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蕾 侯旭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人才供給質量的重要著力點。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價值取向偏差、思想引領缺失等問題,對此,本文分析提出,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體系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優化,夯實創新創業教育的精神底色,激發受教育主體的內生動力,引領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建設,即找到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點,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成熟體系的同時也深挖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從而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優化路徑
■課 題:本文系202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以‘立德樹人為引領的工科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21JSJG458)、2020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影響力和輻射度研究”(課題編號:2020SJB0255)的研究成果。
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事關國家人力資源開發。2023年4月,《人民日報》刊發《奔跑在奮發有為的賽道上——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8年綜述》,肯定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賦能鄉村振興,傳承紅色精神”“緊跟時代需求,貢獻青春力量”“加強國際交流”的積極作用。可以看出,創新創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經濟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相連,并且被賦予民族復興的濃厚精神底色。創新創業教育要確保準確、高質量發揮育人功能,始終回應“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性問題。
一是價值取向偏差,思想引領缺失。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實施主體存在片面化、功利化、競賽化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偏差和思想引領缺失的具體表現有:以產生經濟價值為終極目標,忽視精神價值;過度關注個人發展,忽視社會價值;迷失于創新創業機緣技巧,忽視價值選擇。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需要進一步澄清,思想引領體系需要進一步建立。
二是受教育主體動力不足,落地難,實效性差。在創新創業理論學習方面,學生片面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面向有具體創業計劃和職業規劃的部分學生,對于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關注度低、參與熱情不高。在實踐方面,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攻堅克難的勇氣,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率低。
三是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根據評價導向的不同,通常把創新創業教育的指標體系分為過程導向、結果導向、能力導向三類。從目前的情況看,很多學校沒有科學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工作,而是功利化地根據學校質量考核或者績效考核的相關指標代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指標。過程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建立,結果導向的評價體系也片面停留在創新創業項目立項情況、創業項目落地情況和創業項目跟蹤,且普遍只停留在統計摸排工作,缺乏專業化的指導和幫扶。導致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功利化的“唯考核指標論”,硬性指標考核多,軟性資源建設評估少,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匱乏,質量不高,教育實施主體功利性強,課程體系和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受教育主體積極性弱;進行過程導向的評估數據統計量大,數據處理缺乏成熟模型,從事相關工作的師資緊缺,評估結果難以轉化為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成果;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體系不清晰、不明確,這種情況下顯性的考核指標易于量化,更易于融入學校總體管理體系框架。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存在價值引領缺失、受教育主體動力缺失、評價體系不完善三個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體系,尋找兩者協同融合的切入點,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優化。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聯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為教育內容;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具有顯著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采用理論教育、實踐教育、榜樣教育、心理咨詢等教育方法,教育引導大學生,指導規范大學生行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規模化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勇于投身創業實踐的人才,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參與創新創業模擬和實踐,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教育。
根據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也基于此學說發展而來,包含體力與腦力、才能與品質充分發展。根據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理論,受教育者選擇成長為何種人是我們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內容。價值觀影響著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行為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可以兼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彰顯個體特點和滿足個性需求,與社會生產需求相呼應,促使受教育者自身得到最好的發展,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剛性要求
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都要不斷融入時代發展和個體發展要求的新內容,都包含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雙重屬性。立德樹人績效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健康人格、精神面貌、身體素質、美育素質、社會實踐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包括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育民族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健康的、于國于民有益的全面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專業學習為基礎,培養創新能力;以全方位開發個人素質能力為基礎,培養創業能力;踐行開放、包容、可持續的新理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注重創新創業行為帶動就業、創造社會價值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的不同細分領域都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其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都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
