精神文化引領三個層次著手,通過完善班級文化考核評價機制,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系統化推進。本文結合學校和班級實踐做初步探索。
■關鍵詞:班級文化;鄒魯文化;實踐探索
■課 題:本文系2021年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鄒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中職班級文化建設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1462)的研究成果。
班級文化是培根鑄魂的隱性教育力量,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良好班級文化能提高整個班級凝聚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為推動中職學校教育目標實現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部分中職學校的學生中考成績較差、綜合素質較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他們普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吃苦耐勞精神,部分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依然我行我素,“混日子”不求上進。同時,有些任課教師重視程度不高,責任心不強,不了解或不愿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和性格等實際情況,不注意人文關懷和因材施教,缺乏專業興趣引導,從而抑制了學生健康向上和多元化發展。鄒魯文化特有的愛國愛家、向上向善、明禮誠信、團結和諧等精神品質,能潛移默化地引導人、陶冶人。這種文化可以塑造班級核心價值觀,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激發師生對中職教育和自身專業的熱愛和認可,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使人們信心百倍地投入工作學習,自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同時,鄒魯文化的熏陶能夠幫助人們轉變觀念,消除對中職教育的偏見,形成尊重中職教育、支持中職學生的濃厚社會氛圍。
構建班級文化建設體系,可從環境氛圍營造、制度規范建立和精神文化引領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和運用。
(一)推進環境氛圍營造,構建“勵志學習家園”
班級學習環境是教育目標的外在表現。通過營造物質環境、可視化載體和情景再現等文化氛圍,達到教育人、培養人、激勵人的目的。
1.動手美化教室,創設崇德向善環境
倡導“我的教室我做主”,鼓勵全班學生開動腦筋、集思廣益、出謀劃策,把自己的理想目標、興趣愛好、思想情感融入班級環境設計,自己動手對教室進行個性化布置。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學校)2021級幼教2班,采納學生意見,在講臺上方擺放仙人掌、蘆薈、吊蘭等綠植,征召責任心、公益心強的同學養護;各項規章制度和臨時通知集中在公告欄展示;教室墻面張貼內容適當、感召力強的標語牌板和班級風采圖片等;開設圖書角,組織大家捐獻圖書,并對圖書進行分類編號,建立借還手續和制度等。
2.開展多元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寓教于樂,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學校2021級學前4班,組織開展禮儀學習培訓、演講比賽、經典誦讀、歌舞表演和體育競技等多種集體活動,指導有特長愛好的學生參加當地“孟母文化節”“尼山圣境古裝禮儀表演”等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形美、言美、行美、體美和禮儀美等綜合素養。通過參加活動,學生集體意識、責任意識、道德品質、團隊意識等顯著增強,使班級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3.精心打造班課,引領班級正能正氣
精心設計班會主題和流程,使其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既講政治、順大勢,又接地氣、揚正氣。主題班會收集的材料要有說服力。學生喜聞樂見的、發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素材和場景更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過程要具有互動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收獲感。活動結束要讓學生談感想、找不足,激勵斗志,堅定信心,明確努力方向,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
(二)推進制度規范建立,打造“文明守紀團隊”
古人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班級制度規范的建立實施,能夠促進學生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和團隊意識的增強,能夠培養學生文明誠信、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等綜合素質,塑造學生攻堅克難、吃苦耐勞、敬業愛崗、不怕苦、不怕累、敢打必勝的意志品質。
一是建立健全班級制度。對照《學生守則》《學生行為規范》等制度,結合各班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作息制度、課堂紀律、衛生責任制度、優秀學生評選制度等。制作標語牌板懸掛在教室和校園醒目位置,讓廣大師生隨處可見,普及制度規范內容要求。日常利用班會時間,引領學生學習掌握這些制度,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怎樣去做、做到什么標準,以收到事事有規范、人人守規矩的效果。
二是督促規章制度執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和落實。對于班級各項管理制度,教師和班委首先要帶頭遵守,然后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遵守。班委紀律委員負責監督制度執行,對于違反校規校紀、班規班紀的行為應當懲戒。通過監督執行及獎優罰劣,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培養學生遵章守紀的意志品質。
(三)推進精神文化引領,構建“健康成長樂園”
精神文化引領包括班級精神的培育、宣傳和延展。班級精神是班級文化的靈魂所在,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激勵、教育和制約作用。
1.集思廣益,提煉班級精神
班級精神的提煉和培育應符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育教學目標,既簡明扼要又應蘊含哲理意境,發揮激勵引導功效。例如,學校2021級學前4班精心制定了班級精神建設方案。班主任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征集班級精神初稿,再由班委會討論和修改,最后由班主任審核后確定。他們提煉出班級品牌為尚美養正班;班級口號為崇尚美好、涵養正氣。2021級幼教2班通過班主任講解儒家經典故事、觀看勵志電影、征集心得體會、學生自主策劃討論等方式,提煉班級品牌為承德班;班級口號為承圣賢之德、 開今人之風;確立班歌為《最初的夢想》;班訓為復古今文化、展今朝風采;班風為認認真真讀書、端端正正寫字、踏踏實實做人、健健康康成長。
2.用心宣貫,內化班級精神
要將班級精神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要善于運用文化展板、標語橫幅、黑板報、演講、歌舞和征文等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和教師熟知精神文化內涵,并使其融入自身思想、學習、工作和日常行為中去,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校各專業先后開展“親吻生命,讓快樂飛”“好書伴我成長”“點亮愛心奉獻愛心”“誦讀經典傳承文化”等各種主題班會活動。
3.激勵引導,延伸班級精神
針對部分學生對學習任務缺乏恒心、難以堅持的實際情況,發揮班級精神文化教育引導作用,有的放矢進行激勵:一是情感激勵,從思想、學習、生活上關心幫助學生,讓學生感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二是獎懲激勵,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三是典型激勵,善于選用宣傳品學兼優典型、好人好事典型、崇德向善典型,發揮榜樣示范帶動作用。學校定期組織學習之星、技能之星、文明之星、體藝之星、最溫馨宿舍等評選活動并張榜表揚,弘揚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建立完善的班級文化建設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班級及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實現班級文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提升學校整體管理水平。
(一)建立班級文化申報審核制度
結合上級文件精神,建立學校層面的班級文化建設申報審核制度,成立由學校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審核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學校各班級文化構建情況,要納入每年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發動各班級制定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并報學校審核后實施。要明確獎懲辦法,對不按規定申報或者執行不到位的班級進行責任追究,與班主任和分管校領導績效掛鉤考核,加大班級文化建設的剛性約束,有力促進校園文化和行業文化落地生根。
(二)建立班級文化建設數據庫和交流平臺
積極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及活動資料電子化。在學校內部辦公OA網傳輸,按照管理權限查閱。組織開展班級文化建設高層論壇,邀請教育專家參與討論,推動班級文化品牌創建,擴大學校文化影響力。
(三)建立班級文化建設考核評價制度
成立班級文化建設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考核評價方案,并組織實施。每半年或一年組織考評一次,綜合分析評價班級文化建設成果,表彰獎勵先進班級,對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提出指導性整改意見,全面塑造基于鄒魯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品牌,培養一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
隨著社會的發展,班級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推進鄒魯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創新發展,為振興中職教育事業譜寫新篇章。
[1]盧明,王文希.中職學校特色班級文化創建的途徑和方法研究[J].河南農業,2020(9).
[2]梁增紅.構建班級文化,促進學生發展[J].基礎教育課程,2006(34).
[3]趙玉梅.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J].文學教育下半月,2018(18).
(作者單位: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