(三)時代發展和個體發展的共同需求
高質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價值觀是人本身的最高價值,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辯證性關系是建立在事物發展規律、社會建設規律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維度闡述了價值要求,明確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之間的價值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國情和時代背景下產生,倡導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國家價值相統一。個人的創新創業夢想也應該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創新創業教育可以促進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從而提高教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貢獻度。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科學引導學生在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創新創業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創業選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表面上看做的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將影響一代青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一定可以對投身創新創業實踐中的青年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和“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的“十大育人”體系構建已具備相對成熟的工作基礎。因而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通過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實現優化。
(一)教學科研方面
創新創業要立足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特別要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教學科研過程緊密融合,發揮課程育人、科研育人作用。教學科研可以作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優化的有力結合點。高校全面開展課程思政,注重在專業學習、科學研究過程中塑造價值、提升能力,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專業、行業、產業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結合政治經濟背景認知相關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明確關鍵技術突破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政治意義。將教學科研作為創新意識萌發、創新能力提高的沃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堅定學生專業報國、創新強國的理想信念,激發學生創新的內生動力,確保創新創業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長期延續的“后勁”。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與學生一對一溝通較多,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可以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開展,可以通過問卷、一對一訪談等形式提取學生信息進行調研,同時由指導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創業意愿和能力進行評價。
(二)實踐環節方面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普遍依托于“大創項目”、校園創業園入駐項目、雙創比賽三種形式開展,多采用申報、答辯、比賽選拔等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學生在具體的雙創項目中立足專業背景、了解行業領域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定位市場痛點、回應社會和國家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學會承擔社會責任,找到承擔民族復興重任的實踐路徑。這三種實踐形式也存在參與學生范圍有限、參與門檻較高、功利性導向較強等局限性。而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植入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例如,依托學生社團、寒暑假社會實踐、大學生“三下鄉”活動、主題班會、主題教育等則是現實、可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環節多數是由學校學工處、團委、二級學院等部門牽頭,由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實施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教育載體,統籌雙創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專業課教師協同發力,既可以最大范圍地確保雙創教育實踐活動的普適性,擴大受眾面,又可以確保其價值取向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致性。
(三)宣傳思想工作方面
宣傳工作找準切入點才能讓受眾聽得進、記得住、內化于心。宣傳工作還要與其他方面的工作配合呼應,讓宣傳思想的落地通過其他方面工作的行動被檢驗,所以宣傳工作在前期設計時也應想好檢驗效果的抓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同樣也要遵循宣傳思想工作的需要,并且也是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切入點。做好典型事跡、榜樣示范的宣傳工作,生動展示創新創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呼應國家發展大勢,宣傳在工作崗位上敢創新、能創新,在經濟社會浪潮中敢創業、能創業的典型人物。通過創新創業案例、優秀校友報告會、校友創業企業參觀等多種形式,將思想引領注入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廣大青年以專業報國、科技強國為創新的初衷,引導創業者以回饋社會、回報祖國為榮。在宣傳思想工作體系下,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實現以點帶面,持續激勵廣大優秀青年勇于投入創新創業中。
(四)教育評價方面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現狀,評價體系可以引入“價值觀養成”模塊,評價內容可以包括創新/創業意向、創新/創業初衷、創新/創業目標、項目價值(經濟價值、行業價值、社會價值)等,評價過程可以貫穿創新創業教育或實踐活動前、中、后期,并進行創新創業計劃與實現后的轉變對比,評估創新創業教育價值引導的效果,實時反饋以便盡快進行調整。另外,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觀養成”評價模塊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前期的價值觀自我認知、中期的價值觀自我審視、后期的價值觀強化。“價值觀養成”評價模塊可以嵌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塊中運用,評估應面向全體學生。高校在年中、年末等學期結束前一般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動態的整體調查評估,包括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評價體系、評價平臺和數據分析等工作機制較為完備和成熟,工作效率和評估準確度較高。
[1] 宋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2] 孔令嫣,陳昕.基于“思創融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育機制探析[J].科技創業月刊,2022(4).
[3] 張皓冉.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2(3).
[4] 邴浩.創業教育究竟激發了誰的創業意愿:基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實證分析[J]. 高教探索, 2019(9).
(作者單位:侯小蕾,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侯旭,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有限公司)